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所引成分的信息价值系统

来源 :现代外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r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引入语篇过程的信息价值,在先前的研究中缺乏等级梯度;研究结论甚至彼此冲突:要么是“非焦点”性质的“已知信息”,要么是话题焦点,即“新信息”.为此,本文以SFL三元功能为立足点、以修正和补充后的Prince信息价值分级模式为框架,以《北京口语语料库》全面检索“对(于)”的结果为依据,系统梳理这一句式引导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的信息价值等级,包括唤召、可推知、未用和非焦点全新四个典型类别及其过渡情形;它们在分布上构成一个连续体.结论 是,相关信息成分在很大程度上的确是可恢复的;即使是全新,也只能是非焦点;行文最后指出产生对立观点的理论根源.我们可以据此考察其他相关汉语句式、补充SFL的信息理论、进而描述语篇信息流动过程.
其他文献
认知词典学隶属衍生型界面研究,可深化现代词典学研究,并开辟广阔领域,但尚缺乏界面视角的系统梳理.立足于研究内容、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本文评析国内外核心期刊的相关研究文献,发现认知词典学研究有单界面和多重界面之分,前者以结构和用户视角为原型,信息技术、评论、类型和历史视角为边缘成员,后者可细化为双重、三重界面,并以双重界面为核心,从用户、结构节点等主要方面向其他视角延伸.总体说来,多重界面从内容、理论和方法不断拓展与深化单界面,渐成认知词典学的研究焦点,实现方式上国内外研究异同并存.最后,本文展望了国内认知
本文以生成语法为理论框架,探讨了现代汉语“不”和“没”的体限制问题,并进一步比较了“不”和“没”与“not”的异同.研究发现:1)“不”和“没”的生成与体限制无关;2)轻动词“有”是“不”和“没”形成的关键性因素:“有”进行投射,则否定词的语音形式实现为“没”,否则,实现为“不”;3)音系部分的解读机制等最终导致了“不”和“没”与“not”的不同表征.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在深层句法层面对“不”和“没”做出统一的分析,也为与否定相关的跨语言变异现象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目的/意义]本文提出多属性学术评价方法鲁棒性问题,即尽管评价方法不同,但评价结果排序却大致不变,评价方法选择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研究其产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JCR2019管理学期刊评价和线性评价、TOPSIS、因子分析3种评价方法为例,通过计算不同评价方法的实际权重,将其放在同一框架下进行比较.[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指标高度相关是多属性评价方法鲁棒性的根本原因,本质上是不同评价方法的实际权重组合对高相关指标评价不敏感;评价指标相关度越高,评价方法鲁棒性越严重;评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数据与社会的互动形成了以数据、 人和环境为核心的圈层生态系统,政府开放数据生态链是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结构要素.[方法/过程]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演化博弈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对政府开放数据生态链演进过程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工具Gephi对政府数据生态链演进过程中的部分环节进行可视化分析,归纳其主要特征并抽取演进的关键路径.[结果/结论]梳理出演进过程中各组成要素及其互动关系,发现和总结了演进过程的特征、动因和动力,并对各个演进过程的形成机理与嬗变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以13个省/市/自治区的371名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考生对写作提示的认知与其综合写作表现之间的关系.考生对写作提示的认知来源于问卷调查,并经多层线性模型检验无地区差异后,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3个基于考生认知的写作提示因子,即提示知识、提示难度、提示认同.进一步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英语语言能力是影响考生综合写作表现的主要因素,考生认知因子中只有提示知识对其综合写作得分具有显著影响.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显示,提示知识对综合写作表现有较微弱的正面影响,提示难度对综合写作表现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
本文通过两项研究考察汉英致使性状态变化事件词汇化模式特征、方式突显性差异及其动因.研究一采用汉英小说类比语料,对比两种语言的类型学倾向.结果 显示,汉语在编码致使性状态变化事件时,表现出非强势S-语言倾向,而英语表现出V-语言倾向.研究二采用汉英小说平行语料,对比两种语言的方式突显性差异,验证研究一的结论,发现汉语方式信息突显性高,描写颗粒度较为精细,而英语呈现较强的方式泛化倾向.汉英方式突显性差异是由两种语言“因言而思”模式差异所致,受到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可及性和搭配灵活性的限制.
[目的/意义]探讨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参与的行为逻辑,旨在推动实现公众广泛参与政府数据开放服务的政策目标,促进政府数据开放公众参与议题的纵深推进.[方法/过程]综合运用逻辑分析法、理论分析法等规范分析方法,以解构式计划行为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分析论证了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参与行为的生成机理.[结果/结论]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参与行为受到个体感知、环境影响、条件保障三大因素的影响,其中内部个体感知生成功利性影响,外部环境生成指引性影响,基础条件保障生成关键性影响.构建供需精准匹配的数据开放服务体系、夯实政府数据开放
本文认为生态语言学属于广义的应用语言学(即语言学应用),是一个以问题为导向的交叉学科.在区分生态语言学和语言生态学的基础上,本文指出:1)这两个领域都是语言学家所研究的内容,它们大同小异;2)语言学家眼中的语言生态学与生态学家所认同的语言生态学是小同大异.本文认为,无论是跨学科还是交叉学科,总有一个学科是核心的,起关键作用的.本文旨在通过讨论生态语言学和语言生态学的异同,说明我们有必要对跨学科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预设与等级含义的推导涉及语义和语用信息,二者虽同处语义-语用这一外接口之上,但又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黑箱范式,以语用推导的生成和消除为研究视角,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解读预设和等级含义的加工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二语者与母语者的总体加工模式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二语者解读预设和等级含义的加工机制存在差异,这说明预设和等级含义分属两种不同的推导类型.本研究通过展示二语者在语义-语用接口上复杂的加工行为,期望为实验语义-语用研究和基于“接口假说”的二语习得研究带来新的借鉴和启发.
对于论元增容结构这一语言研究热点,有个现象尚未得到统一解释,即该结构中的受事不可以进行话题化、关系化或省略操作.本文在加标理论框架下探讨该现象,发现该结构中的轻动词短语内有一个引入非核心论元的非语段中心语.正是由于它的存在,受事不能进行话题化、关系化或省略操作.若它进行上述操作,受事在加标运算开始时将无法跟弱中心语进行题元特征匹配.这会导致受事的空语类出现在没有标记的结构中,致使其空语类不能获得合适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