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时事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w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事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时事,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了解国家政策,并完成对他们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培养。但从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来看,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这会影响时事在课堂中的教学价值。为了进一步体现时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教学地位,做好对其应用模式的分析至关重要。
  一、借助时事,激发学习兴趣
  时事作为近期发生的现实事件,因其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所以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对其合理地应用,来完成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让他们产生充足的知识探究动力,由此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先播放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美国部分民众为追求“自由”,不做任何防护去政府示威游行的视频。然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他们追求的是不是自由”“他们追求自由的方式是否恰当”“你觉得自由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等问题,让他们思考并讨论,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借助时事获得正确价值观、是非观的构建,明白什么是真的自由,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为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打下基础。
  二、运用时事政治,提升学习效果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时事政治内容的恰当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让他们通过课堂学习获得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这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生而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教师要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时事,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及行为指导,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例如,在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课堂教学中,笔者为学生列举了近年来所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由此考查他们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做好对他们生命安全的保护,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三、善用时事,培养政治素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是基础性教育目标。但要想依靠教材内容来完成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还存在一定难度,所以,教师要能够善用时事,做好现实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融合。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中的“中国担当”时,我通过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新冠疫情在國内暴发后,世界各国的表现,以及在全世界范围暴发后,我国对世界各国的帮助,通过前后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一个共同体。这样,在完成对学生生命教育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为他们构建正确的政治素养提供帮助,也为初中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入时事是提高政治教育水平的重要措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时事应用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做好对课堂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能力的分析,确保时事能够带给学生良好的启发作用,让他们能够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素质教育目标。
其他文献
新时代背景下,对人才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要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才。但就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来看,其教学模式主要以传统“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更多的是對教学内容进行机械学习与记忆,课堂气氛过于严肃与沉闷。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高中地理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项目式学习模式是近年来新起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力,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高中
高中地理不仅知识概念非常广泛,而且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关联性。不仅如此,地理学科中的典型案例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一定距离,因此,学生很难充分理解一些地理现象。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发挥多媒体的巨大优势,将静态、抽象的地理知识转为生动形象的地理图像,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传统地理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打造理想的教学课堂。 
时事政治是高中政治重要的教学内容。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时事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及基本政治素养的培养有重大意义。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过于注重政治理论知识或高考考点的讲解,课堂气氛沉闷,导致政治教学效果较差。高中政治教学既要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明确教学内容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与组成,又要在实际教学中联系时事热点,使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掌握政治学科知识。  一、时事政治对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
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制定教学目标,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笔者在本文主要对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展开探究。  一、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保证课堂的丰富性,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这样,学生的自主性会得到提升。在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还可以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中尽量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成绩。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深刻地影响人的发展和变化。因此,教师开展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养。  一、创
近些年来,影视行业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以历史题材为背景的影视资源。大量内容丰富的影视剧也逐渐被教师当作教学资源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高质量的历史影视资源能将书本上的历史人物、事件绘声绘色地、生动形象地转换为五官均可感受到的鲜活的人物、真实的场面,同时还能还原当时的时代背景。因此,利用影视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准确
5E教学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引入、探究、解释、拓展、评价”五个方面,强调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中进行问题探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在深入理解高中地理知识点的同时达到思维拓展的目的。  一、巧妙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高中地理课堂中采取5E教学模式时,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趣味性的导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其中,5E教学模式在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是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而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则是拓展和提升。因此,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间虽然存在着内容上的部分重复,但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从而导致了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
问题驱动教学也可以称为任务驱动式教学,它主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教师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则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提问者。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那么,如何将问题驱动和同伴学习的方法有效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呢?接下来,笔者将谈谈问题驱动和同伴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