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吾所造”的生命:合成生物的存在论形态探析

来源 :自然辩证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生物是“如吾所造”的生命,出场的“四因”决定了其特定的存在形态.从形式因视角看,合成生物是被作为一种机器而进行的制作,结果成为了一种“活着的机器”;从质料因视角看,合成生物采用的是人工制备的质料,因而是一种“异质的种类”;从动力因视角看,合成生物是主体“考虑”和技术“订造”的结果,呈现为“持存的在者”;从目的因视角看,合成生物的内在目的受到遮蔽,承载了人的需求和目的而成为“价值的载体”.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如何在心智上接近或达到人类意识,这是技术时代无法回避的问题之一.然而,智能机器如何拥有真正的心智,或者说如何在技术之外融入“体验自身存在”的能力?这依旧是技
20世纪50-60年代,控制论在接受过程中的戏剧性差异与变化,集中呈现了文化响应过程中的一般模式.法、苏文艺界报刊的相关材料表明,这种文化相应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以政治话
有两种关于前向反事实条件句解释的观点,一种认为前向反事实条件句有且只有一种解释,以刘易斯、杰克逊、本内特为代表;另一种则认为前向反事实条件句有两种解释,在不同的解释
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科研诚信建设提供了新的视野与方法,将其运用于科研诚信建设为记录科研过程提供了新的可靠路径,提升了科研成果评价的公正性,能更好地实现“重在预防
自动驾驶汽车正在被大力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将大量地行驶在路上.自动驾驶汽车不同于传统汽车,它对道德责任伦理提出了挑战:自动驾驶汽车一旦引发事故,使用者应为自动驾驶
本文阐述了大卫·刘易斯关于因果方向的形而上学理论.刘易斯指出现实世界的一个特征:过度决定的不对称,而这个特征在他可能世界的框架中意味着奇迹的不对称.根据奇迹的不对称
五胡十六国时期,工程史乏善可陈,而统万城以其独特的材料、设计、工艺与艺术特点,理应为此历史阶段的杰出工程代表.但是目前关于统万城的交叉学科研究中,至今存在若干疑难问
科学理论语义观认为科学理论就是模型的集合,传统理论如何联系现实的问题也因此发展为模型如何联系世界的新问题.科学哲学界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卡伦德与科恩认为
讨论模型与世界的关系,涉及“模型认识论”问题.从1912年罗素提出的“人的知觉与被知觉的物理世界之间有一种同构的关系”,到后来的沃勒尔在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中创新性
在当代对亚里士多德感觉理论的解释中,存在着物理主义与精神主义之争,然而二者都受制于某种不自知的前提,即作用—受作用模式.而潜能—实现模式可以更好地解释感觉中的作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