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贾府至宠活宝之林黛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8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红楼梦》毋庸置疑是我国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然奠定其不朽的因素之一是曹翁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而最为深入人心的莫过于宝黛钗,其中对林妹妹寄养贾府的处境历来争议不断,本文试从文本为依据再探讨,林黛玉实居贾府至宠活宝的位置罕有人能与之匹敌。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至宠活宝
  作者简介:陈志丹(1986-),女,汉族,河南安阳人,现为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助教。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02
  《红楼梦》毋庸置疑是我国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然奠定其不朽的因素之一是曹翁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不管角色的戏份多少,每个人物在自己的位置上都是主角,都有出色的塑造呈现。然最为深入人心的莫过于宝黛钗。对于曹翁倾力塑造的林黛玉,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女形象,才貌双全但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等性格。这是极度自卑演化成极度自负的真实的林黛玉居贾府的处境,从而造成的性格缺失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真实的林黛玉的处境吗?恐怕答案是否定的。本文试从贾母宠爱、黛玉身价及凤凰意象这三方面,紧据文本探究林黛玉在贾府的至宠活宝地位。
  一、贾母的宠爱
  要考究林黛玉在贾府中的真实处境,我们首先要明确贾母在贾府的权威。在当时程朱理学延续、八股取士、儒家思想盛行的清朝,孝道乃是立身之本。《孝经》记载“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尤其在当时正统的钟鸣鼎食之族中,丧夫的贾母无疑处在贾府辈分的最高峰——“老祖宗”,同时也处在权威的金字塔尖。其次黛玉在贾母心目中的地位。试看几处文本所现:
  第三回初见林黛玉,贾母便“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对黛玉房舍的安排“今将宝玉挪出去,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试想宝玉在贾母心中是何等地位,将要撵宝玉出去让于黛玉,黛玉在贾母心目中的地位可见绝非一般孙辈可比。当然宝玉并未搬出,而是在“碧纱橱外的床上”,故宝黛二人皆因贾母溺爱而得到封建贵族之家男女不可能有的耳病厮磨的机会,暗滋木石前盟。从中也可看出黛玉拥有堪与宝玉比肩的宠爱。悲痛早逝小女儿——贾敏心切的贾母把一腔爱怜完全转移到了外孙女身上。第五回“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恋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既是明证。
  第十七回,大观园落成,贾政携清客与宝玉题对额,首先到达的房舍是“有凤来仪”也即是后来的“潇湘馆”,各房舍游览排名如此靠前,也可探知将来所居此处主人地位在整个大观园中绝非等闲之辈。在元妃下旨意让众钗搬进大观园时,正是黛玉又首先拥有优先选择权而入居潇湘馆。如此待遇可见她在贾府的地位着实不容小觑,实则大观园中一只“金凤”。
  第二十三回熙凤戏黛玉“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儿”“你给我们家做媳妇,少什么”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王熙凤何等机关算尽之人,绝不会无来由的戏谑黛玉,且“宝二奶奶”未来贾府的女主人之人选,其地位尊贵至极,而促使凤姐如此开玩笑的原因不无黛玉备受贾母宠爱之故。
  第六十五回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在向尤二姐细说容府成员时,也提到宝玉和黛玉的婚事,“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所以林黛玉是贾府上下公开的秘密“宝二奶奶”的不二人选,其地位之高何人又敢小觑她,也源自贾母的宠爱。
  第五十四回,元宵节放烟花,“林黛玉禀气柔弱,不禁噼啪之声,贾母便搂她在怀中”熙凤笑道:“我们是没有人疼的了”又让我们真切切感受一把黛玉至宠的地位恐唯有宝玉堪与比肩。
  第六十六回风姐等人因绣春囊抄检大观园,怡红院(贾宝玉)-潇湘馆(林黛玉)-秋爽斋(贾探春)-稻香村(李纨)-暖香坞(贾惜春)-紫菱洲(贾迎春)。有学者认为钗黛二人只抄检林黛玉是因为其在贾府受人欺凌的地位。实则正好相反正如王善保家的道“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抄检不得的。”只因黛玉早已被看做自家人,未来的宝二奶奶之故。其在贾府至宠至尊的地位上下皆知。
  纵观前八十回,随处可见贾母对黛玉超乎寻常始终不渝的疼爱和至宠活宝地位的林黛玉待遇,至于《葬花吟》中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只是文学中的表现手法,人化桃花的自然处境,虽有“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谈,但也不可全盘僵化。
  二、黛玉的身价
  林黛玉高贵的出身,雄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她即使寄养贾府也不必仰人鼻息。黛玉自己私下里也承认她在贾府“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姑娘一样”(四十五回),并未受到丝毫歧视。而事实是黛玉在贾府的吃穿用度,一应开销也确实不劳贾府破费。《红楼梦》第三回有明确交待,林黛玉之父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官至兰台寺大夫,并出任钦点巡盐御史。“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袭封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其母林夫人则是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的千金小姐、史太君最宠爱的小女儿贾敏。无疑林家也算得上是钟鼎之家、诗书之族,其富贵程度即使不及贾家,大概也相去无几。不然在当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之时,贾府何以与林家联姻。虽然林家至林如海已人丁凋零,家业衰落,但百年积业不影响它仍是富贵之家。林黛玉是林如海的独女,自幼被当作儿子一样的“爱如珍宝”,如今林如海病故,会不对自己心爱女儿的今后生活作出精心安排?会让她不名一文地去投靠外祖母?对于泼天富贵的外祖母家会不担心女儿今后的处境?于情于理不做周全的安排,绝不能显现一个父亲对幼女的挚爱。细检《红楼梦》全书,曹雪芹还是向我们透了蛛丝马迹的。七十二回写贾琏手头拮据、穷于应付时,曾感叹道:“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一个“再”字,泄露了他曾发过数百万银子的财。贾琏既不曾为官,又没有做买卖,要发这么大的横财,看来可能性只有一个:陪林黛玉回南方发丧时,也带回了林如海留给女儿的遗产。至此黛玉雄厚的家产也奠定了她在贾府不必委曲求全仰人鼻息的处境和地位。
  三、凤凰的意象
  细细研读《红楼梦》,不难发现贾府大观园深院之中有五大凤凰。除了集万宠于身的贾宝玉,贵为贵妃的贾元春,远嫁贵婿的贾探春,名至实归的王熙凤外,就是至宠活宝的林黛玉。
  黛玉居所居之处潇湘馆,原名“有凤来仪”,始则为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为贤德妃的贾元春省亲而建,为迎接贵为凤凰的皇族而命名。贾元春省亲之后担忧大观园寥落,便下谕令众姐妹进园读书,而能居潇湘馆处,其主人在贾府地位实不容小觑。且潇湘馆内有千百株斑竹,其中也蕴含有宝黛结局和黛玉性格特质此文不再赘述,且看竹子与凤凰的关系,《庄子·秋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鹓鶵即凤凰,练实即竹子结的果实。故翠竹所栽之地必能引来凤凰垂爱,故与所居此地主人间有某种暗示,所居之人绝非等闲之辈。加之黛玉优先主动选择“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我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的更觉幽静”,更加证实其为贾府一只凤凰的尊贵至宠的身份。
  综上索引及林林总总文本信息表明林黛玉居贾府绝非大众所认为的寄人篱下、可怜的孤女形象,而是恰恰相反的至宠活宝,可与其媲美争宠的唯有宝玉一人而已。
  参考文献:
  [1]王晓洁.林黛玉与潇湘馆研究综述[J].红楼梦学刊,2001年.
  [2]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3]张利玲.林黛玉形象补论[J].红楼梦学刊,2009年.
  [4]方明光.林黛玉的忠厚与宽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
  [5]董哗.20`廿全纪林黛月尾石开究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
其他文献
摘 要:《金锁记》塑造了曹七巧这样一个在新旧社会交替背景下不同寻常的女性形象。小说中曹七巧的种种言行背离了当时的社会传统,甚至一步一步走向了不容于世俗的病态的疯狂。究其本质,体现的正是女性意识的发展。  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女性意识  作者简介:吴爱珍(1989.8-),女,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我国著名的作家钱钟书先生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围城》就是其中一个,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把这篇小说定义为一篇长篇讽刺小说,这部作品把钱钟书先生的思想和文学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这篇文章立足于讽刺艺术和讽刺思想的视角,详细分析了钱钟书先生文学作品中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围城》;钱钟书文学;讽刺艺术  作者简介:崔晓艳(1970-),女,河北承德人,保定广播电视大学讲师,本科学历,汉语
摘 要:清代乾隆年间的杰出诗人黄仲则以才情焕发的“诗人之诗”,奠定了其清诗名家地位,被推为“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郁达夫曾说:“要想在乾嘉两代的诗人之中,求一些语语沉痛字字心酸的真正具有诗人气质的诗,自然非黄仲则莫属了。”作为一位真正的悲剧诗人,不管诗人还是其诗歌都常常充满“悲秋”色彩。  关键词:黄仲则;悲秋;诗歌;人生  作者简介:田玲玲(1990.6-),女,甘肃省礼县人,硕士研究
摘 要:文学理论所受到的威胁,来自于文学文本的低效解读与无效解读。西方追求的是哲学化的普遍性,在阐释上高度抽象,甚至出现了超验的演绎,从而牺牲了文学文本的独特性。西方哲学传统的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体系,无法对应主体、客体和形式所组成的文学文本结构。文学文本解读的任务,是借助多层次的具体分析,把文本因为文学理论的普遍化和抽象化而牺牲了的特殊性、唯一性的精致密码还原出来,从而实现文本解读最大程度的有效
摘 要:题画词是词的一种特殊题材,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本文对清代作家厉鹗的题画词进行研究,旨在引起学者们对清代题画文学和学人之词的注意。作为浙派中坚力量的厉鹗,通过题画词的创作,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表达幽深含蓄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对画中女性的描述,较前人有了大胆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厉鹗;题画词;交友;人生感悟  作者简介:张亚庆(1990.5-),女,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研
摘 要:中国传统小说总带有一种宿命意识,即从小说一开始,就注定了故事的走向和人物的结局,本文着重分析其在明清白话小说中的体现。这种宿命感又与西方文学传统中的命运不同,它带有世俗的民间性,也具有中国民间文化中的因果论色彩,使小说的情节和结构具有完整性、解释性特征。  关键词:明清小说;宿命;民间性;因果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
被誉为“讽刺之书”的《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它通过描写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向我们展示了十八世纪的社会场景。书中涉及的人物大大小小近三百个,他们或“
摘 要:《山海经》历来被视为“奇书”,其中“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尸”又与“巫”息息相关。本文将从“巫”和“尸”两个角度着手,探讨《山海经》中的“尸文化”。  关键词:山海经;尸;巫  作者简介:刘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字学 2014级硕士。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02  “尸”字在古籍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