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切入,突破重点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wolf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名篇《幽径悲剧》时,比较适合从标题切入,因为“幽径悲剧”四个字提纲挈领,既简洁明了,又含蓄隽永。围绕这四个字巧妙地设计相关问题,便能把整篇文章拎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关于“悲剧”
  “悲剧”是这个偏正式短语的中心词,这个词直奔文章重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问题一:季先生在文中叙写了一个怎样的悲剧? 这个问题比较容易提出。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或许不知,这个问题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内容。一方面,这个提问改变了原来分析课文由前往后四平八稳的习惯。“文似看山不喜平”,分析文章亦然,如果总是那样条分缕析,学生也会对课文赏析产生审美疲劳,容易对语文课堂丧失激情。这个问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注意力集中到文章的后半部分,使课文分析的结构出现一些变化。学生在享受回答问题所获得的成就感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新鲜感。另一方面,这个问题也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直击主题。教师总要求学生写文章时切题要快,开头部分不要说大话套话,不要在外面绕圈子,不要拖泥带水。分析文章也是如此。本文的主题季老先生正是通过紫藤萝被砍的悲剧思想生发开去的,所以,这个提问能够直面文章的重点,也为探寻作者内心世界做了铺设。
  问题二:作者把一株藤萝被砍称为“悲剧”,是不是小题大做了? 这个问题是紧接着第一个问题提出的,是对第一个问题的深化,也是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主题的一个有效的切入口。表面上看来,把一株植物的死亡称为悲剧似乎是言过其实的,因为一般意义上的悲剧指的是人遭遇到比较深重的不幸,所以把一株紫藤萝被砍称作“不幸”或“让人很难受”就足够了,而称其是“悲剧”的确有小题大做之嫌。不过,从深层次来看,季老先生把藤萝被砍称为悲剧又是很熨帖的、恰到好处的。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这株藤萝有什么价值呢?一株藤萝的价值恐怕也就是环保价值、观赏价值。但在作者看来,这株藤萝的价值在于它的历史价值,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厚重的象征意义,在季老眼中,这株藤萝是人世间一切真、善、美的事物的象征。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幽径悲剧》的主题也就逐渐清晰了:表达了季老先生对破坏真、善、美的无耻行径的强烈批判之情,以及他对维护真、善、美的坚定信念,文中作者饱蘸情感的议论抒情也正表明了这一点。至此,关于“把藤萝被砍称为悲剧是不是小题大做”的问题也就很清楚了,同时,通过这个问题的探讨,本文的主旨也被挖掘出来了。
  由此看来,巧妙地扣住“悲剧”二字,文章的后半部分就被理清楚了,本文的重点、难点也迎刃而解,同时也为分析前半部分奠定了基础。
  关于“幽径”
  扣住标题中“悲剧”二字设计的两个问题已经将文章的后半部分拎了起来,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也很清楚了。此外,围绕“幽径”也可以设计问题将文章的前半部分拎起来。设计问题:文章明明写的是“藤萝悲剧”,标题为什么是“幽径悲剧”呢?这个问题能巧妙地将学生的视野从后半部分移到前半部分,引导学生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为了全面把握此问题,还可围绕这个主要问题分解出相关的具体问题。
  首先,藤萝与幽径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学生只要通读前半部分就能发现:这株藤萝生长在幽径,是幽径里的一景。
  其次,作者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写幽径?这个问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中对幽径的描写,并明确作者详写幽径,写它依山傍水,目的是想通过写山水的四季之美来衬托幽径之美。
  再次,文章写幽径之美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能让学生很快地将幽径之美与文中的藤萝之美联系起来,幽径是美的,身处幽径中的藤萝更美,衬托的手法在这里更是得到了娴熟的运用。
  最后,季老先生详写那株藤萝之美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作者分别从它的形态、香气、色彩等角度着手,细腻地表现了藤萝之美,流露出了他的欣喜之情。接着作者通过插叙其他藤萝被伐的无情现实,进一步突出了幽径的这株藤萝给他的安慰,这株藤萝已然成了季先生的情感寄托。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变得很明晰:作者在此处充分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他竭力写藤萝之美,写他对藤萝的感情之深是为了与后文这株藤萝的悲惨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强烈的反差,对比愈鲜明,反差愈大,愈能突出季先生的悲痛。所以,这个问题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对比手法在文中的巧妙运用,还将文章的前后部分有机地勾连了起来。以“幽径”为切入口就将文章的前半部分巧妙地串联了起来,充分领略到季羡林老先生高超的语言艺术和驾驭文字的深厚功力,衬托、对比手法的精准运用使文章前后通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美。
  结束语
  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所以,我们无论在分析文章、阅读文章还是指导学生写文章时,都应该关注标题,因为标题往往能够给我们很多的提示或暗示,能够给人以启发。
其他文献
课程是什么?课程是路,是师生一道朝着梦想共同穿越的旅程,而在这一旅程中,有困难、艰辛、挫折,有参与、创造、合作,更有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我和我班的孩子们就是在课本剧的探索途中,迈出了敢于尝试的第一步,那就是不畏困难、敢于挑战、向不可能说“不”。  2015年10月25日、26日两天,全国第二届和谐杯小学“七说”说课大赛暨课程整合与学校文化展示现场会在我校举行,其中就包括我校语文整合式主题学习六种课
3月31日,四川省泸州市梓橦路学校中学部语文组拉开了教育部倡导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序幕。语文教师欧成利上了一节课题为《戏曲大舞台》的语文综合实践示范课。该课融入了历史、文学、音乐、舞蹈、摄影等多元素,形成开放性大语文课堂。  摄影报道/李 智
编者按:在名校林立的北京市东城区,东城区革新里小学显得朴素而又平凡,她犹如教育百花园中一朵极为普通的小花,虽精小却芳香怡人……墙内开花墙外香,八十余年来学校遵循“办阳光教育,创优质精品特色校”的办学宗旨,秉承“让师生沐浴艺术多彩,让生命浸染教育阳光”的办学理念,恪守教育本真,以戏剧教育为切入点,为学生搭建起发展的多元平台,营造人文成长氛围,形成了“修艺润德,阳光成长”的办学特色。学校初步成为了一所
理念解读  公平是教育的基石。但教育的公平不是千篇一律的刻板,而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建立在共同发展基础上的个性飞扬。作为以来深圳建设者子弟为主体的原深圳特区外村办学校而言,追求教育公平,包容个性差异,更是任重道远——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个性特征千差万别,但他们热情纯朴,他们身上承担着一个家庭立足深圳、融入深圳的光荣与梦想。正因如此,注重公平、包容与关爱,为孩子们的“深圳梦”“中国梦”垫好底、
生本课堂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课堂。笔者所在学校已经进行了两年半的生本课堂改革。在由单一向灵活的转变中,只要潜心钻研,不断探索,以学生为本,就会让课堂灵活起来,让学生灵动起来。为此,笔者以《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为例,谈一谈学生是怎么学习文言文的。  鼓励学生上台展示  文言文是一个让学生觉得有难度的知识区域。怎么高效地学习文言文,是师生要共同面对的话题。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笔者让学生根据
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中心幼儿园引导孩子进行合理的手工制作活动,既创意环保,又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及创新能力。图为该园幼儿正在利用手工制作的“杠铃”进行举重比赛。  摄影报道/朱本双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项目中的作用分析  整个项目围绕“燃烧”这一核心展开,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什么,有助于学生认识燃烧,了解燃烧。  蜡烛的燃烧本身承载多重功能价值。要探究燃烧的奥秘,我们可以找一个良好的燃烧载体,蜡烛便是这样一个不错的选择。蜡烛的燃烧,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燃烧现象。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前、燃烧过程中以及燃烧后的现象,并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
5月1日,各省市的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正式开通。符合今年幼升小、小升初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都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入学信息采集,完成升学前最为关键的一步,不参加信息采集原则上不能入学。按照教育部要求,2015年要在19个发达城市实现中小学就近入学。全面推行电子学籍,是实现就近入学最后的手段。这19个城市推行电子学籍,就是为实现就近入学做最后的“演习”。最终,电子学籍将成为全国实现就近入学的技术保障。  
河南省教育厅日前发出禁令,对毕业生就业率作假行为将实行“一票否决”。其中指出,各高校要完善岗位信息收集、发布、查询和更新的方式方法,确保就业信息进食堂、进班级、进宿舍,确保第一时间将就业岗位信息推送给毕业生。同时,为毕业生提供远程视频面试、就业创业模拟实训、网上测评、在线政策咨询、求职帮扶、在线招聘预约等服务,降低毕业生求职成本。同时强调:各高校要真实、客观地统计本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准以各种方式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的校长能够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找到学校个性发展的路径,并且把个人对教育、对学校生活的理解融入其中,使一所普通的学校得以超越体制化时代千人一面的模式,而显现独特的精神气质。由此可见,对于学校而言,一位好的校长正如一位稳健的舵手,引领着学校不断驶向优质教育。  在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