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神下凡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dbook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仓神,就是主管粮仓之神,不知从什么年月开始,民间就有了正月十五晚上给仓神送灯的风俗,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穷还是富,都代代传承。
  灯是用面粉做成的,故而也叫面灯,大多都是元宝形,中间凹,边沿高,先在锅里蒸熟,到了晚上,在凹坑里倒进一点菜油,放上一根棉花捻,点着后恭恭敬敬地放在粮仓边,一亮就是一宿。面灯用过后就是一块厚厚实实的馍,一直是孩子们争着吃、抢着啃的“面点”。
  这年正月十五晚上,仓神在天上俯首一看,家家户户粮仓边都点亮了灯火,人间一片通明,一时间开心过了头,踩着一朵祥云来到了凡世。
  仓神来到了一个小村庄,发现有一家仓房漆黑一片,竟然没有给他送灯,很是生气。他想,仓神我给人间解决了温饱大事,人人都感激我,人人都给我送灯,为什么你就没有一点感恩之心?实在可恶!
  仓神要教训教训这家人,他变化成一个叫花子,来到了大门口,手里把猪骨头做成的拨浪鼓摇得叮当响,一边摇还一边唱:“正月十五月亮圆,粮食满仓一年年,给我一碗剩汤饭,恩情终生记心间,家家都把灯来送,忘恩之人遭天怨……”话里有话,分明是旁敲侧击指桑骂槐。
  不大一会儿,一个车轴般的汉子闻声走出来,见是一个叫花子讨饭,便客气地说:“您一定是饿了,我这就给您拿吃的来。”
  车轴汉子转身回了屋里,拿了一块黑乎乎的馍出来,递给了仓神,“实在对不起,就这些了,您就委屈点,充充饥。”
  仓神咬了一口馍,又硬又涩,难以下咽,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见那汉子回了屋里,就狠狠地把馍摔在了路边,之后化为一缕清风进了这家的仓房里,他要把粮食都收回去,让这一家不知感恩的人受点苦难,以后别再不把仓神当回事。然而,他来到粮仓前一看,里面却是空的,一粒粮食也没有,正感到奇怪,就听到正房里有人在唉声叹气地低声说话:“年后就剩半碗面了,都做了面灯,还掺了一半谷糠。”
  “孩子太饿了,我刚把灯给仓神送去又拿了回来,本打算给孩子吃,可是……”
  “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呢?”
  仓神这才知道,这户人家真的没粮了,刚才他扔掉的馍是给孩子充饥的面灯,也是这家人最后的一点粮食,能把最后的粮食给叫花子吃,可见这是一家好人。他很感动,临走时将空粮仓装满了粮食。
  转眼又一个正月十五到了,家家户户照样给仓神送灯,人间还是一片灯火。仓神又走出天庭下凡到人间,他见那个车轴汉子家的仓房灯光明亮,知道他家今年一定有了粮食,很高兴,顾不得变化,直接就去登门拜访。车轴汉子吓得面如灰土,“你,你是……”
  “我是仓神啊,我们认识的,去年我还送你一仓粮食呢。”
  “去年那一仓粮食是你送的?”
  “一点没错。”
  仓神以为车轴汉子一定会千恩万谢,磕头叩拜,没想到的是,车轴汉子竟然非常不高兴,气鼓鼓地说:“你可把我坑苦了,以后千万别再给我送粮食了!”好心当成了驴肝肺,这人简直不可理喻!在仓神一再追问下,车轴汉子讲述了那一仓粮食给他带来的灾难———
  去年正月十六一大早,车轴汉子发现原本空空的粮仓装满了粮食,心里非常不安,他不敢独享这些不知来路的东西,就把粮食分给了受灾缺粮的乡邻。
  这事很快就传扬了出去,不知是谁把他告到了官府,说他家的粮是偷来的。衙门就派人来查案,果然在他的粮仓里发现了可疑的谷粟,去年水灾几乎颗粒无收,不可能有这样多的粮食,他又说不清粮食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于是就以“偷盗”的罪名被抓了起来,重打四十大板,蹲了三个月的牢房,仓里剩余的粮食被当作“赃物”没收了。接受他粮食的乡邻都以“分赃”论处,挨打的挨打,受罚的受罚。“就因为你送给我的那一仓粮食,不但我自己遭了殃,还让那么多无辜的乡邻也跟着受罪,你说我心里能好受吗?”
  原来是好心办成了孬事,仓神也觉得过意不去,他不解地问道:“每年家家户户都给我送灯,这是感恩我的功德,说明人人能吃饱,仓仓有粮食,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缺粮呢?”
  车轴汉子说:“官府赋税重,地租年年涨,还动不动有狂风、洪水、虫子来添乱,种地人有几家的粮食能从年头吃到年尾?送灯都是给别人看的,人人心里明白,就你还蒙在鼓里。”
  车轴汉子的话仓神半信半疑,他悄悄地到各家仓房里去查看究竟,要弄个清楚明白。只见家家粮仓边都灯火摇曳,可仓里的粮食果真都不多,有的甚至少得可怜,根本不够一年吃的。他很愧疚,自己年年享受人间烟火,却被表面浮华迷住了眼睛,是个糊涂神。来时的喜悦心情一扫而光,仓神垂头丧气,再也没有兴致在人间逗留了,刚要回天庭,突然有个人“扑通”一声跪在他脚下,叩拜道:“仓神在上,请受小人一拜!”
  仓神低头一看,是个大腹便便的财主,问道:“你怎么知道我是仓神?”
  “刚才你和那个穷鬼说的话我都听到了,我也知道了,去年是你让我发了一笔财,今年还请你多多关照!”
  仓神不知道这话从何说起,财主得意忘形,眉飞色舞地道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是这一带的大地主,有良田无数,很多人种的地都是他家的。去年就是他向官府告发了车轴汉子,衙门没收了“赃物”,他得到一笔不菲的奖赏,如同天上掉馅饼一样。刚才,他又偷偷潜伏在车轴汉子家大墙外,想看看还有没有什么蹊跷事发生,再发点意外之财,不想竟看到了仓神的真容。
  “哦,你还想要什么呢?”仓神问。
  “我家倉房里还有一个粮仓是空的,请你给我填满了,来年我给你送个大面灯。”
  仓神答应了财主的请求,跟着财主进了他家仓房,只见几十个粮仓都装得满满盈盈,在墙角处的确还有一个空粮仓。财主指着空仓说:“你是仓神,把这个粮仓装满粮食易如反掌,在下多谢了!”说着又跪在地上磕起了响头。
  “你一家人一年能吃多少粮食?”
  财主不知仓神是什么意思,就如实禀告:“我家上下三十口人,半仓粮足够吃一整年的。”
  “那我就满足你的愿望。”仓神说完轻轻一捻仙指,就见金黄的谷粟在空粮仓里翻滚,一个劲地往上涨,财主手舞足蹈欢喜若狂,只恨没有多准备几个空仓。可是,当粮食涨到半仓的时候就再也不动了,他急得直跺脚,大喊起来:“涨,再涨,怎么不动了?”
  仓神说:“这些粮食不是足够你家吃一年的了吗?”
  “粮食还怕多吗?越多越好,求求你了,把粮仓装满!”
  仓神高深莫测地一笑,一闪不见了踪影。财主很失望,看着半仓粮食一个劲地骂仓神太小气,说话不算数。骂完了仓神,他又去查看其他那些粮仓,那都是他的命根子,一天不看心里就不踏实。这一看不要紧,他大惊失色,差点没昏死过去,原来满满的粮仓全都变成了空仓……
  传说那一年,这一带的种地人谁家也没挨饿,粮食从年头吃到年尾,财主家虽然消失了几十仓粮食,因为还有仓神送给的那半仓,也没饿着。
其他文献
在京南二百五十公里的地方有一曲阳县,明清时,北京皇宫、贵胄家里的瑞兽、影壁,帝王陵墓、大户人家坟茔里的碑碣,皆由这里供应。金喜文的祖上就曾是曲阳最出名的雕刻匠,现今他之所以能了解祖上风光的点滴,还是因为家里的影壁。这影壁立在金家院里,正对着大门,上面满是龙纹浮雕。  清朝时,金家祖上受一位亲王重金聘请进京,穷尽心思在亲王府门里的影壁上雕出龙纹,可谓精美绝伦。祖上回到曲阳后,对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念念不
期刊
1968年5月,解放军北京军区工程兵某部悄悄地开进了河北省满城县,他们将在县城西南一座海拔只有200余米的孤山上执行一项秘密的国防施工任务。  5月23日下午3时,当机电12班的战士们在距离山顶30米处朝东地带打眼放炮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这次放炮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崩下来许多碎石头。对于这一奇怪现象,战士们决定上前看个究竟。  走在最前面的一名战士,突然掉进了一个漆黑的山洞里。山洞中伸手不见五指
期刊
百年前,大朗山下的凤凰滩,有个村子叫凤凰村,有水,地平。兵荒马乱的年代,为了躲灾活命,凤凰村被迫搬到了半山腰的石旮旯里。家家户户的石头房子挤在一起,就像挤在麻雀窝里似的,所以又叫麻雀窝村。  村头有棵红豆树,村子搬上山,就开了密密匝匝的紫白花。老族长说,野红豆不大开花,下回再开花,村子要搬回凤凰滩了。  于是村里人天天盼着红豆开花,可百年过去了,红豆一直没有开过花。  老家在麻雀窝村的单身母亲小凤
期刊
庄运来和父亲庄老爹在京城开了一家鸿运酒楼,拿手菜是白水羊头,可京城什么样的高人没有,什么样的酒楼没有,单单做白水羊头的就不下数十家,这么着酒楼生意一直像温吞水一样。时间一长庄运来就有点急了,庄老爹却不急,说:“儿子,要得有,慢慢守。甭急,只要咱心里有根、手上有活,该来的迟早会来。”  庄运来问:“什么叫心里有根、手上有活?”  庄老爹说:“做生意守规矩,做人和善,这就叫心里有根;手上有活嘛,意思是
期刊
曲阜东北有座石门山,山峰秀丽,林木葱茏,山半腰有座石门寺,寺庙附近有三间草庐,孔尚任就在此处隐居。  一年前,孔尚任呕心沥血创作的《桃花扇》受到京城内外追捧,一时洛阳纸贵,却因“命薄忍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诽谤”而被罢免官职。性情旷达的孔尚任便于草庐内著书立说,甘心做一闲云野鹤。乡民知道孔尚任在此居住后,碰到难办的事情总会到草庐里求他拿个主意,孔尚任一向有求必应。  石门山脚下有个石门村,村里有一位
期刊
青龙河产鱼,可是青龙村的人却不以打鱼为生。青龙河的脾气太难琢磨,河里到处是石头,站河边看,没啥异样,下了水不是旋涡、就是陷坑。青龙村的老辈人,谁都能讲几个身边人溺水丧命的事儿,都说青龙河邪性。  更可怕的是,青龙河两岸尽是悬崖峭壁,水涨得快、水头急,上游来场雨,下边不知道咋回事儿,水头就老虎似的呼啸着扑过来了,跑不快的,那就生死难料。  青龙村只有一个人敢靠打鱼过日子。这人姓鱼,他的家是个苇席搭的
期刊
偶听一个陌生人说:“从前他是给我看大门的,现在我是给他看大门的。”这话足够耐人寻味。大千世界古往今来,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有人可能一夜从浪尖跌到谷底,也有人可能身处逆境却绝处逢生,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而人生沉浮的舵就在自己的手里,全要看你怎么把握。  当然,光凭这点“鸡汤”还构不成一个核心完整的故事,挺多也只是一个故事的“壳儿”。于是,我用“故事套故事”的办法,借着这个“壳儿”设计了命
期刊
这天,大牛开着小货车正在公路上行驶,仪表盘指示灯突然显示,发电机不发电了,大牛赶紧将车停到路边检查:原来是发电机的固定螺丝掉了一个,使得皮带松懈打滑、发电机无法发电。  大牛在工具箱里好歹翻出一颗螺丝,对付着将发电机固定住了。可这个螺丝稍微长了一点点,汽车发动后,虽然发电正常了,但皮带和螺丝帽儿会产生轻微的摩擦,发出“吱吱”的响声。大牛决定先将就着开一段路,等到了前面的修理部,让师傅给换个合适的螺
期刊
宋仁宗闲暇时,喜欢在皇宫里溜达。一次,他在溜达时听到有争吵的声音,便躲在柱子后面一看,原来是自己的两名侍卫发生了争执。高个子侍卫认为,人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矮个子侍卫却认为,他们都是伺候皇帝的人,命运自然是由皇帝决定的。两人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所以争吵不休。  宋仁宗听了觉得十分有趣,他忽然想起来,原来的领班侍卫升职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替补。于是,宋仁宗悄悄地回到自己书房,拿起笔来在两张纸
期刊
历史上,有关瑶姬的传说是很多的。比如说她是炎帝(南方天帝赤帝)之女,还没出嫁就死了,葬在巫山之阳,她的魂魄附在灵芝草上。战国时,宋玉对于瑶姬有不少的描写,在《高唐赋》里,他称先王游高唐时,大白天做梦梦到了神女,神女走的时候说自己“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神女赋》里,他更是写到了楚襄王也做梦梦到了神女,神女美艳绝伦,举止仪态端庄文雅,不禁萌发了爱意,但是神女却拒绝了楚襄王的追求,正所谓“襄王有意,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