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演出史料钩沉——美国国会图书馆读书札记之三

来源 :艺术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42953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陆萼庭先生的《昆剧演出史稿》,以及胡忌、刘致中先生的《昆剧发展史》两书,在发掘昆剧演出史料方面,用力甚勤,贡献甚多。笔者心仪己久,欲效前贤也久之。本文大致是1991年内在美国国会图书馆读书所得,本着甄选从严的原则,凡史料价值不高的不录,凡以上两书已引者当然也不录(个别引而未全者例外)。故所得虽然不多,私意以为或许可以从中看出昆剧发展的一些投影。各条之下,加了按语,失当之处,尚祈方家教正。
其他文献
【正】 一七九○年(清乾隆五十五年),被称为徽班鼻祖的“三庆班”,由著名徽戏演员高朗亭率领,由扬州来到北京演出。尔后,“四喜”、“和春”、“春台”三个徽班又先后进京演
【正】 一个时期以来,有人把传统京剧与时代脉搏不相合拍,与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生活旋律和欣赏情趣不相适应的主要症结,归之于它的舞台节奏太慢。其中除认定京剧必然消亡而
【正】 五十年代初,我国戏曲舞台上升起了一颗引人注目的新星。那时,她才二十多岁,风华正茂,明丽照人,尤其是她那独具魅力的唱腔和表演,风靡了广阔的江南城乡,倾倒了深情的万
【正】 说“评奖” 各个系统、各类专业名目繁多的评奖活动频频不断、遍及全国,戏剧自然也不例外,且影响仅次于电影,为广大群众所注目。 评奖活动,除却它产生的某些弊端之外,
本文系已故著名戏曲史家冯沅君教授写于“文革”前夕的一部讲稿,很可能也是她一生的最后一部著述。在今天看来,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特定时代的痕迹,乃至某些局限与不足之处。
【正】 一.起源与形成 宣卷是宣讲宝卷的简称。始于明代,系从唐代寺院中僧侣的“俗讲”、宋代的“说经”,以及此后受各代鼓子词、诸宫调、散曲、戏文、杂剧等形式的影响逐渐
【正】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加强这三方面的建设,根本的目的
【正】 一 我国古典剧目之多,用“剧山曲海”来形容毫不过分。以庄一拂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为例,其中收入戏文凡三百二十余种、杂剧一千八百三十余种、传奇二千五百九十余
【正】 边寿民(1684—1752)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墨仙,号绰绰道人、六如居士,晚号苇间居士、苇间老民。淮安人。边寿民多才多艺,诗、书、画俱工,山水、人物、花鸟兼擅,
【正】 一、群体效应的形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主要是由于艺术观点的接近(其次包括区域、亲缘、师承等诸多因素),艺术工作者很自然地形成某种松散群体。在这种群体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