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如何落实情感目标的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5621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推行目标教学法以来,由于部分教师对情感目标的理解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使语文教学脱离了学科本位。笔者从语文学科性质、人文性以及情感目标与其它目标相辅相成三方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目标 学科性质 人文性 相辅相成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谈到了“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其中有一条是“教学目标的膨胀与简化”。在此,我们只谈其中的一个方面中的一点:情感目标的膨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这样阐述:对三维目标理解和把握的偏差,不能正确处理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不能把三者有机融合,而是简单地处理成相加关系,把隐性目标、长远目标与显性目标、即时性目标简单并列。本人结合教学中经常发生的状况,谈谈目标膨胀的另一种表现。在部分公开课上,教师为了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另辟蹊径在情感目标上做文章(因为传统的经典课文被无数次做过各级公开课,各位教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两个目标的突破上,做了各种尝试,想创新不是不太容易,是太不容易),吸引大家的眼球。记得有一次听省级观摩课,获得一等奖的教师讲的是《死海不死》,课堂的一半时间在落实“情感目标”——如何拯救死海?学生在这个环节中也充分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有的建议为死海搭建大棚,减缓蒸发速度;有的建议先把死海冻上,等找到解决的方案了再解冻;有的建议在省城附近造一个死海……
  这节课给人的最突出感觉是:不像一节语文课,更不像一节学习说明文的语文课,但是,它像一节什么课呢?说不出来。这节课获得一等奖,让我困惑了好久,也让我思考了好久:语文教学到底该如何正确设置和落实情感目标?
  首先,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要具备语文学科性质。
  经常听到教育专家感慨: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不像语文课,更像政治、地理、历史课的综合。教师在确立情感目标时,往往会从“引导学生懂得XXX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XXX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了解XXX那段历史,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从这类目标中看不到语文的元素和信息。宋理学家周敦颐《通书·文辞》虽然提出了“文以载道”的观点,但是这里的“道”是指道德、义理等有益于人格修养的思想,而不是让我们对学生进行枯燥的思想灌输。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目标的落实,应该是“随风潜入夜”的“润物无声”,而不是教师大张旗鼓、声嘶力竭的宣扬和灌输。比如,在学习《制台见洋人》时,通过“文制台”和“出洋学生”对洋人的不同态度、不同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对待洋人的正确态度,进而引申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原则:只有自尊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个人做人和国家外交应不卑不亢。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落后就要挨打”,你们要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之类的空话和套话。
  其次,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要具有人文性。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掺杂着很重的政治元素。自从三维目标执行以来,情感目标的确立更是围绕“政治思想”教育进行。这导致语文教学背离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任何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都有其普遍的文学意义。我们的教学应从文学的角度去分析人物的“人性”,而不应上升到阶级的属性将人物脸谱化、固定化,更不该上升到社会制度的高度去“揭露”、去“批判”,导致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浓厚的上纲上线“文革遗风”。比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将情感目标确立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难道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吗?那我们各类法律节目中播出的为了经济利益而出现的父子反目、兄弟成仇、子不养母、亲人对簿公堂的现象又该如何解释呢?这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授课时方式,其实是对学生进行一种错误的灌输,是对语文学习的一种远离。
  教师应从文学的角度去分析人物形象,剥离思想含义。菲利普夫妇虽然暴露了人性中丑陋的本性,但是他们绝非我们传统教学中的十恶不赦的形象,他们有自己的苦衷和无奈。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主人公身上看到复杂的人性,看到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看到他们在生活重压下扭曲的灵魂,从文学的、人文的角度去思考人生和社会,而非硬生生地扣上社会制度和阶级的帽子。
  最后,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突破与其它目标相辅相成。
  三维目标的执行、突破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进行肢解分条、分框进行。教师要将情感目标的突破渗透到其它的教学环节中。要体会文章、体会言语的美,就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诵、背诵、赏析、模仿造句等环节渗透,让学生从音韵、节奏、用词、句式等各方面去感受、去领悟;要理解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人物的高尚品质,要结合文章创造背景、作者经历以及对文章内容、重点句的分析和解读来认识,来渗透。比如,在学习《醉翁亭记》、《合欢树》等作品时,只要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作者经历以及文章的创作背景,学生对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就很容易把握。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突破,才能对学生形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渗透,才是语文教学最终追求的育人手段和效果。
  当然,教学改革的过程,也是我们的教学思考过程。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也是我们教学水平不断改进的过程。关于如何更好地落实情感目标,很多勤恳的一线教师都在有益的探索。这个探索也许会有很多弯路,但是,只要我们一直都走在教改的路上,我们的成功之路就在前方。
其他文献
混合物是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物质,根据一定条件求出其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是一种常见的习题类型。在条件足够时,计算当然不是问题,在条件不足时,就要充分挖掘隐藏在化学式中的信息,从而求出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下面就几种常见类型分类归纳其求解方法。  一、两种元素质量比相同  例题1.在FeSO4、Fe2(SO4)3的混合物中,若硫的质量分数22%,则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析:因FeSO4和Fe
期刊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我们广大地理教育者培养的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而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所不可或缺的,那就是:  一、空间分析能力  由于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特点,因此在地理学习中常常会遇到许多与空间有关的知识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教学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空间概念,以便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空间
期刊
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1.应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
期刊
摘 要: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要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但现实中的中学教学实际告诉我们,这一要求远远没有达到。究其原因,一是教师不能或不善于揭示中学数学内容中蕴涵的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二是不能够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进行教学。本文分析并揭示了中学数学教材中的质量互变规律,并提出运用这一规律来进行数学教学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 质量互变规律 数学教学  一、中学数
期刊
“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增设的新的学习领域,在小学1至6年级各学段都安排了学习内容,并提出了不同要求。那么,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内容的教学呢?  一、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是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和资源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教材内容为依托,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搜集素材,整合资料,在分析中提高认识,在探究中获取真知,从而
期刊
摘 要:赏识教育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保护学生。这个理念的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品德学科的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它出现了绝对化倾向。激励不等于对学生必须进行一味的表扬。教育需要赏识,同时需要“批判”和“否定”。笔者认为在品德课堂教学时,对学生进行赏识时至少应该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尊重科学常识,二是要符合价值取向,三是要坚守道德底线。  关键词:赏识教育 激
期刊
观念更新是实现课改的前提,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的推进和实施效果。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就是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尽管推进已五年有余,但农村中小学由于各方面条件相对比较落后,教师接触课改比较迟,而且所掌握的理论也不系统,教学现实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没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及如何应对统
期刊
摘 要:作业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使作业设计有效,真正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平台,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设计浅谈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作业有效性  数学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心
期刊
近几年来教学改革的大潮不断掀起,高效课堂已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打造高效课堂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的应试教育,还学生以自主、时间、主动。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堂:为了把一碗水端平,放慢教学节奏,生怕自己没有讲到,把知识硬塞给学生。结果是成绩不理想,领导不满意。这样的教学思想和模式严重约束着学生思维的发挥,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近一年来,我努力改变着自己,摸索着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我
期刊
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不同年段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不同的教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内容不同可以根据问题情境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兴趣,实现高效课堂。但是,如何将这些花样繁多、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方法科学有效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用心呵护学生,与学生做朋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实现高效课堂,首先就得让学生喜欢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