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河》中的农民形象分析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s_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麦河》小说描写的是发生在冀东平原中一个村子里百年历史的故事。是鹦鹉村不同人物命运的遭遇和在发生的多种矛盾。也是充分地写出了当今乡村的复杂性、矛盾性和转折性。近三十年来,我国农村究竟发生了哪些沧桑变迁?中国农民到底应该怎样走?是很多人在关注的这个问题。
  关键词:麦河;农村; 冀东平原;土地流转
  《麦河》是一部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在这样长的篇幅里,作家一般都是采用第三人称(即全景视角)来讲述他的故事。可关仁山在《麦河》里却一反常规,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叙述者是一位外号叫“瞎三”的乐亭大鼓艺人“白立国”。从头到尾,他坚持都在用第一人称,这里走的是一招险棋,确实是让乡村处在传统/现代的夹缝中——面对过去,让人们在充满怀念想去面对未来,跃跃欲试却又在四顾茫然。
  一、土地
  (一)《麦河》这部小说写的是冀东平原中的一个村子,在实行分田到户的生产责任制之后,面对国内国际的市场经济潮流,传统的乡村经济体制在走向现代大农业的历史转型中,农村和农民所经历的痛苦、迷惘、探索与自强的嬗变轨迹做到的整体构思是广大的,作者集中写了这个村子里的曹双羊等一些农民先驱,开办煤窑进行原始积累,创建方便面食品企业闯荡市场,流转土地实现农业、工业化等一系列改革创举,其故事情节的主体是以明朗的手法将这些重要事件来横向延伸于作品之中,其小说的写作手法不但描述了从村到镇到县的政治风波、经济发展、文化势态、道德风尚乃至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确实是能展现出一幅全景式的城乡生活图画。
  (二)作品切入的是农村的现实变革,但又巧妙、艺术地从纵向角度回溯到了近一百年,村子里围绕土地展开的一连串矛盾斗争,让人在固守旧的观念的同时又把目光投向未来,瞻望了三十年后这个村子的理想图景。在它用历史、现实、未来,构成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之河中,让樱桃村村民在土改斗争中夺得土地是一种“分”,在集体化时代入社是一种“合”,在新时期又得到土地是一种“分”,而在现代化进程中流转土地又是一种“合”,让我们看到的作者完成的是一次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农业文明的历史跨越。
  (三)在小说的结构安排上,关仁山用月相的变化来统摄全篇不能不说是一种完美的安排,他从逆月、新月、圆月、残月,又到朔月,虽让人看似像是一种自然天象变化的周期,又是我们这个社会人生中要运行的规律,他把农村改革置于自然演化之中,实有蕴涵了作家对“天人合一”的哲理感悟,在小说的叙事角度和人称上,他借用民间风俗和传说,大胆发挥想象,创造了诸多朦胧、优美的艺术氛围、意象和细节。无一不使这部现实主义小说平添了一种瑰丽、浪漫的神秘色彩。
  二、形象
  (一)《麦河》最突出的文学实绩,是塑造了一系列的、各式各样的农民形象。九十年代以来的乡村小说,在塑造人物上都作出了有许多努力,但在拥拥挤挤的人物画廊中,传统的、旧式的农民形象较多,而现代的、新型的农民形象却很难看到。关仁山以密切关注农村变革,潜心探索农民精神性格的变化,成功塑造了一些新的农民形象;绝不是按照意识形态的要求来堆砌出一些“高、大、全”式人物,而是遵循生活的规律塑造出一个个在农村生活中成长、蜕化的形象。《麦河》中的主人公曹双羊,无疑是一位独具思想艺术个性的新农民形象,他来源于农村改革中的真实人物,又是一个高于生活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
  (二)我们在《麦河》中看到,曹双羊他的创业道确实是在文学史上都做到了有许多惊人之举,以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写作方法。作者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写作手法表现出来的曹双羊这种人是一种有宽阔胸怀和真诚品格的人,是以思想的深度,又有生活厚度的写作方法来运作的,这种方法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必备的两个方面。《麦河》在这两方面都具备了,于是它便有了成为一部优秀作品的最基本的条件。
  三、地域特点
  (一)《麦河》小说的文化色彩,当然不只是对小麦文化的开掘与展示,也表现在对乐亭大鼓艺人白立国的鼓书表演以及按《周易》原理所作的“算命”和预测,说到底,这也是一种民间文化的开掘与展现。在小说中,白立国不仅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贯穿始终,而且是作为一个民间文化的载体和独特的艺术形象出现的。这一点,是作者用,“瞎三”白立国打着梨花板所演唱的乐亭大鼓来表达的,其中就有深厚的冀东文化的积淀,像这首在卷首与卷尾多次出现的乐亭大鼓就很有味道:“摸一摸我的天/亲一亲我的地/娘织了毛布衣/姐编了苇炕席/麦子黄了梢儿/大爷挂了犁儿……”应该说,乐亭大鼓艺人白立国和他演唱的乐亭大鼓也是给此部小说增添了有许多浓厚的文化色彩,还有一些相当成功的艺术创新尝试。
  (二)很多艺术贵在创新。想象力是作家在艺术的天空里翱翔的翅膀。我之所以比较喜欢《麦河》这部关仁山的长篇小说新作,并向广大读者推荐此作,除了它具有思想深度、生活厚度及比较浓厚的文化色彩外,还因它在若干方面进行了成功的艺术创新的尝试,表明作者在拥有相当娴熟的写实能力的同时还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三)关仁山已经走过20余年的创作道路。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的短篇小说《苦雪》一炮打响;90年代中期,作为河北“三驾马车”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的影响遍及全国,而他当时接连发表的中篇小说《九月还乡》和《大雪无乡》等作品也给他有带来有更多文学上的荣誉;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长篇小说《天高地厚》《白纸门》等作品的推出,标志着关仁山在小说创作上已走向成熟。而今,长篇小说《麦河》的问世,乃是关仁山小说创作新的重要收获。它标志着关仁山小说创作的一个新的高度,也是近年来一部值得关注的长篇小说力作,还可以说,这是近年来让人最心动的长篇小说之一。
  【参考文献】
  [1]关仁山.麦河·后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530
其他文献
在赛丽娜(Sirena)阁楼上待上一会儿,人们若是认为自己进入了2004年由韦斯·安德森执导的电影《水中生活》的场景中,这也情有可原.有人恰如其分地将北京猫咖啡馆内的舒适装饰
本文主要以法国十九世纪重要作家司汤达的爱情理论为基点,分析其主要著作《帕尔马修道院》中人物的爱情观,旨在解析司汤达自己所崇尚的激情之爱的爱情观,以及这一爱情观带来
南方有许多季节都会下着绵绵无尽的雨,那是一种蓝色的雨、透明的雨.好多年前,我就在这个北回归线附近的边地思茅客居.而我作为一个外乡人,细细地观察一场雨的过程,那是在一条
巴黎的一个快要入冬的黄昏,风很凉.rn两侧的服装店琳琅满目,一个个挂着闻名世界的牌子.我提着各种名牌儿的袋子,很悠闲地漫步,充分体验了人们虚荣的心理.似乎不在这里购物,不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对于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是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摘要:《窦娥冤》剧本从政治、经济、社会意识、民俗、文学、戏剧等不同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反抗主题、享乐主题、女性独立主题、贞孝主题、至情主题、和合主题等不同的思想主题,并非单一反抗主题,多重主题说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多种主题;《窦娥冤》;发散性思维  关于《窦娥冤》主题问题目前一般教案只强调其反抗主题,其实,依据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标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意识、民
我记忆中童年时代生活的那个叫庄子河的小村庄,原是山青水秀,虾肥鱼丰,风景宜人的,这些原是源于家乡的那脉好水.rn
百花竞艳,春意盎然,徜徉长师,天高心远。  蓦然回首,不经意间,大学生活即将走过两年。  自从进入大学,我努力刻苦,严于律己,始终坚持学习第一位的原则。我利用课余时间把所学的各门功课进行仔细的整理,并且反复地揣摩研习。大一,我拿到了三等奖学金;大二,我保证每门课程都在70分以上,專业课成绩全部在85分以上,回报的是获得了二等奖学金和国家三等助学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明白,在大学
目的:探讨研究宫颈炎病人临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2-2019.2月,1年内收治的宫颈炎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采
“批林批孔”喊得最响那年,眼看五月节了,全屯子人都盼着生产队能伤个牛或死个马什么的,哪怕一家分半斤肉,也能解解馋呀!rn牛瘦瘦的,一个没伤;马蔫蔫的,一个没死,都他妈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