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型心电监测仪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由于发作的突然性及偶然性,晕厥的原因往往很难通过传统检查方法得以明确。本文探讨植入型心电监测仪(ICM)对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入选2013年8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就诊的不明原因晕厥的33例患者,植入ICM,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直至出现晕厥事件。随访时调取ICM记录的心电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平均随访(705.0±389.4)d,2例患者死亡,7例患者出现晕厥,ICM共记录到1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心室颤动及5例心室停搏。其中5例患者依据ICM监测结果,植入相应的治疗性器械,之后随访未再出现晕厥。

结论

ICM可以有效提高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诊断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于不明原因的晕厥推荐尽早植入ICM。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阐明2015年青岛地区手足口病(HFMD)流行特征和病原谱变化及3种主要肠道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征。方法描述性分析2015年青岛地区手足口病病例的年龄、月份分布情况。用荧光RT-PCR法对2015年青岛地区HFMD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通用、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和柯萨奇病毒A6型,对阳性分离株进行VP1基因全长序列扩增及基因序列测定,以MEGA7.0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及分子特征分
期刊
期刊
目的采用汉逊酵母系统重组表达GⅡ.4型诺如病毒(norovirus,NoV)主要结构蛋白VP1,对纯化后获得的两种不同形态类病毒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分别进行理化性质鉴定和免疫效果评价。方法将表达GⅡ.4型VP1蛋白的重组工程菌高密度发酵,纯化后获得两种不同形态的VLPs;通过Western blot、SEC-HPLC、动态光散射法和透射电镜等方法检测两种VLP
目的构建阴沟肠杆菌blaNDM-1基因敲除株,并探讨blaNDM-1基因缺失对阴沟肠杆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阴沟肠杆菌blaNDM-1敲除株并通过PCR和RT-qPCR法进行验证,对原始菌株和blaNDM-1敲除株进行药敏试验、生长曲线绘制和体外竞争试验。结果PCR、DNA测序和RT-qPCR表明成功构建阴沟肠杆菌blaNDM-1敲除株。药敏试验显示原始菌株对亚胺培南、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和改进本区麻疹免疫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抽样,男女各半,本市与流动人口各半,采集健康人群12个年龄组的390份血清,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麻疹IgG抗体浓度,按抗体阳性水平进行分组,对不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比较分析。结果全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78.21%,保护性水平达41.28%。男女之间及本市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
期刊
期刊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获取心房电机械传导时间,评估其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RFCA的阵发性房颤(PAF)患者144例(PAF组)和健康志愿者82例(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窦性心律下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超声心动图技术获取左心房容积指数以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指标。组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