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t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提高課堂教学效率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和发展。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或高效,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语文学习策略;课堂教学活动;认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01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让语文课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语文的生活味
  (一)利用悬念型问题创设情境
  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学生未知的语文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创设新奇的悬念情境,展示语文知识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二)利用生产、生活问题创设情境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上的内容有机地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抽象成语文问题,以情境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以此启迪学生思维,消除他们对语文的陌生感和神秘感,这样能起到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
  (三)利用故事、游戏创设情境
  将语文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游戏之中,学生的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的认识,丰富语文知识,增强学习语文的动力,通过影响非认知因素对语文学习起推动作用。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了。
  二、渗透语文思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语文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对语文事实与理论的本质认识”。语文思想是语文的灵魂,它隐含在语文知识当中,伴随知识思维的发展,只能逐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该以知识、例题为载体,向学生有机地渗透语文思想,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学中,渗透语文思想,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要务在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教师普遍感到在规定的教学时数内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高中学生学语文的时间短,任务重,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就较普遍,学生依赖性就较强;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但教师的讲授课仍不可少。教师在对待讲授问题上,要注重目的是帮助、引导。帮助学生监测和反思,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我的潜能和心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讲”,还要适时待机而“讲”,让“讲”成为吸引学生探究学习的磁石,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跨越自主探究障碍的推动力,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振奋学生精神的兴奋剂。
  在语文教学中将知识隐含于语文问题中,以问题启动教学,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不断的就当前问题解决活动获取信息,同时又要不断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来对当前的问题做出分析和推论、综合和概括,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直到问题的解决。在整个探究学习活动中,学习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解决,学习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而逐渐深化,问题贯穿于整个探究学习活动过程中,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中心。通过问题解决能促进新旧知识的整合,促进学生深刻的理解相应的知识、概念,从而促进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景,而且以解决问题情景为目的。问题情景对学生来说,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是思维的导火线,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为被激活的状态。然而研究表明,不是任何问题都能引起问题解决的动机,只有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或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开辟新途径、采用新方法产生困惑时才会产生这种动机。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也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的立体的交互活动。在诸因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第一位的。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老师要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教师应充分的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生当成知识的主动探求者而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学习活动中尽量减少“指令性”的成份,努力促进学生心理环境的开放,实现学生人格的舒展和自由、思维的活跃与激荡、创新潜能的迸发与拓展。让学生有效的张扬自己的个性,自然的表达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总之,语文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语文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为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硅酸盐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研究硅酸钾和硅酸钠对黄瓜白粉病的病菌毒力及田间药效。[结果
【摘 要】 针对高职电子专业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如“教什么”和“怎么教”,并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法提出建议,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 高职;电子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0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急需各类各级合格的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
摘要[目的]评定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马铃薯粉中溴氰菊酯残留量的不确定度。[方法]建立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马铃薯粉中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对试验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分量来源的分析,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并合成出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试样中溴氰菊酯含量为0.70 mg/kg,标准要求保留小数点后2位,所以马铃薯粉中溴氰菊酯含量不确定度为(0.70±0.12) mg/kg,包含因子
樱桃的丰产栽培技术是提升樱桃种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性因素,本文从樱桃种植的不同技术阶段出发,针对樱桃种植技术的前期栽培特征和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对樱桃丰产栽培的
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在持续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反思传统生产中的环境问题、探寻新的环境保护路径成为举国关注的重要话题。生态
(一)观察老板每个老板都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和工作风格,当伙计的必须熟知了解自己老板的脾性。才能更好地适应。
“一热众芳凋”,木槿在盛夏“独当春”;上班路上,总与盛开着鲜艳花朵的木槿相见;下班了,木槿花也一如我,一身的疲惫;木槿花开,一树常数十朵至上百朵,花期从仲夏一直开到秋末冬初。虽朝
【摘 要】生态化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发展。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态化,就是指在自然、和谐、民主的环境中,让学生富有个性地、自主地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社会之间多层次的互动,使学生不断开发潜能、开启智慧、创造自我,取得语文素养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教学 生态化 构建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目的]研究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粕中茶皂素的快速检测应用。[方法]在确定了装样厚度的基础上,利用115个茶粕样品结合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了茶粕中茶皂素含量的分析模型,为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