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课程设置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各大高校正全力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步伐,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工作重心。课程设置则是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为参照,从基础与系统构建、通识教育与兴趣探索、宽领域发散等课程设置的三个方面,浅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有效实践。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国务院于2015年10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之梦提供了强有力的纲领性保障。该方案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等列为建设任务,为总体目标的落实指明了道路。其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建设内容指出,高等教育应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优秀人才。
  纵观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历程,人才培养一直被视为大学的重大使命[2]。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亟需大量世界一流人才,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支撑,从而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便成为我国人才战略的核心任务。
  各大高校纷纷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突出成效,清华大学施行的“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便提供了成功经验。其中,2005年创办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目标是培养国际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其培养模式的相关经验总结曾荣膺2014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办学十余载,在生源选拔、师资评聘、培养模式、制度保障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均进行深度化探索。通过重建知識体系、创新培养模式、推进大师教学、融入国际前沿、感悟行业潮流等举措,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启发了学术兴趣,奠定了学术基础,提升了创新能力。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培养成效卓著,在国际学科评估中被誉为拥有“一流的本科生和一流的本科教育”,在国内外受到广泛赞誉[3]。
  本文将以上述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等成功实践为参照,从基础与系统构建、通识教育、宽领域发散等三大方面,浅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探索课程设置的有效实践。
  (一) 注重理论基础,构建系统应用
  高等教育的本科培养阶段一般分为四个年级,各年级各具特点,有所不同,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更应体现其不同的阶段性培养目标。
  在本科教育的起步阶段,课程设置上应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续探索高深学问或原始性创新工作打好根基。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为例,前两年着眼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强化,所开设的课程包括《计算机入门》、《计算机应用数学》、《算法基础》、《计算理论》、《密码学基础》等,注重理论基础;后两年着眼于计算机科学前沿知识领域的专业教育,通过《量子信息》、《计算生物学》、《高等计算机图形学》、《云计算与软件工程》等课程的设置,构建系统应用。
  通过分阶段不同侧重点的课程体系设置,强化了起步阶段的学生的基础知识,合理的课程阶梯,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核心知识,为下一步学习做足准备。进入更高年级后,学生已初步养成学术志趣,该阶段开设前沿系统及应用课程,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在理论基础上探究系统及应用,搭建完整的知识架构。
  (二) 开展通识教育,拓展自我兴趣
  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知、情、志”上的全面发展,兼备文理各类知识,对交叉学科领域知识都有所了解。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致力于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从本科教育开始就存在的“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等系统性问题[4]。现有的高校教育各环节仍旧偏重应试教育,高等教育沿袭基础教育阶段“填鸭式灌输”等教学方式,极大抹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涵盖数学、物理、生物、化学、人文、社科等诸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深度思考方面的训练,使得学生有机会充分拓展已有的扎实基本功,培育批判思维,探索自身兴趣。
  (三) 发散宽领域课程设置
  宽领域课程设置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项有益探索,在课程设置方面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培养路径,提升学生学习的挑战性、自主性和开放性。
  在发散宽领域课程设置方面,清华大学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试行新增设的本科荣誉学位制度。 在该制度框架下,本科学生在修完数学、自然科学、工科基础、专业与研究、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综合贯通等6个系列富有挑战性的18门宽领域课程、并完成“高年级学生研究员計划”相关环节后,就能获得充分认可其学术志趣及追求的本科荣誉学位。[5]
  设立本科荣誉学位等发散宽领域课程设置的实践,将大力引导学生挑战自我,提升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课程设置上探索基础与系统构建、通识教育与兴趣探索、宽领域发散等,将有利于搭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从而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现双一流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OL].(2015-10-24) [2016-08-0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 杨德广,谢安邦. 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4-34.
  [3]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 拔尖创新学术人才培养之改革与实践——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为例[J]. 北京教育(高教版),2013(09).
  [4]徐月红,岳贤平.“钱学森之问”的内涵、实质及其效应——兼与林炎志教授商榷[J]. 中国教育学刊,2014(12).
  [5]郑泉水,白峰杉,苏芃,徐芦平,陈常青. 清华大学启动本科荣誉学位项目试点[J]. 中国大学教育,2016(8).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中国的旅游事业蓬勃迅速发展。中国越来越吸引世界的目光,双语标识已成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窗口”。标识语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也直接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标识语的翻译对于我国的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对桂林标识语的英譯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 探讨和分析,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与桂林景区的标识语翻译相结合,通
摘要:在综合性院校建筑专业学生的背景下,以建筑表现技法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对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倡导高校教师革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大纲,打造个性化教学模式,探索一条综合性院校建筑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新路子。  关键词:建筑专业;表現技法;教学;现状;对策  在综合性院校建筑专业的教学大纲中,《建筑表现技法》作为专业基础课是《建筑设计》专业课的配课,是为
植物材料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其它生命活动降至最低限度,从而避免了因长时间保存而带来的变异可能性。因此,超低温保存成为长期和稳定保存植物种质的
奎屯地处新疆西北部,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性气候。奎屯地区盐碱化土壤分布广泛,盐生植物资源相当丰富,这些植物资源具有显著的抗旱抗病抗寒抗盐碱特性
摘要: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剑桥商务英语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设计和学习情景设计3个方面阐述了剑桥商务英语的教学设计。探讨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剑桥商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建构主义; 高职;剑桥商务英语;课程特色;教学任务设计  建构主
【摘要】城镇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都市农业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产物。都市农业发展模式下,对高素质综合型农业人才的要求,使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普通化具有必然性。让人才培养规格与人才需求同步,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制度等,是实现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普通化,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农业人才的根本性措施。  【关键词】都市农业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 普通化 综合型人才  至2050年,全球
【摘要】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是对现代高职教育和企业培训以及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等各个方面的需要,从而建立出来数字化的专业网络平台。建设这个项目,可以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得到更好的改革,得到更进一步的深化,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使教师和建筑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当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更好的发展,对于相关的产业也会起到带动的作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
摘要:本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习态度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从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同时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态度存在盲目、随从、被动、纠结和无所谓等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习态度  注:本文为2016年度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引言  笔者以所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学习态度
摘要: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效率不高,使得学生的英美文学素质不足,英语语言素养得不到全面培养与提升。转变英美文学教学现状,认清教学问题,是优化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工作的重要一步。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英美文学”教学的突出问题及其改革途径。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突出问题;改革途径;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打开国门,加强各国交流,让英语专业人才成为社会炙手可热的
【摘 要】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受到来自于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早在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由此看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然而,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中职生专业知识及其技能的培养,如何使中职生成为当今时代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便显得更加急迫和重要。  【关键词】中职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及其经济社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