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何在 对策何在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n_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业是学生知识理解、巩固的手段和延伸,也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提出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作业;问题;对策
  
  素质教育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在课堂上,这一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接受。然而,当学生提笔做作业的时候,统一的作业内容、统一的作业形式、甚至是统一的作业时间束缚着学生,压抑着学生的个性成长。学生理应是学习的主人、作业的主人,但是经常挂在学生嘴边的却是“我们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弦外之音,他们自己的呢?据调查,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喜欢的学生寥寥无几,大多数学生不过是因为作业是“老师布置的”而做的。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呢?
  问题:作业是学生的必修课,是学生知识理解、巩固的手段和延伸,也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然而今天,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作业仍大多来于书本、限于室内。主要表现如下:
  一、作业中思维成分太少
  由于作业形式大多限于书面作业,学生思维的参与被大大限制了。许多学生只觉得语文作业就是抄抄词、背背书。而且,许多学生都只注重作业的结果,缺少对作业过程的指导,使学生误认为语文只要多抄抄、多读读、多背背就行了。这也许是目前许多学生语文能力不高的原因之一吧!
  二、缺乏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和各学科的联系非常密切。但学生的语文作业却是孤零零的,仅仅限于“语文作业”。纯粹的语文作业可以概括为:抄写、组词、默写、造句。过多的练习使这些脱离了具体语言环境的作业缺少了趣味,变为机械性操作。这种训练的结果只能使学生会读不会用。这种训练太多了,会使丰富的思维方式变得单一乏味。
  三、无意义作业太多
  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是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但在日常作业中,不厌其烦地抄、写、算、背内容和形式单一的作业,使学生毫无感觉地“啃”着作业这道“文化餐”,表面上看,学生学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结果是学生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呆板、机械地服从教师的指挥,棱角被渐渐磨平,个性与创造力渐渐消失。
  对策:语文作业应该是活泼多样的。作业的设计,应以学生的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究为主要特牲,以體验生活、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该适当增强作业的弹性,使作业成为点缀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道绚丽的风景。
  一、作业形式的开放性
  教育必须承认教育对象个体、个性的差异。在设计作业时,我们必须兼顾学生的个性,打破传统型作业定性划一的格式,舍弃传统型作业单调机械的习题组合,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能让学生觉得“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的作业,让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是一种幸福体验的过程,让作业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园地。如:喜欢绘画的同学可将一些课文内容画成一幅画来表达其主要意思,,喜欢音乐的同学可把精彩的片段配乐朗读……
  二、作业内容的生活性
  让作业回到生活,使作业变得亲切、生动起来,作业成为生活的向导。在生活中完成“作业”,也达到了语言实践,获取语文知识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应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在生活中,我们应当根据近阶段的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作业,如:听爷爷讲一讲过去的故事;把学校里发生的事告诉父母;观察家长怎么做家务;把自己生活的真实感受记录下来……
  三、作业的思维化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中心,除了课堂坚持语言和思维统一训练外,作业也应让思维参与进来,使作业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由此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1.想象性作业。富于幻想是儿童的天性,适当的想象能够使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如给故事加上一个结尾:狼和小羊后来怎么了?受骗的乌鸦会再遇上那只狐狸吗?这类想象性作业,学生能自由想象,表达出自己的生活体验。
  2.记忆性作业。“死记硬背”显然是不行的,提高记忆力应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记忆性作业,使学生不断充实记忆的仓库。
  3.理解性作业。这里的理解性作业指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阅读理解,这类作业能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
  四、作业结果的多样化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有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实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语)我们在看待作业的结果时,要改变传统的眼光,用不同的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充分听取学生自己的表达,了解学生探究的过程。
  总之,我们应该把大量的课余时间还给孩子们,我们必须把学校办成学生心目中的乐园,我们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觉得是在欣赏一道亮丽的风景。
其他文献
摘要:美术欣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美术欣赏教学中注意的问题:一是把握欣赏特点。二是尊重学生见解。三是增强欣赏体验。  关键词:尊重;多元化;体验    艺术是常新和无限的,纵观中、西方艺术发展的长河,无不是在追求新的形式。传统的美术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与技能技巧为主,走的是专业化教育之路,但从美术教育的目的来看,更应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新课标的实施,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促进人格发展。这就需要老师将教授
期刊
摘要: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不断在思考如何教好学生的问题,而主要的方法除了摸索、实践外,更多的是来自书中,从书里有时我能得到新的教学理念,有时甚至能激发起新的教学灵感,最重要的还是引导我在教育的路上不断前进。  关键词: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培养品德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是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
期刊
摘要:其实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生活也是作文的唯一源泉,我们在教授作文的同时,千万要把这个道理告诉学生,让学生了解生活,观察生活,投入生活,理解生活。  关键词:有效;作文;需要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与以后的生活、工作有密切的联系。学习语文离不开生活,语文也应该为生活服务,那么,作文就应该为生活服务,为生活的需要而写。在平时我就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明白作文是为需要而写。  一、个人生活的
期刊
摘要: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实践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实验心理学家赫瑞特拉的著名心理实验之一)。作为英语学科,课件的设计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学习英语,脑、眼、耳、口、手并用,这种集图形、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功能为一体的教学,以全方位、多层次吸引学
期刊
摘要: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它将文、情、理合为一体,其间蕴藏了不少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带来教育效果的巨大提高,而且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实施,这也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教育;健康;教学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当
期刊
摘要:校长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校长的理想影响甚至决定学校的理想,产生学校的理念和目标,激发成为全校共同的理念支撑和共同的精神追求,内涵成学校的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  关键字:办学模式;文化特色;活动反思    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作为年轻校长,我现在终于明白自己缺乏的是什么了,我缺的正是校长们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卓立校长高瞻远瞩,发言令人深省,催
期刊
摘要: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近年来,大学英语教材一换再换。到底什么样的教材才能满足社会对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外延社近期出版的《新标准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引起巨大反响,让我们看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未来。  关键字:大学英语教材;新标准大学英语;比较谈    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教材选择的指导  全球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人民不断融合。而作为交流工具的英语,显得愈发的重要。为了适应我国高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诱发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有效而恰当的提问是师生交流的桥梁。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就要求教师掌握课堂提问的策略。一、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二、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三、因材施教,注意针对性。  关键词:有效提问;科学性;启发性;针对性    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独有的特色,贯穿于数学始终的课堂提问,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是思
期刊
摘要:分层教学是指在课标统一要求下,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然后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教学。  关键词:分层;公平;微观研究    我校地处沿江经济带,近年来,随着乡镇经济的蓬勃发展,大量外来民工子女涌入我校,造成了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实现“人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和90后学生日益成为高校学生主体,作为给国家培养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必须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公共政治理论课在其中发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作为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适应时代和学生的需要,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适当从教学方式、方法、语言表达方式、师生关系、课时安排、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进行全面转型,才能培养出思想理论水平高、信仰坚定的人才。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