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河南农业大学77岁教授王泽霖捐出科研转化结余8208万元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据媒体报道,王泽霖在没有申请经费的情况下,先后获得3项发明专利和12个新兽药证书,攻克了多种重大禽病防疫难题,个人和团队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泽霖的科研成果先后在全國20多家生物制品厂规模化生产,成果转化率100%,平均每年为社会增加1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目前还有两家上市公司因为使用王泽霖专利技术,需要将每年8%的市场销售额作为专利使用费,连续12年支付给王泽霖和河南农业大学。
当然,让我们更加钦佩的,是王泽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献身国家的科研精神。对自己的成果,他认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取得的,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学校和学院支持,没有大家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他将毕生的最大收入捐献给学校建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是着眼未来的长远思考,更饱含着培养人才的希望,“科研事业一定得后继有人,这些钱只有用到更需要的地方才有价值”。
科研上舍得投入,生活上他却非常简朴,应邀到全国禽病大会作报告,穿的是两个袖子磨破边的秋衣。77岁的他至今还坚持一个出行原则——能步行不骑车,能骑车不坐公交车,能坐公交车绝不打出租车。但为改善科研条件,王泽霖多次慷慨解囊,设立创新基金。
【多维解读】
1.王泽霖教授干了一辈子,取得了很多科学家难以企及的成就,收获了许多人无法得到的财富,但他只是挥一挥衣袖,毫不犹豫地捐出。王教授“裸捐”是义举,是情怀,作为一辈子为社会贡献智慧、创造价值的人,即便他不捐钱,也同样值得尊重和理解。但他却捐了,这一刻,人性的光辉在这位教授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王教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风范境界,不仅标注了他人生的高度,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2.王泽霖教授把毕生科研转化结余的8208万元全部捐给了学校,用来资助学校建设实验室。而他自己却一辈子“苦行”,穿旧衣,住旧房,把钱用到后人的科研事业这一更有价值的地方。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推向了新的高峰。王教授在生活上非常“吝啬”,在公益事业上却“挥金如土”,这两个“极端”的金钱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肃然起敬。
【适用话题】
精神财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低调做人……
王泽霖的科研成果先后在全國20多家生物制品厂规模化生产,成果转化率100%,平均每年为社会增加1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目前还有两家上市公司因为使用王泽霖专利技术,需要将每年8%的市场销售额作为专利使用费,连续12年支付给王泽霖和河南农业大学。
当然,让我们更加钦佩的,是王泽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献身国家的科研精神。对自己的成果,他认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取得的,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学校和学院支持,没有大家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他将毕生的最大收入捐献给学校建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是着眼未来的长远思考,更饱含着培养人才的希望,“科研事业一定得后继有人,这些钱只有用到更需要的地方才有价值”。
科研上舍得投入,生活上他却非常简朴,应邀到全国禽病大会作报告,穿的是两个袖子磨破边的秋衣。77岁的他至今还坚持一个出行原则——能步行不骑车,能骑车不坐公交车,能坐公交车绝不打出租车。但为改善科研条件,王泽霖多次慷慨解囊,设立创新基金。
【多维解读】
1.王泽霖教授干了一辈子,取得了很多科学家难以企及的成就,收获了许多人无法得到的财富,但他只是挥一挥衣袖,毫不犹豫地捐出。王教授“裸捐”是义举,是情怀,作为一辈子为社会贡献智慧、创造价值的人,即便他不捐钱,也同样值得尊重和理解。但他却捐了,这一刻,人性的光辉在这位教授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王教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风范境界,不仅标注了他人生的高度,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2.王泽霖教授把毕生科研转化结余的8208万元全部捐给了学校,用来资助学校建设实验室。而他自己却一辈子“苦行”,穿旧衣,住旧房,把钱用到后人的科研事业这一更有价值的地方。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推向了新的高峰。王教授在生活上非常“吝啬”,在公益事业上却“挥金如土”,这两个“极端”的金钱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肃然起敬。
【适用话题】
精神财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低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