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被誉为“讽刺之书”的《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它通过描写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向我们展示了十八世纪的社会场景。书中涉及的人物大大小小近三百个,他们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誉为“讽刺之书”的《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它通过描写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向我们展示了十八世纪的社会场景。书中涉及的人物大大小小近三百个,他们或“美”或“丑”,皆意有所指,体现出了鲜明的价值取向。
其他文献
摘 要:波伏娃说“女人是整体中的他者”,那么整体的主体,毫无疑问是男人。《玉米》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处于他者地位,本文依据《玉米》故事文本,从传宗接代的工具、男人权力的象征以及对女性特征的压制三个方面,分析其中所体现的女性在中国农村的他者地位,力求还原那个年代中国女性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他者;男权社会;女性特征 [中图分类号]:I
摘 要:《金锁记》塑造了曹七巧这样一个在新旧社会交替背景下不同寻常的女性形象。小说中曹七巧的种种言行背离了当时的社会传统,甚至一步一步走向了不容于世俗的病态的疯狂。究其本质,体现的正是女性意识的发展。 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女性意识 作者简介:吴爱珍(1989.8-),女,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我国著名的作家钱钟书先生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围城》就是其中一个,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把这篇小说定义为一篇长篇讽刺小说,这部作品把钱钟书先生的思想和文学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这篇文章立足于讽刺艺术和讽刺思想的视角,详细分析了钱钟书先生文学作品中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围城》;钱钟书文学;讽刺艺术 作者简介:崔晓艳(1970-),女,河北承德人,保定广播电视大学讲师,本科学历,汉语
摘 要:清代乾隆年间的杰出诗人黄仲则以才情焕发的“诗人之诗”,奠定了其清诗名家地位,被推为“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郁达夫曾说:“要想在乾嘉两代的诗人之中,求一些语语沉痛字字心酸的真正具有诗人气质的诗,自然非黄仲则莫属了。”作为一位真正的悲剧诗人,不管诗人还是其诗歌都常常充满“悲秋”色彩。 关键词:黄仲则;悲秋;诗歌;人生 作者简介:田玲玲(1990.6-),女,甘肃省礼县人,硕士研究
摘 要:文学理论所受到的威胁,来自于文学文本的低效解读与无效解读。西方追求的是哲学化的普遍性,在阐释上高度抽象,甚至出现了超验的演绎,从而牺牲了文学文本的独特性。西方哲学传统的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体系,无法对应主体、客体和形式所组成的文学文本结构。文学文本解读的任务,是借助多层次的具体分析,把文本因为文学理论的普遍化和抽象化而牺牲了的特殊性、唯一性的精致密码还原出来,从而实现文本解读最大程度的有效
摘 要:题画词是词的一种特殊题材,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本文对清代作家厉鹗的题画词进行研究,旨在引起学者们对清代题画文学和学人之词的注意。作为浙派中坚力量的厉鹗,通过题画词的创作,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表达幽深含蓄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对画中女性的描述,较前人有了大胆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厉鹗;题画词;交友;人生感悟 作者简介:张亚庆(1990.5-),女,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研
摘 要:中国传统小说总带有一种宿命意识,即从小说一开始,就注定了故事的走向和人物的结局,本文着重分析其在明清白话小说中的体现。这种宿命感又与西方文学传统中的命运不同,它带有世俗的民间性,也具有中国民间文化中的因果论色彩,使小说的情节和结构具有完整性、解释性特征。 关键词:明清小说;宿命;民间性;因果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