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沉迷于汽车旅行的感受,因为它代表着多一分自由。我所处的杭州到国内任何我有兴趣的地方都无比的遥远,行程多在2000公里以上,这意味着在到达目的地之前,我就需要在路上耗费两天的时间,来回既是4天,对本来时间便不宽裕的我来说是莫大的心痛。不在乎长途的劳累,只可惜时间的流逝,而驾车上路的意义,或许正因这样的长途跋涉和劳累,才能更多地体会到达带来的乐趣。此次,我们义无反顾地奔向四川大凉山。目的地是大凉山的美姑县,那个四川腹地中的腹地,大山中央的中央。
直达西昌
我们此行的第一站目标——西昌。由于一向随性而为的我们未对第一日的行程进行详尽的计划,只本着第一天能开多远就开多远的心态上了路,所以途中也没有明确的停靠站,累了便就近下高速找个地方打个盹休息一番。而如此随性的旅途多亏了此番大凉山之旅中我驾驶的东风日产奇骏,这车有个最大的好处是后排座椅可以完全放平,与后备箱的空间完美连接,再放上个充气垫,车后部就变身一个完美的卧铺铺位了。和朋友换班开车,一路有说有笑的倒也颇感轻松,于第三日中午便早早赶到了西昌,比我们预计的时间提前了大半天。

西昌——大凉山的首府,建设的比我想象的山间城镇更为现代,使得它与其他大部分的中国城镇一样,都带有些许相似的味道,似乎已看不到一点彝族自治州的特色。找家小旅店住下后打听去美姑县的实际路线,店老板听说我们是去旅行的,居然开始建议我们打消这个念头,他语重心长地 说:“这些天一直下雨,去美姑的路上有很多的塌方,非但路途十分坎坷,还容易发生危险。”而久居城市却依旧血气方刚的我们,开了2000多公里来到这里为的就是游历心中向往已久的美姑一带的美景,只要还有前路可行,便没有不去的道理。
顺便探得出城几十公里的山上有些彝族的寨子值得去看看,于是我们便在休整期间对西昌这座大凉古城的周边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宁静的彝寨
低头走进彝族山寨一间黄色泥墙的房子,屋内黑暗的光线让眼睛一时无法看清里面的具体场景和摆设,只略微可见屋子中央有一团昏暗的火苗,依稀看到两个孩子坐在火堆旁的身影。当眼睛逐渐适应了屋内昏暗的光线,眼前的景象像照片显影般慢慢清晰地呈现出来。整个屋子还算宽敞,或许一个“空”字便足以言表,目光所及之处没有任何家具和摆设。一间泥土围起的屋子、一扇门、一个窗几乎是这间屋子的全部,屋内唯一的自然光亮也仅是从门窗透进来的一缕缕白光。房间中央有个坑,里面堆放着几根燃烧着昏暗火苗的木头,火苗很微弱,微弱到几乎不能照亮什么地方。
而就是这样的环境下,两个彝族小女孩坐在火堆边,一个拿着作业本正就着门外射入的光线写着什么,另一个一直低着头摆弄着自己的手指。

我走到女孩身边,缓缓端起相机,女孩淡淡地看了我一眼,没有任何的惊讶,只是继续低头写她的作业。于她,我们只是外面世界来的匆匆过客,我们轻轻地来、轻轻地去,带不走一片云彩。
我一边不停地拍着照片,一边不时调整着闪光灯的位置,在此期间女孩都只是偶尔淡淡地看我一眼,我们就这样互不干扰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摆弄手指的女孩几乎没有抬起过头,一条小狗进来躺了一会儿又出去了,一只猫也踱来溜达了一圈,接着是个流着鼻涕的小男孩好奇地张望,而种种周遭变化都未能引起女孩的任何侧目,她旁若无人地专注于那一抹光线下破旧的本子上。
最终女孩或许是写好了作业,放下本子去了屋外,我也停止了拍摄。这是一个离西昌市区二三十公里的彝族寨子,已经记不得它的名字,或许名字也无太大意义,因为山里、山里的山里会有无数这样的小村落,村口也不一定会有个牌子竖着告诉你这个村子的名字。
挺进美姑

休整完毕继续上路,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往美姑县进发。刚开始山路只是有些破旧,路上有稀疏的小坑或山上滚落的小石块,车速基本能保持在50~60公里/小时,但据介绍在快到美姑县前有段大概十几公里的两县交界的山路,因无人修缮,路况堪忧。于是,当我们看到路上的坑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们知道已经离美姑越来越近了。
路上的大坑连着大坑,小坑填满大坑间的缝隙,由于刚刚下过雨,坑里还积满了水。我们除了不停地迅速打着方向沿着坑和坑突起的地方缓缓前行外,还要不时停下车勘测眼前不知深浅的水坑,因为当你面前的坑大的像个小湖的时候,即使驾驶着性能再超群的车辆也不敢贸然前行,直到看到有当地车辆破水而过后我们方敢跟着他们掀起的波浪前行。
所幸车子在上一次开去老挝的时候装了底部的护板,但每当有石块划过汽车底部而传来尖锐刺耳的声响时,都感觉它好像是在撕心裂肺地哀嚎。
十几公里无人修缮的道路,开车的都没有走的快。直到过了这段坑路抵达美姑县境内,道路状况才又恢复正常,可以正常行驶了。可惜赶到美姑县城的时候已经快傍晚,只看到人群从中心的广场散了出来,陆陆续续赶回自己的村寨。
游荡在美姑
美姑,一个听着还蛮美的名字,她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大凉山黄茅埂西麓。她在大山中间的中间,整个大凉山的中心地带。相比来时的路况,美姑县城的环境还算不错,能找到条件普通的宾馆入住。美姑不是景区,我们也没有明确的目的,于是接下来的两天我们便以美姑为中心,开始了在美姑游荡的日子。
也不能说毫无目的,找个在别人攻略上看到过的村寨的名字,在路口向老乡问下路就这样去了,不过多半是开错了地方。手机上的导航也往往导的云里雾里的。反正我们也无所谓去到哪个太具体的地方,这里没有景点,没有名胜,有的是一座座散落在大山里的小小村寨,小到沿泥路只有十几间房屋,车子开的再慢也会一不小心就开过。我们就这么在大山里沿着没有名字的泥泞土路随处溜达。 不过,我也很享受开这里的泥泞山路。或许是平时没有机会感受崎岖,有时看到一条还像是道路的小路,我们也会把车调整到四驱模式去冲一冲。试过几次后发现越野确实是个需要装备、技术和勇气的探险运动。还有,当你看着拖拉机突突地从你身边开过,你也会觉得自己的车子在它面前显得那么的无力。路上有段道路被一条暴涨的溪流横着穿过,我很高兴地冲了过去后还不觉过瘾,于是又把车开回来重冲了一遍。好吧,我们承认这种行为看似有点弱智,但真正享受汽车旅行的人,便会懂得其中无限的乐趣。

此行于我而言,赶这么远的路并非仅仅是来体验驾驶的乐趣,而是来探寻大凉山里别样的彝族风情。彝族人民长长的发髻、沧桑的脸孔、特色的斗篷……我是被这些画面深深地吸引才来到这大山的深处。一路走来,一些老人孤单地蹲在门口的屋檐下,淡淡看着你的车子开过,小孩们会好奇地聚拢过来,兴奋地把脸凑到你的镜头前,近到你都无法聚焦,唯独不见盛装的彝族女子。于是,我们到处打听当天哪里会有赶场。在美姑县,每天都会有赶场,只是每天都在不一样的村寨。我们顺着当地人的指引来到一处人群聚集的地方,彝族的赶场也就是平常我们所常说的赶集,商贩们在村道两边摆起摊位,周围村落的老乡们会聚拢到这里购买生活用品,顺便再来个亲友聚会。路上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彝族人手里拿着啤酒,聊着天、唠着嗑。探听之下得知彝族人很喜欢喝酒,原来只喝自家酿的米酒,而现在随着外来事物的涌入,很多人都已改喝啤酒。所以在这里,到处可以看到手里拿着啤酒瓶边聊边喝、边走边喝的可爱的彝族人民,看来他们对啤酒不是一般的喜爱。
当我在人群中寻找着拍照的对象时,迎面走来的一位老太太突然给了我一拳。我着实被吓了一跳,本以为她不愿意被我拍照,但是老太太打完我后却开心地朝我笑了起来,嘴里讲着一些我听不懂的话。当我继续举起相机拍她时,老太太笑得更加开心起来。她朴实无华的笑容,到如今仍深深感染着早已回到办公桌前的我,直到现在我仍不明白她当时为何会冲上来给我一拳,我权当这一拳是她热情的体现。
山寨婚礼

离开美姑县,驱车前往成都方向。至此,算是与大凉山原始腹地的告别,准备回到熟悉的城市生活之中。心中依稀有些恋恋不舍,不知道是留恋这里的人们,还是不愿回到现实的生活。车子颠簸过满是大坑的崎岖山路后算是正式驶出了美姑县,逐渐平整的道路蜿蜒到峨边县境内,车子转过一个弯又一个弯,看到的是大山连着大山。再转过一个弯,隐约看到远方的山腰处有炊烟袅袅升起,数十间青瓦色的木屋错落于山坡之上。
对面的寨子和这边的山路隔着一条黄色的湍急的大河,一座铁索桥连接着两岸。寨子和我所在的道路平行相望,但要过到寨子那一边先要到达几乎垂直地下几十米深的谷底,穿过那座铁索桥,再几乎垂直地登上对面的寨子。
走在村寨里陡峭狭窄又泥泞的小路上,只有几个孩童好奇地来观看我们几个拿着相机的奇怪的外来人。村寨里十分安静,安静得让我们觉得不免有些许失落。好搭话的同伴结识了一位彝族老人,我们把带去的一些衣物都给了老人家和附近邻居家的小孩。正当我们准备离开时,老人说今天寨子里刚好有人结婚,我们应该去看看。老人引着我们来到寨子最边上的一处高地,这里有两间新盖的水泥房。走进其中一间,几个大盆周围围坐着忙碌的人们,好像是在灌制大肠。
彝族人结婚的酒席摆在中午,而我们这群姗姗来迟的人已经错过了婚礼最热闹的环节,新娘已经在房间里睡起了午觉。正当心中因未体验到一场纯正的彝族婚礼而有些遗憾时,好客的彝族老乡却已把新娘从被窝里叫了起来,还特意穿起了礼服。不光是新娘,她的姐妹们也打扮起来,寨子一下子又热闹了。她们在镜头前变化着各种造型,就在这深山中,伴着苍山绿水,幸福地笑着。如今翻起一张张照片时,她们的音容笑貌仍深深感染着我。其实,当生活中的纷纷扰扰太过繁复时,或许你已找不到幸福在何处,而当你走进深山、走近这些平凡人身边的时候,你会发现:简单即是幸福。
直达西昌
我们此行的第一站目标——西昌。由于一向随性而为的我们未对第一日的行程进行详尽的计划,只本着第一天能开多远就开多远的心态上了路,所以途中也没有明确的停靠站,累了便就近下高速找个地方打个盹休息一番。而如此随性的旅途多亏了此番大凉山之旅中我驾驶的东风日产奇骏,这车有个最大的好处是后排座椅可以完全放平,与后备箱的空间完美连接,再放上个充气垫,车后部就变身一个完美的卧铺铺位了。和朋友换班开车,一路有说有笑的倒也颇感轻松,于第三日中午便早早赶到了西昌,比我们预计的时间提前了大半天。

西昌——大凉山的首府,建设的比我想象的山间城镇更为现代,使得它与其他大部分的中国城镇一样,都带有些许相似的味道,似乎已看不到一点彝族自治州的特色。找家小旅店住下后打听去美姑县的实际路线,店老板听说我们是去旅行的,居然开始建议我们打消这个念头,他语重心长地 说:“这些天一直下雨,去美姑的路上有很多的塌方,非但路途十分坎坷,还容易发生危险。”而久居城市却依旧血气方刚的我们,开了2000多公里来到这里为的就是游历心中向往已久的美姑一带的美景,只要还有前路可行,便没有不去的道理。
顺便探得出城几十公里的山上有些彝族的寨子值得去看看,于是我们便在休整期间对西昌这座大凉古城的周边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宁静的彝寨
低头走进彝族山寨一间黄色泥墙的房子,屋内黑暗的光线让眼睛一时无法看清里面的具体场景和摆设,只略微可见屋子中央有一团昏暗的火苗,依稀看到两个孩子坐在火堆旁的身影。当眼睛逐渐适应了屋内昏暗的光线,眼前的景象像照片显影般慢慢清晰地呈现出来。整个屋子还算宽敞,或许一个“空”字便足以言表,目光所及之处没有任何家具和摆设。一间泥土围起的屋子、一扇门、一个窗几乎是这间屋子的全部,屋内唯一的自然光亮也仅是从门窗透进来的一缕缕白光。房间中央有个坑,里面堆放着几根燃烧着昏暗火苗的木头,火苗很微弱,微弱到几乎不能照亮什么地方。
而就是这样的环境下,两个彝族小女孩坐在火堆边,一个拿着作业本正就着门外射入的光线写着什么,另一个一直低着头摆弄着自己的手指。

我走到女孩身边,缓缓端起相机,女孩淡淡地看了我一眼,没有任何的惊讶,只是继续低头写她的作业。于她,我们只是外面世界来的匆匆过客,我们轻轻地来、轻轻地去,带不走一片云彩。
我一边不停地拍着照片,一边不时调整着闪光灯的位置,在此期间女孩都只是偶尔淡淡地看我一眼,我们就这样互不干扰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摆弄手指的女孩几乎没有抬起过头,一条小狗进来躺了一会儿又出去了,一只猫也踱来溜达了一圈,接着是个流着鼻涕的小男孩好奇地张望,而种种周遭变化都未能引起女孩的任何侧目,她旁若无人地专注于那一抹光线下破旧的本子上。
最终女孩或许是写好了作业,放下本子去了屋外,我也停止了拍摄。这是一个离西昌市区二三十公里的彝族寨子,已经记不得它的名字,或许名字也无太大意义,因为山里、山里的山里会有无数这样的小村落,村口也不一定会有个牌子竖着告诉你这个村子的名字。
挺进美姑

休整完毕继续上路,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往美姑县进发。刚开始山路只是有些破旧,路上有稀疏的小坑或山上滚落的小石块,车速基本能保持在50~60公里/小时,但据介绍在快到美姑县前有段大概十几公里的两县交界的山路,因无人修缮,路况堪忧。于是,当我们看到路上的坑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们知道已经离美姑越来越近了。
路上的大坑连着大坑,小坑填满大坑间的缝隙,由于刚刚下过雨,坑里还积满了水。我们除了不停地迅速打着方向沿着坑和坑突起的地方缓缓前行外,还要不时停下车勘测眼前不知深浅的水坑,因为当你面前的坑大的像个小湖的时候,即使驾驶着性能再超群的车辆也不敢贸然前行,直到看到有当地车辆破水而过后我们方敢跟着他们掀起的波浪前行。
所幸车子在上一次开去老挝的时候装了底部的护板,但每当有石块划过汽车底部而传来尖锐刺耳的声响时,都感觉它好像是在撕心裂肺地哀嚎。
十几公里无人修缮的道路,开车的都没有走的快。直到过了这段坑路抵达美姑县境内,道路状况才又恢复正常,可以正常行驶了。可惜赶到美姑县城的时候已经快傍晚,只看到人群从中心的广场散了出来,陆陆续续赶回自己的村寨。
游荡在美姑
美姑,一个听着还蛮美的名字,她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大凉山黄茅埂西麓。她在大山中间的中间,整个大凉山的中心地带。相比来时的路况,美姑县城的环境还算不错,能找到条件普通的宾馆入住。美姑不是景区,我们也没有明确的目的,于是接下来的两天我们便以美姑为中心,开始了在美姑游荡的日子。
也不能说毫无目的,找个在别人攻略上看到过的村寨的名字,在路口向老乡问下路就这样去了,不过多半是开错了地方。手机上的导航也往往导的云里雾里的。反正我们也无所谓去到哪个太具体的地方,这里没有景点,没有名胜,有的是一座座散落在大山里的小小村寨,小到沿泥路只有十几间房屋,车子开的再慢也会一不小心就开过。我们就这么在大山里沿着没有名字的泥泞土路随处溜达。 不过,我也很享受开这里的泥泞山路。或许是平时没有机会感受崎岖,有时看到一条还像是道路的小路,我们也会把车调整到四驱模式去冲一冲。试过几次后发现越野确实是个需要装备、技术和勇气的探险运动。还有,当你看着拖拉机突突地从你身边开过,你也会觉得自己的车子在它面前显得那么的无力。路上有段道路被一条暴涨的溪流横着穿过,我很高兴地冲了过去后还不觉过瘾,于是又把车开回来重冲了一遍。好吧,我们承认这种行为看似有点弱智,但真正享受汽车旅行的人,便会懂得其中无限的乐趣。

此行于我而言,赶这么远的路并非仅仅是来体验驾驶的乐趣,而是来探寻大凉山里别样的彝族风情。彝族人民长长的发髻、沧桑的脸孔、特色的斗篷……我是被这些画面深深地吸引才来到这大山的深处。一路走来,一些老人孤单地蹲在门口的屋檐下,淡淡看着你的车子开过,小孩们会好奇地聚拢过来,兴奋地把脸凑到你的镜头前,近到你都无法聚焦,唯独不见盛装的彝族女子。于是,我们到处打听当天哪里会有赶场。在美姑县,每天都会有赶场,只是每天都在不一样的村寨。我们顺着当地人的指引来到一处人群聚集的地方,彝族的赶场也就是平常我们所常说的赶集,商贩们在村道两边摆起摊位,周围村落的老乡们会聚拢到这里购买生活用品,顺便再来个亲友聚会。路上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彝族人手里拿着啤酒,聊着天、唠着嗑。探听之下得知彝族人很喜欢喝酒,原来只喝自家酿的米酒,而现在随着外来事物的涌入,很多人都已改喝啤酒。所以在这里,到处可以看到手里拿着啤酒瓶边聊边喝、边走边喝的可爱的彝族人民,看来他们对啤酒不是一般的喜爱。
当我在人群中寻找着拍照的对象时,迎面走来的一位老太太突然给了我一拳。我着实被吓了一跳,本以为她不愿意被我拍照,但是老太太打完我后却开心地朝我笑了起来,嘴里讲着一些我听不懂的话。当我继续举起相机拍她时,老太太笑得更加开心起来。她朴实无华的笑容,到如今仍深深感染着早已回到办公桌前的我,直到现在我仍不明白她当时为何会冲上来给我一拳,我权当这一拳是她热情的体现。
山寨婚礼

离开美姑县,驱车前往成都方向。至此,算是与大凉山原始腹地的告别,准备回到熟悉的城市生活之中。心中依稀有些恋恋不舍,不知道是留恋这里的人们,还是不愿回到现实的生活。车子颠簸过满是大坑的崎岖山路后算是正式驶出了美姑县,逐渐平整的道路蜿蜒到峨边县境内,车子转过一个弯又一个弯,看到的是大山连着大山。再转过一个弯,隐约看到远方的山腰处有炊烟袅袅升起,数十间青瓦色的木屋错落于山坡之上。
对面的寨子和这边的山路隔着一条黄色的湍急的大河,一座铁索桥连接着两岸。寨子和我所在的道路平行相望,但要过到寨子那一边先要到达几乎垂直地下几十米深的谷底,穿过那座铁索桥,再几乎垂直地登上对面的寨子。
走在村寨里陡峭狭窄又泥泞的小路上,只有几个孩童好奇地来观看我们几个拿着相机的奇怪的外来人。村寨里十分安静,安静得让我们觉得不免有些许失落。好搭话的同伴结识了一位彝族老人,我们把带去的一些衣物都给了老人家和附近邻居家的小孩。正当我们准备离开时,老人说今天寨子里刚好有人结婚,我们应该去看看。老人引着我们来到寨子最边上的一处高地,这里有两间新盖的水泥房。走进其中一间,几个大盆周围围坐着忙碌的人们,好像是在灌制大肠。
彝族人结婚的酒席摆在中午,而我们这群姗姗来迟的人已经错过了婚礼最热闹的环节,新娘已经在房间里睡起了午觉。正当心中因未体验到一场纯正的彝族婚礼而有些遗憾时,好客的彝族老乡却已把新娘从被窝里叫了起来,还特意穿起了礼服。不光是新娘,她的姐妹们也打扮起来,寨子一下子又热闹了。她们在镜头前变化着各种造型,就在这深山中,伴着苍山绿水,幸福地笑着。如今翻起一张张照片时,她们的音容笑貌仍深深感染着我。其实,当生活中的纷纷扰扰太过繁复时,或许你已找不到幸福在何处,而当你走进深山、走近这些平凡人身边的时候,你会发现:简单即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