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青岛地区手足口病主要病原谱及基因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weiqi0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阐明2015年青岛地区手足口病(HFMD)流行特征和病原谱变化及3种主要肠道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征。

方法

描述性分析2015年青岛地区手足口病病例的年龄、月份分布情况。用荧光RT-PCR法对2015年青岛地区HFMD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通用、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和柯萨奇病毒A6型,对阳性分离株进行VP1基因全长序列扩增及基因序列测定,以MEGA7.0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及分子特征分析。

结果

2015年共检测1 176例手足口病病例,其中肠道病毒阳性率为68.4%,主要病原构成为CA6(41.4%)、EV71(31.6%)和CA16(15.3%)。5岁及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80.3%。CA6占3岁以下儿童肠道病毒构成的48.9%。其中EV71流行亚型为C4a,CA16优势流行亚型为B1b。CA6优势流行亚型为A基因组。

结论

CA6、EV71和CA16是导致2015年青岛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的3种主要病原。2015年CA6超过EV71成为第一致病原,主要感染3岁以下儿童。EV71的流行亚型不变。CA16优势流行亚型为B1b。CA6优势分离株主要是A基因组,并且内部进化为多个小的分支,与A基因组内部的2013年青岛分离株处于不同分支。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深静脉置管技术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失败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常规PICC置管失败、改为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的新生儿,分析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常规PICC置管失败改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的新生儿16例,均成功(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