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的钱范——谈北洞山钱范的三个有关问题

来源 :中国钱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efghijkl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在1955年出土了半两铜质钱范一块。对此,有三篇相关文章发表。一篇是1959年《文物》第二期上刊载朱活先生的《汉四铢半两阴文钱范》。此文对这块钱范进行了断代考证,认定是西汉文帝时郡国铸钱遗留之器物,为四铢半两钱范。第二篇是1988年《文物》第二期上发表的《徐州北洞山西汉墓发掘简报》,记述了1986年徐州博物馆和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在北洞山进行汉墓发掘清理情况,介绍了地理环境,发掘经过,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等。遗物中有:金器、玉器、陶器和7万余枚半两钱等。第三篇是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上述文章都告诉我们在同一地出土的半两钱范和7万余枚半两钱,为进一步研究西汉郡国铸钱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这块半两钱范和7万余枚半两钱,均收藏在徐州博物馆。
  笔者在馆长李银德同志批准,王黎琳、邱永生二同志的支持下,考查了这些实物。
  


  北洞山半两钱范的范面呈矩形,中有长槽,支槽与钱模相连。长180,上宽121,下宽117mm,钱模4排,每排7枚,共28枚。钱文为阴文篆体半两二字,半字在右,两字在左(图1)。范背长190,上宽133,下125mm,中间突起有横梗一道,在距槽口57mm处,横一长方形铜板,长37mm,又距背底43mm处有一门形穿,穿高37mm,范厚8mm,重1865g。
  笔者对钱范上的28枚钱模,进行了仔细观察、测量和拓印,测量结果:径24mm,穿径10mm。用橡皮泥拓印钱模后,发现是传形钱(也称“反文”、“左读”。即指钱文左右二字易置者,如“半两”铸成“两半”。)(图2)。再观察钱模上的文字,“半”字在右,“两”字在左,违背了当时的书写顺序,在我国商周乃至秦汉书写顺序是:横写时,自右至左,竖写时,先写右行,后写左行,这个惯例在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可以印证。就钱币来说,战国半两钱和秦半两钱,均应是“半”字在右,“两”字在左。汉承秦制,汉半两乃至之后的五铢钱,也不违反书写顺序的惯例。而这块半两钱范则不然,是违反惯例的。若用这块钱范去铸钱,铸出来的钱,则是半字在左,两字在右了,岂不是传形钱。据此,可将北洞山半两钱范,称之谓:“北洞山传形半两钱范”。这是当今为止第一块完整的传形钱范。就连汉代五铢钱中虽有传形钱存世,而从未发现有传形五铢钱范存世。这样,使得这块传形半两钱范就成了仅存的罕见之物了。
  


  传形半两钱在秦半两钱中就有发现。如陕西省凤翔县高家河村出土窖藏秦半两钱中,序号54,就是一枚传形钱。北洞山出土的7万余枚半两钱中有少量传形钱,这对于研究北洞山钱范与北洞山钱的关系,提供了条件。
  对传形钱一般认为是数量不多的钱,其所以不多的原因,是传形钱模不多,一块钱范中只有个别的钱模存在易置现象,也就是说只有个别的钱模存在传形现象,可是,有了这块钱范则不然了,全版28枚钱模均为传形,一次浇铸就能出来28枚!笔者注意到这块钱范的边角已钝,钱模内个别地方沾有残液,说明钱范已经使用过,如果还有人坚持认为一块钱范中只有个别的钱模存在传形的观点,显然是认识不全面的。
  出现传形的原因在哪里?观察钱范,不是刀刻而成的,是铸造出来的。既然如此,可以上推是阳模的原因,还应当更上推是刻制文字颠倒,才是出现传形的根本原因。(据上海市钱币学会主编《古钱的鉴定与保养》介绍:汉代钱范制造工艺顺序是:“需先制模,再翻制泥(陶)范(阳模),然后浇制出铜范。”即三步成范。)
  笔者观察北洞山钱范后不久,在徐州发现一枚传世的传形四铢半两钱。该钱径24,穿长10mm,半字在左,上部象八字,下横短;两字在右,上为短横,内是横,该钱与钱范上钱模的特征相吻合。这说明:这块钱范铸出的钱,在徐州有存世;也说明这枚钱找到了铸造它的钱范。
  (责任编辑 高聪明)
其他文献
严格说“农会会员证”不算一种“币”,但由于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以及和普通铜元的奇妙结合,在铜元界和徽章收藏界均受到重视。笔者同时发现的有多枚,均为20文型铜元改制,除编号不同之外,文字、图案完全一样。正面文字除了“会员证”三字之外,底下的六个字是“士敏县农会制”,多数笔画简略,难以辨认,加之“士敏县”目前已不存在,在历史上记载也很少,因此很多收藏者、研究者往往无法正确解读,多数人甚至误会为第一、二次国
期刊
在苏区货币史研究中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疑问,2001年11月在赣州参加纪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70周年的研讨会时,学会的老前辈吴自权先生问我:“所有苏区银行发行的钞票都没有骑缝章,为什么唯独你们上饶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发行的钞票有骑缝章”?我说我也注意过这个问题,但是没有搞清楚。先生交代我说:“你们要搞清楚为什么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发行的钞票有骑缝章,它的作用是什么?每一张钞票上都有两个半枚的骑
期刊
2006年7月26日,《金钱会及其铸币》一书在杭州赞成宾馆举行了首发式。全省各市钱币学会的秘书长参加了首发仪式。《金钱会及其铸币》是浙江省钱币学会的研究课题,并列入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的研究课题。课题组经过多年的努力,多次到金钱会起义和活动地——浙江平阳、苍南、瑞安及福建省的福鼎等县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到大量的史料,见证了许多“金钱义记”铸币实物,为研究和编写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太平天国革命
期刊
李铁生教授的新著《古波斯币》已于2006年12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54页,另8页彩色图页。涉及阿契美尼德,帕提亚,萨珊三大王朝六十多位君王的典型币例约300幅。定价22元(包括邮资)。  这是李铁生教授继《古希腊罗马币鉴赏》,《拜占庭币》之后丝绸之路古国钱币的又一力作。  欲购者请与100011北京市北三环中路6号北京出版社科学生活中心廖琼女士联系。电话(010)5857 2288。  又
期刊
江西省钱币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06年9月24日在南昌召开。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高小琼,人行南昌中支党委委员、副行长郭云喜,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王永生,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郭杰忠,江西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李和生,人民银行省内各市中心支行分管学会工作的行领导,驻昌金融机构、文博单位、高等院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团体会员代表和部分个人会员代表共80余人出席了会议。江西
期刊
甘肃省钱币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于11月24日在兰州召开。甘肃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陈有安、中国钱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黄锡全、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王永生以及甘肃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的领导,省内金融系统的领导,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及全省钱币研究与收藏专家的代表近百人出席大会。  大会审议通过了张志峰副会长代表第四届理事会所作的《甘肃省钱币学
期刊
由中国钱币学会主办、厦门市钱币学会承办的“中国历代货币发现与研究新收获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中国钱币学会副理事长戴志强、庞则义、黄锡全,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副行长、厦门市钱币学会会长王妃嫣,亚洲钱币学会会长黄汉森,亚洲钱币学会学术顾问刘嘉斌,北京大学教授吴荣曾,复旦大学教授叶世昌,以及来自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金融界、文博界、大专院校等部门的专家、
期刊
2007年年初的一天,我们在报国寺的钱币市场上发现了一枚“武平”类方足布,当时甚感惊异,因此种类方足布以往从未发现过,我们三人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新品种。经询问摊主后得知,此枚布币乃是去年六月在距报国寺市场不远处原义利食品厂施工工地出土的为数众多布币中的一枚,并且是刚从二、三十枚锈结在一起的一块布币疙瘩中新剥离出来的。我们仔细端详了这枚小布,此布整体上看去,绿色底锈间有红斑,锈色入骨,其外观斑驳陆离
期刊
最近,我们见到几枚比较特别的早期长形圆首大刀材料,对于重新认识刀币的种类与演变,探索其起源与归属均有帮助。现作简要报道,以飨读者。  2006年 9月,见到一枚早期削刀,据说出自河北涞水白涧乡容终村一带(拓1,插一上图1)。通体绿锈,修长,厚重,脊背无郭。重66g。通长20.3,身长120,柄长60,环径26×24,孔径18×13,刀身上下宽18、中间宽16,柄上宽9、下宽8mm,刃薄无郭。柄与
期刊
2006年初,笔者见到新近出土于陕西渭南市潼关附近的一批大型半两钱,总数约有1 000余枚。这批半两钱包浆锈色一致,钱币肉质表层呈现深棕色的老铜包浆,其上零星散布着薄薄的翠绿锈和紫红斑,部分钱币也粘有匀净的黄土颗粒,与锈斑相连,坑口较美,保存状态较好。根据其坑口特征,大致可以推测出这批钱应出于高爽干燥的黄土地层中;再结合此类大型半两钱墓葬出土量很小的事实,可以基本判定为窖藏钱币。  此批出土钱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