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姚澄

来源 :艺术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ha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五十年代初,我国戏曲舞台上升起了一颗引人注目的新星。那时,她才二十多岁,风华正茂,明丽照人,尤其是她那独具魅力的唱腔和表演,风靡了广阔的江南城乡,倾倒了深情的万千戏迷。她,就是当年红极一时的青年锡剧演员,——姚澄。 姚澄,是旧社会苦水里泡大的一株小草,也是新社会阳光下长成的一朵红花。她出生在苏南水乡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困,生计维艰,父亲脾气暴躁,嗜酒如命,但爱唱滩簧,高兴时常教她哼上几句,所
其他文献
【正】 观众对戏曲艺术的欣赏,是一个信息接受的过程。信息输出者(剧作家,演员)所面临的,是由许多具有独立审美意识的接受者(观众)所组成的接受者群。这些接受者决不只是被动
【正】 在中国古代美学诸范畴中,虚实、意境这两个虽有联系却相对独立的美学范畴,与戏曲艺术的关系尤为密切。本文拟以探讨戏曲艺术的美学源头为出发点,着重从戏曲生成途径及
【正】 通过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主要体会有下列几点: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
【正】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的光辉战斗历程,强调了党在今后各项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这是十分正确的。由于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建设中
【正】 一、古优的记载 实际意义的中国“优伶”,孕育、脱胎于我国原始民间歌舞,产生、形成于奴隶社会(详拙作《优伶原始》,载《文艺研究》1989年第2期),而优伶名称的确定及
【正】 戏剧形态是一个多层面的复杂的集合体,对戏剧形态的研究,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戏剧形态学。它与传统的史的研究不同,是把考察的触须深入到“形态”的内部,
【正】 弁 言 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都萌芽于祭神仪式,但它们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地位迥然不同。 西方戏剧是在古希腊酒神节祭祖活动中直接形成、成熟的。它在诞生之际即获得崇高
【正】 苏州评弹是江南优秀的传统说唱艺术,有数百年历史,曾以其丰厚的艺术内涵,征服过广大听众。它有许多优美动听的唱腔,有许多内容曲折生动并能较好地反映过去社会生活的
【正】 一七九○年(清乾隆五十五年),被称为徽班鼻祖的“三庆班”,由著名徽戏演员高朗亭率领,由扬州来到北京演出。尔后,“四喜”、“和春”、“春台”三个徽班又先后进京演
【正】 一个时期以来,有人把传统京剧与时代脉搏不相合拍,与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生活旋律和欣赏情趣不相适应的主要症结,归之于它的舞台节奏太慢。其中除认定京剧必然消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