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早期急性脑梗死的CT表现

来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s_gig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头颅CT特点,旨在提高急性期脑梗死诊断准确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105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做了发病早期(1-6h)CT扫描及发病后24hCT扫描,总结其CT检查。
  结果:105例病人中致密动脉征25例,脑组织低密度征19例,灰白质交界不清18例,后均经临床诊断证实。
  结论:早期脑梗塞患者CT表现各有特点,掌握早期CT表现,有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脑梗死 CT 早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016-02
  脑梗死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占绝大部的脑卒中病人,主要有脑动脉闭塞性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死等,其中又以脑动脉闭塞性梗死最为常见。随着基层医院CT诊断机的普及,CT检查对脑梗死诊断极具普遍意义,并常为急性脑梗塞的首选检查方法,但是,在梗塞后的前面几个小时内,CT表现常很轻微,容易漏诊。当早期缺血性梗塞的影像改变出现时,一开始常为隐蔽的并随时间而明显,熟悉一些急性梗塞的影像征象有助于识别其病因。MRI可早期清晰地显示梗死灶,但危重病人受病情限制,病人植入起搏器、假牙及动脉瘤安置金属夹等不能做MRI检查,加之其昂贵的价格,故对脑梗死病人,头颅CT早期的明确诊断,及时的溶栓治疗,对降低脑部损伤,减少后遗症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我院脑血管病专科医院特点,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年2月~2012年5月收治的105病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CT检查结果,希望能对提高早期诊断率,为早期治疗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赢得宝贵时间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2年5月我院收集的105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8例,女性47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60岁。发病时间均少于12小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突发偏瘫、失语、麻木等症状,其中61例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证实为急性脑梗死患者。
  1.2 方法。CT扫描方法全部均用西门子spirit螺旋CT扫描机进行常规CT头颅扫描,以10mm层厚(少数病例可疑区域增加3—5mm层厚)连续横断扫描,并测量其CT值及对侧部位CT值,以作比较。
  2 结果
  本组105例早期脑梗死患者,均在早期(1-6h)行头颅CT平扫,且24小时后CT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死。仔细阅片后发现,早期CT出现特异性表现者62例,阳性率约为59%,与文献报道[1]接近。主要表现为:1致密动脉征25例;2脑组织低密度征19例;3灰白质交界不清18例。上述105例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死。
  3 结论
  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脑血栓形成是形成脑梗死的重要因素。好发部位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的虹吸部和椎动脉,基底动脉中下段等。脑梗死的发病时间比较短,血液未完全供应中断,脑细胞本身并没有完全坏死和变性,梗死脑组织成分的改变并不是十分明显。丧失功能的神经元仍可存活6—8小时,最长可存活48小时。因为早期往往缺乏明显的CT表现,常在发病24小时后才显示出典型的梗塞CT表现,以致误诊或漏诊早期脑梗塞,而延误了动脉或静脉性溶栓治疗时机而导致大面积不可逆的脑组织坏死。因此脑梗死早期的准确诊断,早期治疗,挽救存活的脑组织,是临床成功治疗脑梗死的关键。
  本组105例患者早期头颅CT主要有以下表现:①致密动脉征:是大脑动脉(常见于大脑中动脉)梗塞导致脑梗死的间接征象[2]。由于闭塞大脑中动脉的血栓或栓子吸收X线较脑实质或对侧正常大脑中动脉多,表现为一段脑动脉的密度高于同一支脑动脉的另一段或其他动脉的密度,呈条状或点状动脉密度增高,CT值大于56Hu,一般在发病30分钟即可显示,是脑梗死的超早期征象[3],可作为溶栓治疗的一个指标。②脑组织低密度征:表现为局限性边界不清,脑实质低密度区。病理基础主要是血管源性脑水肿。此种征象可能因脑梗死发生后,引起细胞内水肿所致。由于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血管源性脑水肿常甚轻,病变区的密度常只有轻微下降,需仔细与健侧或周围正常脑组织对比才能发现。其中以豆状核密度降低、轮廓模糊出现最早、出现率最高,其次为岛叶外带密度降低和灰白质分界模糊不清,又称岛带消失征。③灰白质交界不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灰白质交界区低密度影(或轻度脑白质密度减低),可能由于皮层海马和纹状体对缺血比较敏感,缺血早期出现低密度改变,从而使灰白质界面呈现模糊均一的低密度影改变。也有表现为脑沟脑池变浅消失,脑室受压等,可能与脑组织水肿所产生的占位效应有关。
  虽然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发展,但在基层医院头颅CT仍是急性脑血管病首要的筛查手段,熟悉、掌握CT的早期征象,可以为患者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马膏峰,贾建平.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异常与CT灌注成像及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25(2):19-21
  [2] Krings T, Noelchen D, Mull, et al.The Hyperdens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Sign:A Computed Tomography Marker of Acute Ischemia in th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Territory[J] .Stroke, 2006, 37(11):399-403
  [3] 张兴雨.常规CT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6):308-310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与分析推拿治疗颈椎病的效果,以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方法:选取84例颈椎病患者且给予系统性的推拿治疗方法,同时对所有患者颈椎功能、健康状况进行观
目的:探讨自血光量子疗法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脑梗塞病人,采用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结果:除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无显著性改变外,其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女尖锐湿疣28例分析北京市昌平县中医医院(102200)门淑兰,雷春玉,张文波尖锐湿疣是一种性传播性疾病,自1992年3月至11月我们以中西结合、外治方法为主治疗尖锐湿疣28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和香料添加剂,邻位香兰素在药物生产、有机合成、化妆品制造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当前,我国邻位香兰素的年产量仅为一万吨左右。现阶段,邻位香兰
患者59岁,5个月前因子宫内膜癌Ⅰ期,行扩大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及阑尾切除术.术中见子宫体近手拳大小,表面凸凹不平,剖开宫体可见宫腔内呈鱼肉样改变,质地脆,浸润肌层1/
那林卡拉铜矿位于准噶尔北缘加波萨尔-萨吾尔晚古生代岛弧带西段,其北侧为额尔齐斯挤压带(板块缝合构造带),成矿带属于珠万喀腊成矿亚带,著名的喀拉通克-锡泊渡铜镍成矿基性超
一般情况下双取代乙烯衍生物的反式构象要比顺式构象稳定.但是例外也存在,例如1,2-二氟乙烯和1,2-二氯乙烯.这种双取代乙烯衍生物顺式构象的超常稳定性被称之为顺式效应.该效应的起
内关穴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具有双重的调节功效.本文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针刺内关穴治疗心内科疾病的总结体会.
摘要:目的:观察双掌交错推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疗效和体会。  方法:33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均采用双掌交错推压法配合基本按摩手法进行治疗。  结果:33例患者中,痊愈28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双掌交错推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方法简便,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胸椎小关节紊乱 双掌交错推压法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γ-Mo2N(100)表面上的噻吩加氢脱硫(HDS)过程.噻吩在γ-Mo2N(100)表面上不同作用形式的结构优化结果显示,η5-Mo2N吸附构型最稳定,具有最大的吸附能(-0.56 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