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

来源 :唯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sk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受儒学熏陶的官员,不乏廉洁奉公者。他们往往在衙门和厅堂撰题对联,以表明心迹、抱负等,既是警策,也是承诺,让民众来监督。这里,专择一些古代清官戒贪自警联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修身养德,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
  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
  这是明代南安知府张津题写于浙江海宁谯楼的题联。上联提倡对民实行惠政,下联诫勉属官务守清廉。张津是个清官,曾官至户部侍郎。明朝官场送礼受贿之风很盛,但张津不受贿,不徇私,依法办事,受到老百姓的称赞和拥戴。
  明代山西汾阳知县汤信,清廉严谨,剔弊除奸,爱民如子,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戴。他在县衙大堂内自题一联:
  作汾阳一行吏,春温秋肃;
  受暮夜半文钱,地灭天诛。
  这种语言在今天看来,就是向民众以打赌的方式表态。
  清代进士武承漠在常州府无锡任知县时,也曾在大堂上题一对联: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比真父,母比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清朝,在衙门题联自勉的官员很多。清初顺治十六年始任潜山县令的常大忠,于顺治十八年自撰一副法堂楹联:
  赃官贪婪,将图富也,敦知后代不贤,以一掷弃千金,枉自遗百般唾骂;
  良吏清操,岂望名哉?实痛小民所苦,守千天如一日,难尽保万姓平康。
  此联将赃官心态与良吏操守比照成联,赃官贪赃枉法,必将遗臭万年,良吏则应淡名守廉,心系万民,颇能昭其心志。作者常大忠,号二河,山西交城县人。顺治三年乡试第一;顺治九年中进士;顺治十六年授潜山县令。常大忠任潜山县令五年,公平执法,不徇私情。康熙二年,升保定府同知。离任时,“攀辕号泣者,络绎于道”。
  无独有偶,潜山还有一清廉的县令,名叫魏其瑸。他也有一副对联:
  贪亦何难,只凭天理照来,这般作孽钱,剜肉医疮,怎叫子孙受用?
  酷真不可,须把良心勘去,那个无情棒,敲肤挟髓,枉担父母称呼!
  此联自警警人,其意良深。作者魏其瑸,字灿如,号朴庵,顺天大兴人。雍正元年进士,乾隆二年任潜山县令。在任八年,兴利除弊,为政清廉。旧志称:“潜人士称颂贤父母者,必曰:‘前有常公,后有魏公。’”
  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凌,谁替你披枷带锁;
  一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女娼。
  此为清康熙朝福建布政使于成龙所撰。于成龙,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按察使、布政使)、督抚大员,所到之处,皆有政声。其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爱戴。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的理念。在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民众因而亲切地称他“于青菜”。总督衙门的官吏在严格的约束下,“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受到康熙帝赞誉。
  一丝一粟,我之名节;
  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益不止一分;
  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这两副对联,作者是清康熙朝江南提督张伯行。据《清史稿》记载: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今兰考县东)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他的最大特点是勤于供职,造福于百姓,而对金钱毫无染指。他疾恶如仇,从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而且敢于抵制上司的横征暴敛。他在离开江苏任时,百姓沿途相送,因为平时就知道张伯行清廉不贪,肯定不会接受礼物,便用水果蔬菜相送。张伯行依然婉言拒绝,百姓们哭道:“公在任,止饮江南一杯水;今将去,无却子民一点心!”万不得已,张伯行才收下一把青菜。康熙皇帝称赞他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
  上面的第二副联,流传甚广,有人照抄以自警,有人稍做改造以警策。清乾隆时御史钱沣就据其意撰了对联一副:
  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
  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
  当时朝廷内外贪腐成风,钱沣初入政坛,一反官场明哲保身之风,弹劾陕甘总督毕沅贪污之事,查实之后,毕沅被处分降级。钱沣由此声名鹊起,有“鸣凤朝阳”之誉。
  和珅的党羽国泰做了山东巡抚,竟敢贪污府库银两,被钱沣奏了一本。钱沣查到国泰写给和珅的信,知道他们准备借银填库,应付检查,遂将此信奏报乾隆帝。和珅探得风声,要收买钱沣,遭到拒绝。钱沣坚持封存府库,彻底清查。当时,乾隆派户部尚书和珅、左都御史刘墉与钱沣一道前往山东查办此案,国泰事先得到和珅的通风报信,早早做了准备,他向商人借来许多银子,凑足了库存数量,以掩盖库银严重短缺的真相。谁知这一切没有瞒过钱沣。开封检查库银,钱沣发现库银多半是商家的杂色银,与成色十足、色泽明亮的帑银不符。于是,国泰贪赃枉法、造成国库短缺的罪行彻底败露。国泰曾向和珅行过重贿,和珅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也不敢为他开释。钱沣因此而名声大振,一年之内,连升三级,出任通政司副使。
  钱沣一生清廉节俭,是清朝有名的清官。他当京官时,不饰车马,只是买了一匹瞎了一只眼睛的骡子当坐骑。他当湖南学政时,前往各县视察,按当时的规则,学子要凑钱向学政致意,称之为“棚规”,但钱沣一概不受,当时湖南就传诵着“钱沣来了不要钱”的民谣。到了晚年,钱沣名满朝野,清乾隆五十八年,他在昆明任职期满,回京复职,连路费也没有着落,当地官员打算赠路费,却被他谢绝,最后他向亲戚借钱上路,回到北京。
  张伯行这个创意,被陶澍运用得出神入化:   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无知者;
  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
  清道光年间,人称“陶青天”的陶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爱民如子。他37岁升任江苏道监察御史时,将张伯行的自勉联点化,挥毫泼墨写就此副联,挂在大厅里,表明自己抱节自守、为民谋利之心迹。这样的为官处世之道,如今依然有其积极的意义。
  《清史稿·陶澍传》载: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疏劾吏部重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中城,决滞狱八百有奇。巡南漕,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日坐堂皇,剖决狱讼如流。请减盐价,私绝课增。总督蒋攸銛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历山西按察使、安徽布政使。陶澍见义勇为,用人能尽其所长,所至政无不举。
  清代余云焕又将张伯行的立意向前推进一步:
  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
  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余云焕所撰挂在他就任的兴义府大堂。他认为,官员不拿老百姓的钱财是天经地义的,不值得大惊小怪;问题是,自己拿了国家不少俸禄,究竟做出了什么政绩?做官不能只满足于廉洁而碌碌无为,做官要做事,要有作为!
  张伯行的创意,不断被再创新。不妨再举两例:
  要一文非分钱,幽有鬼神,明有国法;
  做半点昧心事,近报自身,远报儿孙。
  清同治年间的西宁知府龙锡庆,在府署大堂挂出的这副对联已不仅是表明心迹,简直是在向黎民百姓赌咒发誓了。龙锡庆,湖南安化常丰镇人。咸丰八年,乡试中副车;同治四年,授刑部主事;后升西宁知府,赏戴花翎。龙锡庆在任期间,因为公正清廉受到百姓爱戴。龙锡庆离任,按照古时“清官离任挂靴,赃官离任留帽”的说法,西宁百姓将龙锡庆的靴子高挂在跨街牌坊上,跨街牌坊自此被称为“清官坊”。
  受一文分外钱,远报儿孙近报身;
  做半点亏心事,幽有鬼神明有天。
  清末,政权虽已摇摇欲坠,但也不乏洁身自好之官。乐亭知县仵墉就是。他将龙锡庆的联改造以自勉。仵墉,字崇如,陕西蒲城人。清光绪三十年中进士,搭上了中国最后一次科举取士末班车,历任直隶省乐亭、祁州、安州、沧州、滦州等县知县。他经常只身着布衣下乡,私访调查,审清了许多案件,平反了不少冤狱,很受民众拥戴。一次,他又只身化装下乡私访。天黑后,发现有人紧紧跟踪,便停步询问。跟踪者是当地的一位农民,回答说:“我认识知县大人。知县大人为我们百姓办事,黑夜单身下乡,怕不安全,我特来保护你老人家。”
  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
  一庭来好月,朗同吾辈心期。
  这是清贵州巡抚颜伯焘题写的。颜伯焘,字鲁舆,别号小岱,广东连平元善镇人,出身于颇有“政声”的官僚世家。清嘉庆十五年考取举人,十九年中进士。在云贵总督任上,他力排众议,改址建造云南滇池石碑,使大片农田得以保全,当地群众感恩颂德。曾任闽浙总督,是鸦片战争中的主战派之一。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鹜声华忘政事;
  养廉宜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这副对仗工整、寓意深远、脍炙人口的对联是清杭州知府薛时雨所撰的杭州府衙联。薛时雨,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农,安徽全椒人。清代咸丰三年进士。第二年授浙江嘉兴知县。薛时雨上任后,恰遇嘉兴大旱,草木枯黄,田地干裂,百姓无粮可缴税,上面却催得很紧。薛时雨出衙巡察,满目饥荒,心中不安,丰年尚不饱食,大旱哪有粮可缴?思索再三,便拿来纸笔给知府写了一封信,如实通报旱情,要求停征税粮。知府却不予理睬,还给他发来催科檄,限他五日内交齐税粮。薛时雨也犯起倔脾气,亲自拿起鼓槌击鼓升堂,向众衙役宣布:“知府刚送来催科檄,令我五日内交齐税粮!本官下令,即日起停征税粮!”众人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年老的差役上前跪问道:“薛知县,上面催得这么紧,您下令停征,上面怪罪下来,如何担当得起!”薛时雨拍着胸口说:“一人做事一人当,回家的包袱我已收拾好了。”果不出所料,次日知府下令,将薛时雨撤职罢官。百姓闻讯结伴挥泪相送。后来浙江人都说:“清官者,首推薛嘉兴(对薛时雨的尊称)。”后来,他补授杭州知府,执掌浙江粮储道,赏赐顶戴花翎。这是他在杭州上任后,挂在知府署门前的自勉联。
  (作者系《百草园报》总编辑)
  责任编辑:彭安玉
其他文献
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是指在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为防止违法决策而对行政决策权限、内容、程序等是否合法进行审查、核实的一种行政程序制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并将合法性审查上升为重大行政决策的5个法定程序之一。可见,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成为当前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和突出亮点之一。江苏省政
期刊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支撑。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五个迈上新台阶”,强调要“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嘱托江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总书记对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要求、新期望,釆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全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
期刊
在全球变暖与国际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研究能源束缚下的经济增长问题,是中国崛起的大课题。中国作为新兴大国,面临着本国能源枯竭、国际能源价格高企、传统能源消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三重掣肘。2015年6月10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中国页岩气资源调查报告(2014)》表明:2014年国家累计投资230亿元,探明地质储量1067.5亿立方米,当年产气13亿立方米,争取到2020年,中国页岩气年产量达到300亿立
期刊
南京地处上海一小时经济圈,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无疑是南京目前改革发展最重要的背景和前提。南京如何对接上海自贸区的制度溢出和经济辐射,克服自贸区建设带来的虹吸效应和极化效应,为南京未来构建南京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奠定基础。我们认为:从思想上认识上海自贸区为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以及随之而来的严峻挑战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  一、上海自贸区为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
期刊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法规纪律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和不可亵渎性。对党员干部而言,法纪素养尤为重要,一个党员干部必须打上法纪的烙印,才能称之为合格。提高党员干部的法纪素养,对于防止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党员干部法纪素养越高,思想上行动上越能保持先进性,越能促进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通过严格的锻炼和养成,使法纪观念成为党员干部坚不可摧的心
期刊
近年来,自由主义改革论试图改变我国改革的正确方向,以西方自由主义的所谓“原理”、“理念”为衡量改革成效的尺度,试图改变我国改革的正确方向,竭力主张中国的改革应当“去马克思主义化”、“去社会主义化”,竭力主张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改革都应走全盘西化的道路。一些自由主义改革论者提出了“改革倒退论”、“既得利益论”、“无知无耻论”、“思想阻碍论”和“语言腐败论”,这些改革主张集中体现了自由
期刊
近年来,盐城积极顺应和努力把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规律,以服务强组织、以服务增活力、以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以从“严”从“实”的态度,全面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实践创新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  一、盐城的实践探索及成效:  在拓展服务功能中满足基层群众的新期盼  明确服务重点。盐城始终坚持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做到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利益始终
期刊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只有短短8个字,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是出现频率最高,同时也最富正能量的成语之一。自明末清初昆山顾炎武提出这个观点,数百年来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成为他们胸怀天下、献身民族的座右铭。其实,这种担当意识在江苏历代知识分子群体中可以说是一个文化符号,具有悠久的传统。从北宋范仲淹的“先忧后乐”,到明末东林党人的“事事关心”,再到晚清改良主义四大家,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期刊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握好的第一位要求,既要靠健全的制度体系,又要靠干部队伍高超的治理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关键在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内涵定位及其内在联系,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深入研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努
期刊
2003年江苏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发出“努力建设一个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清新怡人的绿色江蘇”的号召,并明确将绿色江苏建设作为全省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加以推进。2004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绿色江苏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十多年来,全省上下按照《决定》部署,齐心协力、坚持不懈抓落实,以绿色江苏建设为核心任务的林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森林资源快速增长,全省净增造林面积1700多万亩,林木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