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意义

来源 :观察与思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ej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企业家,在企业家精神的引领下带动企业快速崛起与蓬勃发展,并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随着时代和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我国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之际,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不仅是激发企业活力、做强做优做大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时间和地理上的回溯使萧红的《商市街》呈现出回忆性文本的特质.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萧红缘何回忆、如何回忆,在回忆书写的过程中,她选择了何种叙述策略,又展现出怎样的叙述特征,等等.本文借用文化记忆研究理论的视野与方法,在萧红处理"个体记忆与认同关系"的框架中思考如上问题.同时,文章还围绕萧红的情感记忆书写,考察其感觉化的抒情表意是如何标记小历史片断,并提供生命经验接榫地方性历史的写作思路等问题.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三个标杆式人物之一,在对待现代性的态度上,阿多尔诺与哈贝马斯和霍耐特有所差异.笼统地说,阿多尔诺的"现代性"概念,可以归属于哈贝马斯所说的"古典现代性"概念;但他对现代性的态度,并非仅仅局限于哈贝马斯所说的"总体化的理性批判",而是试图对现代性进行"解构".在这个解构过程中,阿多尔诺力图解构主体首要性,从而触及到了现代性的灵魂;力图瓦解同一性逻辑,从而动摇了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基础;批判资本主义的等价交换原则,从而揭露了现代性的社会现实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说,阿多尔诺的"现代性解构"具有后现代特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吸收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智慧,创造性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先后创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极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宝库.“两个结合”科学论断的提出,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和发展逻辑,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特质和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重要方法论和行动指
由邓小平亲自主持的1975年军队整顿,是当时全国各条战线整顿的重点之一.针对"文革"以来军队出现的各种严重问题与混乱现象,重新恢复工作后的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和老帅们的支持下,以独有的政治胆略和魄力,对军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邓小平提出了整顿的指导思想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步骤.整个整顿以整治"肿""散""骄""奢""惰"为重点,积极稳妥地进行,前后持续一年多时间,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表现在: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员额大幅度压缩;军事训练全面恢复;军队形象发生明显变化.整顿过程中,邓小平同"四人
唐人在遵循《文选》诗、赋、文序次,"诏令"位列"奏议"前的义例基础上,对"奏敕"文献的卷目设立与编次进行了调整.《权载之集》首次设立"奏议"独立类目,《白氏长庆集》则将最直接凸显官僚士人立言垂世的献书进言奏议放在了"奏状"类文献的首篇.进入宋编唐集视野,以宋敏求整理《李卫公别集》与《颜鲁公集》为例,"奏议""表章"类文章占据"文"类文献的首要位置.又宋编《元氏长庆集》与《唐文粹》总集,"表状"类文献调整至"制诰"类文献之前.通过考察唐人文集中"奏议"文献在类目设立、首篇意图、卷次调整等层面在唐宋时代的变化
人们通常认为,现代性与政治哲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在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相互打通或建立起内在勾连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但事实上,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政治哲学思想,都与现代性的生成与不断展开有着或隐或显的关系.从现代性所开辟和占据的问题域中,我们至少可以梳理、概括出三种政治哲学的致思传统,它们分别是确证现代性的政治哲学、批判现代性的政治哲学、重建现代性的政治哲学.虽然这三种政治哲学代表了三种相互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和分歧的传统,但它们之间又因为现代性问题域而具有了可相互对话乃至相互借鉴的共性.这一点,不仅对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的逻辑起点是通过对资本追求利润本性和资本运行逻辑与生态危机关系的分析,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支配的全球权力体系是造成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指导下的技术使用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生态危机,资本物欲至上和消费主义价值观会进一步强化生态危机.只有构建以反对资本逻辑为宗旨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彻底解决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社会要求通过劳动创造幸福观和新型的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克服消费主义生存方式及其意识形态,构成了生态学马克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学者聚焦于城市空间生产和现代性危机的内在关系,展开了对现代性的空间批判.他们指出,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和空间规划导致了空间生产的同质化、空间结构的碎片化、空间功能的消费主义倾向以及强烈的"时空压缩"体验,使现代性的悖论和矛盾在城市空间集中爆发.针对都市生存困境,列斐伏尔从技术官僚体制、哈维及卡斯特尔从城市空间生产的内在矛盾、索亚从空间正义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其实质和根源,并积极探寻拯救现代性危机的都市革命道路.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对我国超越西方现代化道路,重建和书写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具有积极
在中西部农村的乡村振兴中,乡村社会基础再生产是一项重要任务.乡村社会基础再生产包括修复性再生产和发展性再生产,是对乡村的强基增能,需要政府、乡村居民、社会力量在发展社区经济、活跃农村经济社会生活、实施和发展公共服务、发展乡村社会资本等方面共同努力.新兴起的乡镇社会工作站应该承担乡村社会基础再生产的职能,这也需要政策和制度设计上的支持.
数字产业化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持续向传统产业渗透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影响.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中国2010-2019年30个省份的数字产业化指数和产业结构升级指数,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产业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两者间的时空演化关系以及数字产业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且该促进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进一步来看,数字产业化不仅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影响,而且对相邻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