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位一体”的高职高质量研究性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以金融科技系列课程为例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bol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高职学生参加研究性课程面临的理论知识薄弱、实践经验缺乏、案例选择与情境创设困难、探究活动受时空限制等“痛点”,探索构建基于理论导学、案例研学、实践拓学、网络助学“四位一体”的高职高质量研究性课程教学新模式,并以金融科技系列研究性课程为例,详细分析“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落地实施步骤与过程.从推广“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角度,提出要从研究性课程选题入手,增强理论导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性;要通过案例研学架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拓学活动,实现“做中研”“研中创”;要提高网络助学的质量,打造混合式高质量研究性金课,助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其他文献
劳动既创造了人类又创造了教育,劳动教育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方式.劳动育人既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思想精髓,又是中国共产党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践探索,更是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纲领.在价值逻辑上,劳动育人能够促进人类全面发展,促进技术转型升级和社会深刻变革.在政策逻辑上,我国劳动育人发展经历了以体力劳动为核心的重建探索期,以技术教育为旨趣的转型调适期与以五育并举为核心的全面提质期.在实践逻辑上,新时代劳动育人迫切需要从内涵、内容与内功层面解决“内涵陷于劣势”“内容流于形式”,以及“内功沦为把式”的现实之困
随着我国产教融合政策体系的逐步建立,产教融合政策的横向协同问题开始凸显.我国产教融合政策整体上表现为政策主体的多元性、指向的特殊性和内容表征的复杂性.产教融合政策的横向协同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高频词分析反映出政策内容的同构性;节点网络分析反映出政策主体的关联性;二维矩阵分析反映出政策协同程度.推进产教融合的横向协同,需要加强横向协同的制度化、充分发挥横向协同网络整体功能、建立趋同的文化价值观.
台湾地区诗人痖弦,几乎以一本《痖弦诗集》(共87首)就搭建起一个诗的世界.他特有的戏剧性电影镜头和反讽性思维,瞄准存在的深渊,捕捉现代性负面;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对社会良心的坚守,以冷抒情的知性方式,出示自我与存在、自我与自我的冲突;他的现代意识与对现代性负面的批判性反思,比同代诗人至少超前20年,使得他的典律化馆藏文本,经历岁月漂洗,迄今仍熠熠闪光.
我对学衡派只限于阅读,未做过研究,本不适合为李欢的这部专著写序,但作为她曾经的博导,又有着不能推卸的责任.此序就权当一个熟悉她的读者写下的读后感言吧.
期刊
余姚低塘的黄清堰村,有一座建于明代的石牌坊,牌坊的正背两面分别镌刻“高风千古”“清节流芳”,并标明其“为汉徵士子陵严先生立”.“徵士”一词,指的是不接受朝廷征聘的隐士,这样的人物各个时代都有,当面临兼济与独善、专制与自由、服从与独立的矛盾时,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清静自守的道路.虽然,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背景、动机、际遇、结局,有些人甚至在仕隐之间游移转换.余姚人“子陵严先生”就是秦汉隐士中的一个典范.
期刊
印度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美学特征,在世界电影市场中绽放出一朵独具魅力的花朵,而印度歌舞电影又是这支花朵中最鲜艳芬芳的一支.本文对印度歌舞电影的美学特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析:即印度歌舞电影的形式美学特征,印度歌舞电影的叙事美学特征,印度歌舞电影的民族美学特征,最后总结说明歌舞元素是印度电影创作的一种源动力,具有恒久的吸引力和艺术魅力.
正确看待“内卷”是当前大学生面临的重要人生课题.采用话语分析的质性研究方法解读“微博”“豆瓣”平台大学生对“内卷”的相关表述,辅助ROSTCM6内容挖掘软件对这些评论性话语做社会语义网络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当代大学生“内卷”的表征有:工具主义倾向的学业境况、过度竞争的人际关系、焦虑的心理状态、选择单一的就业状况.这些表征的出现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精神危机、中国家庭主义观念下的教育期望、应试教育下的学校评价体系、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以及当前媒介的放大作用都有很大关系.
本科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振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有助于打破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历天花板.目前,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上,本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普遍共识,但在对于其基本内涵和定位问题上仍缺乏统一认识.基于此,拟从科学、技术与生产发展的视角出发,明晰内生发展的技术样态是本科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本科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基于实践导向、高层次的技术教育,在实践路径上应严把人口端,建立本科职业教育办学入学准入制度、规范育人全过程,优化本科职业教育办学要素以及把牢育人质量
随着文创产业朝着高新、高端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设计师在产业中的核心地位越来越突出,产业对设计师的需求体现出多样性、时效性和综合性的特征.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招生就业两旺的形势下仍然存在人才创新能力不足、不能精准对接产业人才需求变化等问题,需要大胆改革创新.从设计师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总结其特点,并基于职业能力特点构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即基于艺术素养相同,底层可共享;基于技术手段各异,中层可分立;基于设计方法相通,高层可互选的课程体系.
互联网“短视屏”时代,蓬勃发展的中国新主流电影产生了明显的“叙事新变”,出现了 一种“集锦式”故事结构.这一突出现象除了主流引领、资本推动与名导明星加持外,集锦式叙事结构还契合了互联网短视频时代的区域年轻化的受众的审美需求.以《我与我的祖国》《我与我的家乡》《我与我的父辈》等为代表,此类影片通过快节奏、短时长、戏剧性强的平民化叙事和个人化视角,融合主流性主题,建构集体记忆.但此类电影应该在新主流电影发展的脉络中,进行工业美学反思,进而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