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打灵魂的窗户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诗歌类材料作文偶有出现,因为诗歌鉴赏本身就较难,所以要从诗歌类材料中提炼作者的观点态度,再为自己作文立意,双重的难度使得许多考生对该类作文望而却步,无从下手。本文结合一些典型的诗歌类材料作文,提供几点方法,希望能对广大学子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关键词】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诗歌(包括歌词)是人们内心深处灵魂的吟唱,是梦幻对现实的超越,它们总是能激发人们思维的火花,拨响人们情感的琴弦,所以,近几年来,诗歌类材料备受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因为诗歌本是言简意赅,隐含的意义深,所以理解起来本来就费劲,再要从诗歌内提取角度,选择准确的立意就难上加难。那么,诗歌类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个人认为可以先从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入手,再结合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两者先后结合,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也就不难了。首先,回顾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读题目,捉意象,析技巧,抓主旨。第二步,在读懂诗歌的内容,抓住诗歌的主旨以后,再借用一般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法(关键词句法和由果溯因法等)来确定立意。以下提供五个方法,希望能给备考的考生一些帮助:
  方法一:读题目。例题示范:《错觉》(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这则小诗的诗题是“错觉”,所谓错觉就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既然标题是反映“错觉”。那大胆去揣测,诗歌内容应该是写自然生活中的一些错觉现象。其实,这首小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河的“此岸”与“彼岸”的“叹息”或“长叹”。它们为什么“叹息”“长叹”呢?原来,一个说:“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一个说:“也许,幸福尽在对岸。”也就是说,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处在自怨自艾之中。 能够读懂诗歌做好了审题,立意自然就迎刃而解。运用由果溯因法,为什么“河的此岸和彼岸”会有这样的错觉呢?因为它们可能是缺乏对自我的认知;可能是缺乏自信等等。
  方法二:品意象。例题示范:《沙》
  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题目就告诉我们写的是“沙”。“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这是说“沙”在这个世界上随处可见,最不值钱的东西。“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是说金子就蕴藏在“沙”里面。
  “沙”这意象于是有两个特性:最不值钱和蕴藏最值钱的金子。其实这也就是我们一般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即抓住了关键词。当然,咏物诗一定要由物及人,从最不值钱可以提炼“沙”是最平凡、最普通的东西。然后它蕴藏着金子,从最宝贵的金子提炼出富贵、伟大。整个小诗内涵就是:普通蕴藏着富贵,平凡往往孕育着伟大。
  方法三:析技巧。
  由于诗歌类材料作文一般考查的是咏物诗和哲理诗,其运用的技巧一般无非就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所以,在对这类材料作文的解读时一定要懂得化虚为实,由物及人。如果只从诗歌读诗歌,从诗歌表象写作,文章只能浅尝辄止,立意不高,深度不够,发展等级分会很低。例题示范:《蒲公英的遗产》
  秋/蒲公英老了/子女问,有什么遗产?/母亲默默地/在每个孩子头上/戴上了一把远行的伞
  这是一首寓言哲理诗,话题中心是“遗产”。蒲公英妈妈老了,不能给子女丰裕的物质,也没有耀眼的地位仅仅是一把伞。但这把伞是用来远行的,对蒲公英来说伞是凭借或用以繁衍生息的手段。这是寓意很明确:蒲公英妈妈把“远飞的伞”这生存利器交给了孩子们,也教给了孩子们自强、自立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她希望孩子用冒险、开拓、进取、奋发的精神去争取更新更广的生存空间。由物及人,作为父母的该留给孩子什么样的“遗产”,做子女的又该继承什么样的遗产?就不言而喻了。文章联系现实写作,就会有较强的时代感和启迪
  方法四:抓主旨。
  能够读懂一首诗歌的主旨,相信审题立意自然轻松到位。如何准确抓住诗歌主旨,当然,就是根据前面的几个步骤。顺着诗歌的主要语句,关键意象这些“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分析它们包含了怎样的是非、善恶、褒贬等观念,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例题示范:《光和影》(杜运燮)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
  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
  这是一首哲理诗,捕捉意象,抓住关键词句:喜爱、走进——阳光——阴影引人注目朝阳的反射亮光/害怕、躲避——阴影——阴影躲过眼睛本人裹在灰黑中
  此处比较明显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世上的两种人: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和害怕并躲避走进阴影的人。接着化虚为实,明确“走进阳光”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更是一种追求卓越的人生姿态。“躲避阳光”是退缩,是逃避,是不思进取,更是消极心理的集中反映。当然,理解可以多个角度,除了上述理解成为乐观积极与悲观逃避的生活态度外,还可以把阳光理解为“成功”,自然阴影就是“失敗”,即敢于奋斗拼搏不能害怕失败。还可以把阳光理解为“优点、长处”,阴影理解为“缺点、不足”,如“走进阳光”敢于在众目睽睽下展示自我,不要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
  综上所述,诗歌类材料作文,要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品味诗歌的寓意,可以从诗歌题目入手去理解,把握诗歌的意象物象,抓住关键的词,最重要之处当然是准确把握诗歌材料的主旨,然后根据材料主旨选择一个角度作文。但是,无论是哪种方法,我们都要抓住关键词,由果溯因多问为什么,写作时还需化虚为实,由物及人,拔高主题。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影视改编风气日重。《红楼梦》等许多经典的文学著作都被搬上了荧屏,因此,影视作品也成了人们了解《红楼梦》原著的一个简单、快捷的途径。然而,影视作品经过了影视创作人员的“二度加工”,都或多或少地携带了创作人员自身的意图,其情节、人物等方面难免与原著有所差异。在此,笔者仅以《红楼梦》影视与原著中的几点区别做出如下评述。  【关键词】《红楼梦》影视;文学原著;改编  【中图分
【摘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及要求,并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实习经历,从语文课堂上出现的一些不足入手,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关于目标的实现情况来进行教育教学反思。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实习阶段,我曾私下问过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你所上语文课怎么样?”有同学这样回答:“老师讲的学生都会,不会的老师没讲,学生想听的老师不会讲。”这说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优秀的语文课堂,必然伴随着精彩的课堂提问。提问是一门精深的艺术,精彩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将学生引领至文本的深处,更能起到有效引导,拨云见日的功效。  【关键词】语文;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就是课堂提问。通过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
【摘要】纵观当前小学作文现状,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写出的作文没有个性,没有独特的体验,教师不够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究其成因,主要是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认识结构不完整,思维品质不成熟,他们对自然、社会的观察和体验往往比较粗浅。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设情境,开阔视野,让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作(叶圣陶)”,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而且还要使学生在活动中改造自身,促进自身的发展。不断强
【摘要】选材陈旧雷同是现在许多学生写作上的通病。两个因素造成了这种局面:一是思维定势;二是对材料的联想角度不够。写作选材上打破思维定势、消除联想障碍是很必要的。  【关键词】写作选材;陈旧雷同;思维定势;联想障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偶然读到2009年的《阅卷手记——来自高考语文阅卷组的报告》时,对其中的一段文字颇有感触,它说:考生读到高中毕业,人在慢慢地长大,衣服换了一
【摘要】本文针对语文教学中远离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状试作分析,并进一步思考明确语文教学的本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探索紧贴教学实情,巧妙引导的整本书阅读的策略:(1)计划引领,师生泛读,共建阅读家园;(2)课前品讀,师生分享,感受语文魅力;(3)自主阅读,个性评点,形成语文素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
【摘要】借班上课时如何充分调动学生是一门艺术。教师巧用激励(即从外部给学生适度的刺激,设法激发学生潜在的各种内趋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借班上课;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前不久参加了苏州市高中语文优课展示活动,本人执教了林清玄先生的《可以预约的雪》一文。课是上完了,但我的思考一直在继续。笔者探讨的是如何提高借班上
【摘要】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途径便是课外阅读。小学生将课外阅读做好,既可使自身的视野更加开阔,语文能力提高,也有助于人文涵养的丰富,形成良好的品质,健康成长。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展开了重点探讨,旨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诸多诗词名句均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如
【摘要】学生们心智尚未成熟,易受到浅俗、甚至庸俗、低劣的“快餐文化”的影响,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正在逐渐淡化,网络的野草正在侵占他们心中的良田,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被践踏和颠覆!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语文《经典诵读》课教师,应以引导学生走出低俗、走向健康为己任,并在教学中付诸实际行动。  【关键词】《经典诵读》;坚守;重塑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流行起了恶搞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写作表达出自己对自然事物独特的见解,作文的所有写作素材均来自于生活。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学生写作素材匮乏,缺乏创新,对于事物的发展不能够准确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缺少实践经验所造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实践活动,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只有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将综合实践活动渗透,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