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的社会现实和不完美的人生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an_h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电影《气象先生》以写实的手法向我们讲述了气象预报员戴维所面临的中年危机和人生困惑,从而揭示了后工业社会异化的现实,即社会的压抑和沉闷,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与冷淡,人们精神心理孤独、焦虑、彷徨和无奈。同时,电影也促使现代人反思生活,了解人生不完美的真谛。
  [关键词] 《气象先生》 社会现实 不完美人生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9.022
  
  一、电影简介
  戴维是名天气预报员,可是他没有学过气象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他对气象变化一无所知,对自己的工作也茫然不解。当预报的天气并不理想时,观众会在街上肆意向他丢垃圾,以泄不满。戴维对自己的生活感到迷茫、失望,与妻子离婚更是对他的一个打击。他与孩子们的关系也并不融洽,对孩子们生活困扰浑然不觉:儿子迈克被戒毒时认识的辅导员性骚扰;女儿雪丽因肥胖被学校的同学耻笑,性格忧郁。更令戴维伤心的是,他的小说家父亲罗伯特患上了绝症。
  戴维希望父亲看到他的成功,他更想与前妻复合,一家人到纽约重新生活。因此,他到纽约应聘一份新的工作,努力改善与家人的关系。然而,无论他做了多大的努力,他与家人的关系并未得到和缓,他依然遭到观众的垃圾袭击。此时他看到父亲平静面对死亡的态度,并在与父亲相处的最后时光中开始对人生进行反思,悟出很多的人生道理。
  二、气象先生不完美的事业
  戴维是一名气象预报员,却没有气象专业资格证书。他只是将那些台词背下来,然后到摄像机前表演一番。他不会预测何时下雨,因为风总是变来变去,谁知道它会把那些云吹到哪儿去。当他的预测不准确时,人们总是朝他身上扔脏东西、冰激凌、热的苹果派、上校鸡块……一次次打上他笔挺的黑色西服。他每天结束两个小时的工作后,靠着饮水机望着继续忙碌的同事,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因为他的工作已经结束,剩下的只是茫然。
  更令他感到有压力的是,他有一个完美的父亲——事业有成,家庭和美。他的父亲在28岁时就获得国家图书奖,功成名就,受人尊敬,唯一的遗憾是他认为自己的儿子一无是处。因此,戴维在工作之余也热爱写作,希望有一天能够一举成名,超越父亲。然而,这一天永远没有到来。不仅如此,他的妻子还认为他的作品难以忍受。
  戴维正是现代人的写照,他们每天忙于事业,但对自己的工作所知甚少,甚至缺乏兴趣,没有成就感。《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的作者丹尼尔
其他文献
【摘要】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以五彩斑斓的光影给我们制造了一个关于职场、爱情、事业的美好幻像。穿梭于写字间的外企白领阶层。他们的工作生活方式构成了脱胎于西方公司文化的“西洋景”,在锦衣华裘的精美包装下,他们的工作状态、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呢?相当大程度上,他们的生存状态代表了当下白领阶层的生活缩影。  【关键词】爱情 事业 生存状态 白领阶层    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是徐静营根据一部同名畅销小说改编
[摘要]邓小平切实立足于现代中国国情,以开放的胸襟、求实的态度促成了中国近代以来西学观的综合创新。邓小平西学观突出特点有三:一是建构世界文化观框架,强调中西文化融汇的整体性、互动性:二是始终把物质文化建设放在优先地位,侧重于西方物质文化建设合理因素的吸纳和借鉴;三是坚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坚决反对全盘西化。  [关键词] 邓小平 西学 物质文化 民族自信    邓小平的西学观,是指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
[摘要]源于著名作家迈克尔·翁迭杰的同名小说,《英国病人》是一部史诗般的爱情影片,影片以时空交错和两个爱情故事交叉的蒙太奇方式展开,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人性的踯躅与彷徨。  【关键词】人性 光明 黑暗    英国,这个崇尚女王权威,孕育莎士比亚,弥尔顿,拜伦的国度:这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诗情画意,清风俏月无限景致而又历经一次次变革,经受战争洗礼的国度,不断地以自己的视角诠释着文明的碰撞,新旧观念的冲突
[摘要] 特写镜头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是电影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主要标志。《小鞋子》正是通过恰到好处的特写镜头,悄无声息地将淡淡的忧伤与浓浓的真情一一展现。  [关键词]马基德·马基迪 特写镜头 儿童电影    特写镜头是电影艺术表现手段之一,是电影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主要标志。巴拉兹曾说,我们能在电影孤立的特写里,通过面部肌肉的细微活动,看到即使是目光最敏锐的谈话对方也难以洞察的心
[摘要] 迪斯尼皮克斯生产的动画片《机器人总动员》中展现出理性遭遇的尴尬,理性使人类的科技不断进步,同时也使地球环境遭到破坏,人类不仅失去了生存家园,而且被技术所捆绑,失去了情感交流的能力;人类留在地球上收拾垃圾的机器人瓦力却以其对待生活、对待朋友、对待爱情的态度使观众领悟到了传统精神价值的力量,并愿意随着瓦力和伊芙一起去追寻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价值。  [关键词] 理性 情感 价值 传统 回归  
[摘要]当前,现实中的文学已经向电影靠拢,电影从产生到现在从文学中获得的源源不断的养料更为文学作为主体性的倾斜提供了历史铺垫。本文分析了文学和电影的特点,认为,电影是文学的一种发展形式,文学是电影的基础,文学和电影有着天然的互动性。  [关键词]电影艺术 文学作品 关系探讨    一、电影表现的是文学意味    电影艺术的最大优点当属其兼容性,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绘画等几乎所有艺术形式都可被电
摘要 冯小刚的新作《唐山大地震》以个体之戏剧故事,展示并阐释着“幸存”的得失,再现并探讨着“重建”的悲喜。将人性深处的抽象存在,具化成影像符号推至幕前,自然事件本体退至身后,以小见大,引群体之情感共鸣。此次作品无论从文本、影像还是推广宣传,都无不让市场和观众再次感受到冯小刚一以贯之的智慧和越发成熟的大家风范。  关键词 冯小刚 《唐山大地震》 个体戏剧 群体共鸣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新作《唐山大
[摘要] 美国电影《美丽心灵》这一影片对普林斯顿大学的精神和纳什等大学人的特征的描绘,让人体会到“美丽心灵”不但是对片中女主人公的赞美,也是对真正的大学和大学人特征的一种点睛概括。在普林斯顿身上,我们看到了一所真正的大学所具有的广阔胸怀,她使真正的大学人可以在其天地里自由驰骋。  [关键词] 《美丽心灵》 大学 大学人    一  2001年12月上映的美国电影《美丽心灵》,是根据1994年诺贝尔
摘要 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最富诗意气质的艺术形象,其“多愁善感”的性格缺陷恰恰是她悲剧意识的表现形式,是她对自然,对人生,对命运进行种种关注与思考后的真实剖析,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具有人生悲剧的哲理意味。  关键词 林黛玉 悲剧意识 多愁善感    悲剧意识就是当人类意识到自身个体的短促性,渺小性,悲剧性的时候产生的一种个体的孤独感,价值的虚无感,生命的无奈感。曹孟德“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摘要:歌剧《屈原》是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于1990年完成的一部大型歌剧,也是他抒情性创作特征的集中体现。无论是细腻温婉的咏叹调还是激情四溢的重唱段落,都凸显出《屈原》作为历史题材歌剧的大气磅礴和情感深度。作曲家通过运用中西合璧的旋律创作,抑扬相问的节奏变化、丰富准确的衬词衬腔等音乐元素,使作品处处充斥着激动人a的美妙情感和博大隽永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屈原》 抒情性 施光南    歌剧《屈原》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