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决不可为所欲为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casdvg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凶猛如虎,但只要掌握了病毒的传播规律,就能遏制住其蔓延趋势。为了防控疫情,人们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比如有的地方出于当地防控工作的必要,进行严格的小区封閉管理。不过大家都理解,这是切断病毒传播的必要手段。但有些事,疫情再紧急,也不能干。
   湖北孝感,一家三口在家里正打着麻将。据说是接到举报,几个戴着红袖章的防疫人员径直进屋,拿起麻将牌就摔。儿子气不过,也摔了麻将牌“反击”。结果更多红袖章冲出来,把儿子控制住,连扇了他三个耳光。最后就连麻将桌,也被这些人砸得稀烂。儿子最后反问:“难道一家人不可以一起吃饭吗?”
   江西丰城,一名教师因为在空旷无人的小区跑步没戴口罩,结果被强制隔离14天,还挨了单位处分。工作人员根本不听他的辩解,尽管这“辩解理由”是钟南山的权威说法——“在家中和人流不密集的地方不需要戴口罩”。
   再往前,武汉之前发通知,要求征用一些学校的宿舍,作为病患隔离的临时医院。有的学校在腾宿舍时,把学生留在宿舍的物品,胡乱打包,粗暴地扔到宿舍楼下,形同处理垃圾。还有租客被赶出房子的,业主(甚至包括医护人员)不让回小区的,理由就是一个:疫情防控需要。
   上面这几件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打着“为大家好”的旗号,任意践踏他人权益,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野蛮操作、粗暴执法。具体来说,就是“三不懂”。
   首先,这些行为是不懂法(或者懂也装不懂)的表现。那些去人家家里砸麻将桌的人,就算不知道《刑法》有明文规定——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起码也应该知道去人家家里,要是没有执法机关颁发的文件,是不能闯门而入的。更别说,最后他们集体殴打群众,更是有犯罪嫌疑。
   其次,这些行为是不懂疫情应对的表现。国家卫健委、几位院士、各地的疾控专家们,反复说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主渠道是飞沫,出门只要不扎堆,去人多的地方戴口罩,在一般情况下就足以保护公众不被感染,更不用说在家里了。不分场合看见不戴口罩的人就抓?这种操作,说好听,是太机械了。说得不好听,就是太愚蠢了。
   第三,这些行为是不懂尊重别人人格的表现。疫情是打乱了大家的生活,但并没有取消大家的生活,只不过换种方式而已。医院不够要征用学生宿舍,这没问题,但不代表人家的东西就要像垃圾一样被对待,妥善搬运不好吗?心里凡是考虑一些别人,就不会做这种事。
   说到底,上述行为表现,最根本的病灶在于一些地方、一些人脑袋里缺乏法治思维,不懂得依法防疫。如何依法防疫?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明确各级防疫主体的权力边界,应该承担何种责任与义务,必须明确清晰,而且是法无授权不可为。比如对于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组织的防疫人员,因为直接面对社区居民,更应该明确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得说开了,不能任性妄为。
   如果防疫行为没有沿着法治轨道走,那免不了会出现这样的人——有点权力就膨胀、就拿范儿,觉得自己可算是能治住别人了,可了不得了,看谁不顺眼,就不让谁好过。这种行为固然是个别的,但是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会在舆论中放大,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一个地方辛辛苦苦动员各种资源防控疫情,就因为几个人胡作非为,搞得全系统一起背黑锅,多冤。
  (摘自侠客岛)
  【品读】
   防疫不是防人,也不是机械地什么都管,野蛮操作、暴力执法不仅是对人权的侵害,有的行为甚至构成了犯罪,某种程度上,也扰乱了社会的公共秩序。无论什么时期,这些形而上学的行为都要不得。必须要让整个社会感受到执法者的温度,上下齐心,方能让我们在非常时期无往不利。
其他文献
在这个“多元”“包容”的时代,哈利·波特、美国队长、蜘蛛侠、钢铁侠……早已成為今天年轻人追捧的新的英雄,在他们身上确实可以看到正义、善良与勇敢,然而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也有值得自信的文化,比如嘎子这样承载着民族与历史记忆的小英雄,他不该湮没在发黄的记忆与喧嚣的现实中。   我第一次接触小兵张嘎,是通过看电影。我一直记得电影里的那个片段:为了掩护八路军伤员撤离,嘎子的奶奶被敌人抓住
期刊
野 色  范仲淹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赏析】   “野色”泛指郊野的景色。李白诗“芳草换野色”,杜甫诗“竹风连野色”,都可以这样理解。而范仲淹这首诗里的“野色”,却别有所指,指一种具体的东西。这东西,非烟非雾,可开可合,能歇能行,而又难以实指,不可名状,无法形容。但是,春日郊行,诗人凝神四望,触目皆是这
期刊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   辛弃
期刊
“您最近需要租房吗”“为您推荐一款理财产品”“您听说过?菖?菖保险吗”……在当今社会,如果你从未接到过骚扰电话,那大概只能是因为你没有手机。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几乎每天都要接到陌生号码的骚扰,其推销范围从股票基金、房屋租售,到保险理财、家居装修。就在过去的半个月内,本文作者就接到了超过20个骚扰电话。   每到临近年底,这类多以“95”开头的电话愈发频繁。电话那头一般有一个女声说“喂?您好”,不
期刊
前不久,河南农业大学77岁教授王泽霖捐出科研转化结余8208万元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据媒体报道,王泽霖在没有申请经费的情况下,先后获得3项发明专利和12个新兽药证书,攻克了多种重大禽病防疫难题,个人和团队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泽霖的科研成果先后在全國20多家生物制品厂规模化生产,成果转化率100%,平均每年为社会增加1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目前还有两家上市公司因为使用王泽霖专利技术,需
期刊
按常理,我们每个人都有名字。其实当代人的名字只有“名”,没有“字”。在古代,严格说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有点文化和身份的人几乎都是既有“名”又有“字”,有的还有号。名字和号各有其功能和意义,取字、号也很有讲究。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写得明确:“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此外,古人还提出了取名需避开的六条禁忌
期刊
中华民族是饱经风霜、饱经磨难的民族。中国人民曾经历过大厦将倾的灰暗时代,曾在列强的侵略下受尽折磨,曾在一片断壁残垣中寻找那一缕微弱的光明……而如今,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还不用惧怕任何列强的侵略,可以挺起腰杆展现自己堂堂正正中国人的风姿!   国泰民安的背后,是一个个逆行的身影。他们曾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的笼罩下,以笔为刃,用振聋发聩的文章唤醒麻木不仁的人民;曾在日本侵略者踏上中国国土时,以自己的
期刊
待度过斜风冷雨,春暖在眼前。  ——题记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2020,一切似乎一樣;2020,一切又都不一样。一样的是我们依旧在家里过年,不一样的是有人坚守在前线过关。  一个毫不起眼的海鲜市场,打搅了九省通衢的宁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叨扰了华夏人民的喜乐。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披白衣,有的两鬓如霜,有的意气风发,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选择了逆向而行。
期刊
贝多芬指下恢弘的乐章,是艺术;杨丽萍每一次旋转起舞裙裾飞扬,是艺术;狼毫大笔下墨香温存的一笔一画,是艺术;冬梅卧雪,夏荷听雨,是艺术……艺术无处不在,人类生来便是要用各个感官去感知,发现艺术之美,并以此来灌溉灵魂的田野。   艺术是人生的开始。从我们睁眼的那一刻起,艺术就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春日芳菲与冬日落雪,青色的晨曦和着壮烈的云海奔流,是大自然的艺术。它给予了我们对美的认知。李白有诗云
期刊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将逐渐成长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那么,作为未来社会主要建设者的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引领时代的进步呢?这必然需要我们先完善自身。为了蜕变,我们要拥有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人要想在世上立足,必须有自强自立的宝贵品格。自强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精神瑰宝,早在先秦时期,《周易》一书中便明确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道刚强,品行端正的人都应怀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