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丘湖区种植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qv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鄂东南贫困山区阳新县为例,阐述山丘湖区的地域状况,以及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 山丘湖区;地域状况;种植业;问题;对策;湖北阳新
  中图分类号 F3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4-0312-02
  以山、丘、河、湖、江为格局的山丘湖区的种植业多种并存小布局,与全国的大平原、三角洲、盆地、高原等地区为格局的粮、棉、油、果、茶、菜等种植业主产区大布局显然不同。山丘湖区的种植业有其鲜明的多彩特色与突出问题,特别是对长江中下游沿岸的山丘湖区县(市)地域状况、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以促进长江经济带及其县域经济的发展。
  1 地域状况[1-2]
  1.1 地形复杂——山丘江河湖相互交错区
  阳新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北麓,湖北省东南部。父子山横陈县北,七峰山等10余座大山绵亘县西、南边界。海拔最高860 m,最低8.7 m。境内独自流入长江水系6条,以富水为主,且自西向东横穿县境,两岸湖泊星罗棋布,岗地坡度平缓,分布在山丘河流湖泊之间。“多山之乡,百湖之县,富河连长江”推进了境内峰峦叠翠、湖泊纵横、丘陵岗地、冲积平原、滨湖洼地相互交错区的形成。
  全县辖21个乡、镇、场、区,总人口102.32万人,土地总面积2 780 km2,其中山地、水面、耕地面积分别为14.770万、4.484万、4.362万hm2,自然构成“六山两水两分田”。
  1.2 气候独特——亚热带北缘地区季风区
  阳新县属亚热带季风区,年均温16.2~21.0 ℃,年降雨量1 281~1 821 mm,无霜期240~300 d。绝对最低气温-11.0~ -1.1 ℃,7月平均气温27.7~29.2 ℃。
  依据我国果树带的划分,阳新县处于亚热带常绿果树带北缘地区。因此,阳新县既具有亚热带季风区的“共性”,又具有热带北缘季风区的“特殊性”,对农作物种植、引种等更具有境内气候的严格敏感性。境内既适合柑桔、枇杷等常绿果树种植,又适合桃、李、枣、柿、板栗、石榴等南方品种群的种植。
  1.3 生态脆弱——灾害频发的地域贫困区
  阳新县山崩、地陷时有发生,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普遍而严重。雨量充沛,但分配极不均匀,时常发生洪涝和干旱。气候温和,但往往有周期性冻害威胁常绿果树和农作物。脆弱的生态环境所引起的灾害频发、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是导致阳新多年来未脱贫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田污染严重
  阳新境内国家禁止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污染严重,对群众生产、生活、农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有10家重污染企业布局在6个粮食主产区的乡镇,如陶港镇官塘村下许组金瓶山铜钼矿尾砂库有2家钨选厂,因没有污水处理设施,造成水田灌溉水、人畜饮用水污染。白沙镇大林村父子山尾砂库周围有多家非法磁铁选矿厂建在长乐港上游,直接向长乐港排放未经处理的硫酸水和废渣,日排放量达60 t以上,导致周边农作物减产20%以上,有的农田甚至颗粒无收,沿港8个村逾133.33 hm2农田、6万群众深受其害。
  全县人均耕地面积少、土壤质量不高,伴随工、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而造成面源污染加重的土壤过酸过碱、过肥过瘦、重金属污染严重等问题的相继出现,食品安全、人民健康严重受阻。如兴国镇宝塔村667 hm2蒌蒿基地耕作层土壤pH值由7.82下降到5.86,严重田块达到了严重酸化水平(pH值4.72)[3]。大王镇的农田砷污染和部分村民的尿砷超标中毒事件[4]震惊全省。富池镇、兴国镇乡镇企业密集区的铜、锌、铅、汞、砷、铬、镉等重金属土壤分别超标污染19.22、1.52、63.01、44.85、26.26、0.08、80.97倍,稻谷汞达标污染1个村,砷超标污染2个村、镉超标污染1个村,重金属污染程度相当惊人。重金属污染在土壤等环境中具有隐敝性、滞后性、累积性、不可逆转性和难冶理性特点。土壤一旦被污染,通过自净能力完全复原周期长达千年[3]。同时,农业内部污染加剧了农田污染范围和严重程度[1]。
  2.2 水利设施老化
  20世纪,阳新县修建了大中小型水库、河湖堤坝、江堤、大闸、排水站等多处(个),但近年来,因年久失修、投入不足,失去其原有价值;有效灌溉面积虽有1.8万hm2,但泵站老化、渠道断链淤塞,排灌效益微弱。面积、工农业总产值均占80%以上的富河流域水旱隐患影响最大,大水大旱时的粮、棉、油等种植业及其牧、渔生态链受害最重。丘陵山区的灌溉问题严重制约了水果、茶叶、旱作物和高山蔬菜的发展[1]。干旱之年,常有水稻与鱼池、人畜争水的纠纷出现。
  2.3 多熟模式减退
  全县常年10万劳动大军外出的“打工经济”对农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大,田地荒芜面积逐年上升,个别村组荒田、荒地、荒湖面积达到1/4以上,原来有些违背生态规律的农业开发项目至今还处于闲置状态 [1]。
  现如今,20世纪80、90年代鄂东南先进的多熟优化生态农业模式已几乎消失,如小麦( 冬菜)=玉米( 黄豆)—晩芝麻、小麦=棉花 西瓜 红薯、地膜花生 春玉米—秋玉米 大白菜、意杨板栗=小麦(冬菜)=玉米(黄豆)—晩芝麻、油菜—杂交早稻—杂交晚稻、秧 早藕—晚稻(杂交晚稻)等[5]。阳新生态村下屋模式的“种—养—沼—加”、“玉—猪—沼—肥—粮”2个主体模式和“麦—玉—薯—玉”、“油—玉—薯—玉”、“豆(土豆)—玉—薯—玉”4个四熟子模式[6],也逐渐变成两熟或一熟。
  因缺乏“科学发展原则、区域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布局、试验示范引导”,农民在种植作物布局上较随意。主要表现在:绿肥和其他豆科植物等养地作物减少,根深耗肥作物增加;好田好地复种指数降低,水田双季稻改种单季中稻,中稻—再生稻推而不动;优质稻大米品牌难以在市场立足;蔬菜多熟改少熟,兴国、军垦等某些生态名牌因耕作不当、土壤酸化、产量低、供货不足而前景堪忧;油菜、油茶因分散种植的随意性,大部分原材料靠外地进入,富川油脂等绿色食品品牌、富川山茶油—国家地理标志品牌等产品面临危机;苎麻种植面积逐年递减,国际知名的“细叶绿”品种逐年隐退;柑橘、茶叶等省内外知名品牌及其相关拳头产品和进一步扩大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规模等问题都处在“有认识、壮大难”的十字路口[1]。   2.4 栽培技术滞后
  受地域状况、“打工经济”、农民科学技术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县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滞后,种植业有些地方处于科技失灵的状态,主要体现在管理粗糙、倒退和种植水平参差不齐。大型农场、种植专业户、国省道村组、河湖相冲积物土壤比小型零星种植户、边远地区、红黄壤和石灰岩发育的土壤种植水平高[1]。原有的农村实用技术有些已成为“变态管理”,如果树任其生长,不搞幼树整形修剪或违背果树自然生长规律进行乱剪,把梨子、李子剪成自然开心形,柑桔、桃子枝条多而紊乱;乱用喷雾多效唑激素代替桃子摘除春、夏梢;果树叶子变黄用施肥方法代替深沟排渍、药剂适时喷施防治红蜘蛛技术。老茶园处于低产状态。粮食种子推广多样化,没有形成主推品种,不利于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水稻种子推广良种与良法不配套。杂交水稻“高价种子”、“套牌种子”埋隐忧,播种时用种量不足和喷药时用水量不足成为普遍现象,不少地方把施用复合肥当成高产技术唯一“药方”,适时晒田技术、科学施用多效唑技术、中稻直播田科学除稗草技术成为落后村组的“奢侈品”。棉花的抺赘芽、去营养枝技术和科学使用缩节胺或助壮素、百草枯化控技术,大部分棉农未掌握。水稻稻曲病、小麦赤霉病、棉花立枯病、油菜菌核病、蔬菜腐烂病已成为当前农民的“心病”。油菜适时播种、施用硼肥和合理密植技术已成为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的“难点”。芝麻、黄豆、绿豆等作物随市场波动而临时决定面积,因而其栽培管理技术非常粗糙。
  2.5 产量增幅缓慢
  受地域状况和基础设施的脆弱性限制,阳新县与其他先进县(市)相比,种植业产量增幅较慢,单产不高。近些年来,全县逾6万hm2粮食作物单产只有4 860 kg/hm2左右,其中夏收作物单产2 355 kg/hm2左右,秋收作物单产5 190 kg/hm2左右。水稻单产未突破5 700 kg/hm2,甘薯单产仍维持在5 250 kg/hm2水平之下。棉花、油料、芝麻单产都在1 500 kg/hm2以下。水果产量未突破3万t。茶叶产量逐年下降,由300余t下滑到280 t。对水敏感的蔬菜瓜类单产仅有15 t/hm2,总产量在300 t上下徘徊[1]。
  3 发展对策
  3.1 坚持生态优先,综合整治环境
  根据阳新境内山丘河湖交错的地域环境,面对当地资源紧束、生态退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的复杂局面,必然制订“坚持生态优先,综合整治环境”的对策与措施;必须走“持续发展、绿色发展”道路;必须在“生态立县,产业强县”中统筹规划,做好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工作,创新农林保护建设机制和生态农业县建设,奋力开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新局面;加大“三农”投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开展耕地修复、改土改肥和土壤酸化、重金属污染防治试点,支持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在全县逾1.61万hm2水田中,实施好中央财政安排的150万资金专项支持在全县0.67万hm2水田全面推广水稻秸秆腐熟还田技术生态项目,改造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产出率。
  3.2 完善服务市场,打造信息田园
  遵照上级精神,大力开展农业市场专项整治,完善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农资市场秩序,严防转基因农业品种试验试种,回归种、肥、药合理价格和农产品优惠价格,调动广大农民种田积极性,为种植业大户营造良好生产环境,以促进种植业发展快速纳入健康轨道。
  为适应农村社会结构新变化和经济发展新趋势,要不断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打造“信息化田园”,缩小城乡“数字鸿沟”。通过1根光纤、1个手机、1个平台,帮助农民享受到更加便利的民生服务。通过网络覆盖、服务网络建设和宽带互联网建设的“三网并进”,让农民对于种植业信息触手可及,为广大市民迅速提供“营养粮、致富棉、精品油、健康果、优品茶、特色花”等产品。
  3.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科技素质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组织农广校、电大、农技协的多种技术培训;关心下一代,搞好传帮带,推行传统的智慧农业,搞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及其送技下乡,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推行农学、植保、农机等技术承包和有偿服务;组织学会、协会“科技联姻”工程和“勤读科技书、争做新农民”的农家书屋农村科普活动,推行农民致富“金桥”工程,建设“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推进农科教结合、培养科技示范户、村组致富带头人[1]。
  3.4 调优种植结构,加快产业步伐
  建立“粮—经—饲”三位一体种植结构,理顺种植循环发展方向和粮油的循环得利。确定合理的农作物产品结构:以水稻、油菜为基础,以水果、茶叶、山茶油、蔬菜、金银花为特色,努力抓好红薯、玉米、棉花、豆类生产,大力发展加工业,努力提高附加值。提倡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品”并举,满足不同阶层消费要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慎种有机水稻,谨防大面积减产。加强农民专业合社建设,充分发挥农技协作用,推动高效农业发展。加快产业化步伐,壮大“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湖北省粮食生产主产县”、“油菜大县”、“油茶大县”、“花果之乡”、“金竹云雾茶乡”成果,快速向“农业强县”迈进[1]。
  3.5 推广三新技术,促进产量增长
  推广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多熟优质高产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的“三新技术”,促进种植业单产、总产快速增长。①新模式。全力推广鄂东南山丘湖区多熟间套种高产栽培模式[5]、阳新县下屋村红黏土丘岗地“种、养、加、沼”生态农业模式[6],重点推广“油—稻—稻”、“麦—玉—薯”、“油—玉—玉”模式、温室育秧(苗)早稻-蔬菜水旱轮作模式、现代农业园种养结合生产模式、阳新县平原村130 hm2金银花“农民—基地—企业”高产高效技术与茶叶采摘工互动抱团模式等。②新品种。国审优质高产抗性强杂交中稻品种、杂交中稻—再生稻新品种、丘陵山区中稻机械化种植品种、粳稻新品种、糯稻和红米稀有品种、早稻秋种(翻秋)灾年备用品种。“粮菜两用”红薯新品种。选用两系、三系杂交棉,加大杂交二代棉种、“油蔬两用”油菜品种、早熟优质油菜新品种、双低油菜新品种等利用。③新技术。包括早稻生产轻简高产栽培技术、中稻水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优质食用水稻绿色生态设施栽培技术、无公害稻鸭共生技术、中低产田综合改造技术、水稻平衡施肥技术[7];红薯高产栽培技术;夏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玉米抗旱栽培技术;长江中下游冬小麦秋播栽培关键技术;酒用高粱栽培技术;直播油菜高产栽培平衡施肥技术[8];芝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花生平衡施肥技术;设施蔬菜高产栽培技术、大棚蔬菜延后栽培技术、蔬菜绿色防控技术;低产茶园改造新技术[9];柑桔保花保果技术,幼果园套种绿肥、豆类、花生高产养地技术,柑桔容器育苗技术,桃树无公害栽培技术;粮、棉、油、果病虫鼠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4 参考文献
  [1] 方达福,方向亮,方永阳,等.卾东南贫困山区阳新县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3):629-632.
  [2] 赵知维,方永阳,方向亮,等.桃树流胶病与立地环境的关系[J].现代农业科技,2012(4):219,222.
  [3] 方达福.当前土壤洁沃面临的两大突出问题与预防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11):25-26.
  [4] 王焕冬.全力以赴做好大王镇部分村民尿砷超标处置工作[N].楚天时报.2013-11-11(6).
  [5] 季凤瑚,李秋洪.生态农业优化模式与技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25-238.
  [6] 方达福,方向亮.阳新县农业生态村建设的下屋模式与效益[J].湖北农业科学,2007,7(S):72-73.
  [7] 韩宝吉,石磊,徐芳森,等.湖北省水稻施肥现状分析及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430-2435.
  [8] 李银水,余常兵,廖星,等.湖北省两种油菜栽培模式下的施肥现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8):1541-1543,1547.
  [9] 涂爱萍.低产茶园的成因分析与改造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252-3254.
其他文献
摘要 近年来,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壮大,对专业气象服务需求日益凸显。丰都县气象局抓住机遇,通过烤烟、肉牛等特色农业项目的气象服务实践,探索了烤烟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气象服务,针对肉牛产业狠抓了决策服务、专题服务、示范服务,突出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专业性、针对性、实用性。为此,归纳总结出丰都县烤烟生产和肉牛产业周年气象服务方案以及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流程,对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能力,规范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具有
摘要 采用LHRH-A2、HCG和DOM混合注射催产技术及人工授精技术催产红鳍原鲌亲鱼,催产率达到82.13%,受精率达到95.18%。采用脱粘孵化技术和设施渔业技术进行苗种孵化培育,孵化率达到89.72%,苗种养殖成活率达到85.81%。采用当年孵化的苗种在网围中养殖,越冬后再放流模式可有效提高放流苗种存活率,转化增殖效果明显。该文旨在为红鳍原鲌人工繁殖、大型水域增殖和转化增值低值鱼类提供参考。
摘要 结合歙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阐述了乡村旅游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了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旅游;特点;农村经济;促进作用;安徽歙县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326-01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可以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经济
摘要 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介绍了农业科研院所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做法与成效,指出了进一步做好思想工作的建议与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对策;安徽省农科院  中图分类号 S-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6-0305-02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科研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思
摘要 水池是土地整治工程中广泛应用的蓄水设施。为适应地质条件和降低成本,结合工程实例,水池建造正朝着新结构和新材料的设计方向发展。对多层复合结构水池在结构设计、施工工艺、防渗材料及性能方面对比钢筋混凝土水池进行初步分析研究,了解新型复合结构水池设计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新型防渗材料应用的创新性,为今后不同地质条件和要求下蓄水设施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多层复合结构水池;钢筋混凝土水池;
摘要 分析了2012年绍兴市水稻产量突破15 t/hm2的原因,包括水、肥、气、热协调的高产土壤是基础、籼粳杂交育成的超大穗良种是内因、良好的气候条件是保证、各种配套的因种栽培技术等。  关键词 水稻;高产;原因;浙江绍兴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083-02  Reasons Analysis of Super High Yield
摘要 针对毕节市地貌和气候特点,从石漠化防治的角度出发,对杉木、柳杉混交林营造技术进行介绍,包括林地选择、混交比例、整地栽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石漠化地区营造防护林、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杉木;柳杉;混交造林;石漠化地区;贵州毕节  中图分类号 S72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165-01  贵州省被称为中国的“喀斯
摘要 近年来,城市发展中逐渐重视城区绿地建设。本文立足成本节约,分析了城区绿地建植与管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规划、建植、管养等主要环节的合理化建议,以期为节约型绿地的建植与管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地;成本节约;建植;养护;江苏宿迁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187-02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
摘要 介绍晋南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危害情况、形态特征,分析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为当地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韭菜迟眼蕈蚊;形态特征;发生原因;防治措施;晋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6.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132-01  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属双翅目眼蕈蚊科
摘要 通过对黄河沿水文站水文资料的统计分析以及河源区环境、气候、自然地理的调查,对黄河沿水文站侵蚀模数计算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与相关专家探讨。  关键词 泥沙来源;输沙量;侵蚀模数计算;黄河河源区;黄河沿断面与鄂陵湖区间  中图分类号 TV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99-02  水文站侵蚀模数计算是以水文站输沙量和集水面积来计算,笔者曾在玛多水文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