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sha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方法分析2000年11月-2003年5月应用DHS治疗的13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42例,女95例;平均年龄68岁(43 ~ 83岁).平均随访13个月(8 ~ 34个月).其中跌倒等低能量创伤98例,交通伤等高能量创伤39例.选择股骨颈螺钉切出指数、骨质疏松程度及骨折类型作为变量,应用COX模型分析其导致DHS内固定失败的风险比率. 结果本组中15例内固定失败.随切出指数增大,DHS内固定失败发生率增加.骨折分型、骨质疏松程度均与DHS内固定失败相关,转子间骨折不稳定型并伴有骨质疏松者易发生DHS内固定失败.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切出指数、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是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失败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沿股骨头中轴较深地拧入股骨颈螺钉,可减少切出指数,降低内固定失败率.术前应用Singh法评价骨质疏松程度,并根据改良Evans转子间骨折分型确定骨折类型,能够预测术后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对于不稳定型且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患者,不宜应用DHS内固定治疗。

其他文献
特重型颅脑损伤(GCS 3~5分)是目前颅脑损伤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病死率极高,尤其是GCS 3分的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几乎高达100%[1].为探讨亚低温治疗对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我院2001年2月-2006年2月对63例符合入选条件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期刊
骶骨骨折多为交通伤、挤压伤或高处坠落伤所致,属于高能量损伤,不稳定骶骨骨折容易合并神经损伤。2002年3月-2006年1月,我院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固定及骶骨减压,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嗅鞘细胞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作用. 方法应用Millicell插入式细胞培养皿,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与嗅鞘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共培养,通过免疫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比例. 结果共培养7 d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高达4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4%. 结论嗅鞘细胞提供的微环境可促进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现为脑室颅外分流的首选方法[1],但临床上发现其再手术率很高,常需反复多次进行分流管调整或拔除,给患者造成多次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期刊
我院1995-2005年采用微矩形髓内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3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期刊
跗跖关节是由中足和前足连接而成的多关节系统,由于法国医师Jacques Lisfranc首次经跗跖关节截肢,故该关节也称Lisfranc关节.跗跖关节损伤常伴随着跖骨骨折和中足损伤,故有学者提出跗跖关节复合体(tarsometatarsal joint complex)的概念,包括跖骨、跗跖关节和中足.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约占全身骨折的0.2%.准确诊断、解剖复位和稳定固定是获得优良结果的必要条件,未
期刊
Maisonneuve骨折指踝关节骨折Lause-Hansen分型中旋前一外旋型的Ⅲ度骨折,是一种较少见的骨折类型,约占踝部损伤的1%~11%[1],易漏诊,治疗不当可导致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及关节不稳.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05年6月使用德国Link公司生产的胫腓钩治疗Maisonneuve骨折11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
多发伤病情危重,常伴有颅脑外伤、胸部外伤、休克等,若并发ARDS,死亡率可达40%~50%[1].机械通气在多发伤合并ARDS救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1-2005年我科救治多发伤合并ARDS 患者88例,获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期刊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是一类体内含量较少但广泛存在的活性多肽类物质,能够有效地刺激和趋化成纤维细胞向胶原蛋白和肉芽组织发展,进而促进创伤的修复与愈合[1].而FGF总量相同的情况下,以持续低量用药的方式创伤组织的愈合优于早期或晚期大剂量用药的方式[2]。
期刊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70岁,搬重物时不慎滑倒在地,右臀部坐在小石块上,致右臀部钝痛,少量淤血,轻度肿胀,未影响劳动.2 d 后夜间突感右臀部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皮肤张力高,活动受限,因不能忍受疼痛夜间急诊入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