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班与大班相比,不仅学生数额减少,更重要的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小班的教育优势主要体现在师生交往的频率高,学生活动的密度大,教育过程的效果好,而这些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小班化教学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化,由于交往的频率更高,师生之间更加亲密无间,这样小班化教育模式给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培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关键词: 小班化 教育活动 学生心理影响
  目前班级学生数普遍偏多,特别是农村的中心小学,有的班级学生数已突破80人之多,这绝对有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国外基础教育调研报告》(第185页)中有这样一段话:“克林顿总统在1998—1999年的财政预算中,提出拨款120亿美元,用于招聘10万名经过培训的新教师,从而将小学1—3年级每班的平均学生数从现在的24人,降低到18人。”美国何以要花费大量财力这样做呢?其用心是明显的:班级人数越少,教学效果越好。师生双方在认识关系上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小班化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一、师生交往的频率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频率”是指事物在单位时间内出现的次数,在这里指教师和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相互交往次数。小班的学生数额、组织形式都不同于大班,这样就给师生加强彼此的认识与了解提供了有利条件。首先,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教师能在单位时间内更多地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学生受教师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一个教师如果要在一节课内照顾五六十名学生的学习,无论时间或精力上都是有困难的,但在小班教学中,教师的辅导工作基本能做到“面向全体”。例如,在小班给学生上课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时,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纷纷拿起课本,各自思考起来。这时,老师会与同学以平等的身份游走于小组之间,细听每个同学发表意见,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与老师交流的机会。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或出现了什么问题,教师就可以及时予以辅导或纠正,绝不会出现大班教学中,学生需要辅导而教师没有时间,学生需要交流而实际没有机会的情况。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各有差异的,教师就是在这种频繁的个别接触中发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学习效率的提高,也促进了他们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我们曾对班级学生的心理进行过一次摸底调查,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占60.4%,敢于向教师提问的只有10.6%;这说明一部分学生在分班之初个体的心理素质是不容乐观的,而在一个学期的小班化教育环境下的学习之后,这些学生的个体心理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上课学生的举手率是99%以上,而敢于向老师提问的同学则上升了近20%。
  总之,小班化教育不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使彼此相互接触、相互交往的频率更高,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师生之间更加亲密无间,这对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好处。
  二、学生活动的密度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实行小班化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小班教育为实现这种办学理念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上的可能性。
  小班化教育扩大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即在一个不变的空间中通过减少学生的人数,从而降低了其社会密度。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始于1996年的Hutt的试验研究,以后人们相继进行了类似的实验,从而进一步证明了社会密度对学生交往的心理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社会密度较少的班级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形成合作的精神。譬如,在实验班的一次辩论赛中,老师根据实验班人数少的特点,将课桌排成扇形“∕/=﹨﹨”,学生按不同的观点自然分为两方,中间为评委席。在辩论会上,全班无一人是被动的观众,全部是积极的参与者,辩论会上,正方、反方唇枪舌剑,你攻我守,而在评委席上,同学们正襟危坐,俨然就是公正无私的“大法官”。而这样的参与密度,是任何一个大班都不能做到的,在这次辩论会之后,有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过去我一向不敢在班级发言,也很少有机会发言,而这次辩论会上我有了更多发言的机会,它不仅锻炼了我的胆量,更增强了我学习的信心。”由此看来,小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机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的效果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小班化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的双达性,发展性的理论都直接支撑着“小班化教育”,并从中得到深化和改良。在“小班化教育”中为每个学生构建探索、体验、互动的环境,每个学习者都不再等待知识的传递,而是主动积极地探索、学习。学生得到了体验、感受,从而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小班化教学”虽仍属于夸美纽斯《大教育论》中的班级授课制,但由于小班可以灵活地开展活动,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实现师生互动,因而能使学生的爱好特长得到发挥,个性特征得到张扬,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个人能力得到培养。
  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小班中,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刚进班的时候,从不举手发言,也不主动和同学与教师交流,整天沉默不语,心事重重,处处表现出很强的自卑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把他作为个案加以观察。由于在小班教学中,人数较少,每个学生都必须随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再加上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和因人而异的培养,一个学期之后,这位同学的性格有了一些变化,自信心也明显增强,不仅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而且能主动地与同学和老师交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怎样合理运用交往方式,沟通师生情感,营造活跃的課堂气氛;怎样充分利用资源,有针对性地教学,使每个学生都享受优质教育;怎样在课堂中因势利导,进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张扬学生个性;已经成为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摸索,寻求圆满的解决方法,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第2版).
  [2]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组编.国外基础教育调研报告.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第1版).
其他文献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有重大意义,大赛对于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机械创新大赛的参赛过程
摘 要: 学生生涯的终点为事业生涯的起点,大学生就业向来是热门话题。本文针对我国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出现的“热中有降”的现象,分析时下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特点与面临的挑战,并建议高校、学生两方面共同努力走出就业困境。  关键词: 外语专业大学生 就业特点 就业困境  自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近几年,外语专业招生过热,市场人才日渐饱和,外语专业学生不再是“
摘 要: 作为本院民用航空系民航电子电气专业的核心课程,《飞机电气系统》的教学方法及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结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对本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旨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民航专业学生的素质,以适应我国民航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民航专业 飞机电气系统 教学要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
目的:调查了解助产士工作压力和职业健康状况,为促进助产士的职业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分娩室在岗助产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 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的理论学科之一,是从基础医学通往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病理生理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其课程内容繁杂,信息量大,因此成为历届学生公认的难学难懂的课程之一。本文分析多媒体教学、病案讨论教学与PBL教学三种不同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特点与异同,PBL与病案讨论教学模式相结合是一种较好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是更适合我国开展的病理生理教学的模式之一。  关键
【摘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是博物馆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本文从新时期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从多角度探究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宣传教育;讲解技巧;青少年活动;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博物馆是收集、保管、展览有关历史、艺术、民俗、自然科学等方面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对民众进
为了缅怀红军英烈的历史功勋,现将籍贯湖南曾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担任过红军师职、党的特委书记以上领导职务的部分先烈,作一简介。凡曾在书刊立传宣传过的,一
摘 要: 本文对《电路识图》课程教学的意义、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电路识图》 电路图 模块训练  一、课程设置的意义  《电路识图》课程是本校电子工程系系级独立专业实践课,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结合已学知识通过一些模块化项目的安排完成电路识图、画图的技能训练,提高他们对电子电路的识图能力和技巧,为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培养出
摘 要: 生活德育理论为克服传统的知性德育的弊端和不足,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德育实践中也暴露出该理论的一些问题和局限性,这应当引起德育工作者的反思。  关键词: 生活德育理论 中学生个人品德培养 局限性  近些年来,顺应时代呼声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生活德育的理念逐渐成为理论界的共识和实践的指导思想。生活德育理论认为生活是道德生成和道德教育的起点。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