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回应文本策略探析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gens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突出课堂中的学生活动,往往忽略对文本本身应有的关注,因过分挖掘“微言大义”反而导致文本解读丢失了“根本”,这种“水上漂”式的教学实质上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本质。钱梦龙先生说:“教一篇文章之前,我总要反反复复地读,一直读到确实‘品’出味来,才决定怎样去教。”教师的“教”是如此,学生的“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立足点,脱离文本的教学即使看上去很精彩,但归根到底不过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而一味追求表面热闹,使“对话”肤浅化的“表演”也终究难显课堂实效。
  阅读教学要始终以文本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中心,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不断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对文本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那么,在阅读教学环节中如何才能科学地回应文本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寻找相应的对策。
  一、涵泳文本,诱导深入引发共鸣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语文教学是充满灵性的语言运用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就是以生活为依据,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巧妙地把学生带入课文,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学会深入研读文本。只有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才能引发师生间的共鸣。如《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议论文,如何使唐初的这样一篇奏文能在学生的心中引起反响,这就更需要科学地引导学生下一番涵泳工夫。笔者首先这样设计导语,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帝王确为不易之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两百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在千古传诵的《谏太宗十思疏》中寻找答案吧!这样通过贴近文本的自然的导入,引导学生认真“披文”而“入境”。接着通过唐初相关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明了魏征为什么要反复阐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并让太宗看到奏疏后非常感动,称赞他“诚极忠款,言穷切至”,表示从谏改过;联系魏征的主要经历及其死后唐太宗悲痛地亲自为他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而让学生“入情”,更好地去阅读体会文本。又通过挖掘课文中有益于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要素,设身处地地“入理”。如针对开头:“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揣摩这段文字语言表现的技巧,一是语句表达富有哲理,能唤起读者的共鸣;二是自然引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一全文的中心,同时又以警句引起读者深思。在此基础上,通过领会构思之巧,表现之妙而“入神”:一是表达上显得迂回曲折,比直说更具表达效果。如“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先说自己这样地位低而愚蠢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再用反问句加以强调,说明像皇上那样明智的人就更应知道这个道理,这就大大加强了语言的表达力。二是运用修辞,排比、类比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文学性。三是正反对比,增强了行文的思辨色彩。最后,通过进一步的诵读指导,让学生不仅读出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魅力,也体会到魏征忠心耿耿敢于讽谏的精神品质,同时认识到魏征对问题的深思熟虑,领会到了他的胆识和智谋,最终自然地“入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能力的提高。
  阅读教学就应该这样努力从每一堂课、每个文本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对文本的感受力和鉴赏力。散文的灵动,小说的内涵,诗歌的意境;记叙的形象,议论的逻辑,说明的条理等等,都需要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咀嚼后才能领会,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通过细读涵泳,积极提升学生的表达力与感悟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力与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情操和精神品格。
  二、变换视角,多向训练丰富内涵
  语文学习是优秀文化遗产以特殊的认识过程重新体验、重新解释、重新发现的过程,阅读教学中文本内涵的丰富性往往决定着文本解读的多样性,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在丰富多彩的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尽可能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不仅动口,还要动手、动脑,让思维活跃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最终完成充满情趣的体验活动。
  当教师能经常诱导学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去思考问题时,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就会呈现出更多的丰富性、多彩性。著名特级教师程翔老师在执教《沁园春·长沙》时,积极启发学生想象,再现词中美景,他引导学生分四步走:第一步,“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荧屏幕变为彩色,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看谁脑海的色彩更鲜艳、更丰富、更美丽;第三步,“让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缓缓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第四步,“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如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这种以想象为基础的教学,从不同的角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满足学生不断蓬勃的探究知识的需求,也通过学生多层面的活动,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又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约翰·高尔斯华绥的《品质》时,首先提出小说为何以“品质”为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当学生通过阅读明白品质一方面指制鞋手艺的高超,靴子质量的完美,一方面指主人公人品的高尚后,接着带领学生深入课文去品鞋,领略格斯拉的高超手艺,去品人,感受格斯拉兄弟迷恋理想、忘我敬业、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作为格斯拉的老主顾“我”,为什么一次又一次买那么多格斯拉的靴子呢?进而探讨发现品质的第三层含义:一个人对底层人物的同情与悲悯甚至崇敬的品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步走向全面和深刻。
其他文献
<正>历史学教授葛懋春在《历史科学概论》中指出:"史料就是研究历史和编撰历史所用的资料,或称之为历史的信息。"[1]初中生处于历史学习的初始阶段,基础知识有限;而当前初中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医药销售行业从业人员非常多,做的工作也已足够细致了,对于基层医疗来说,国家现在也特别关注这一行业的发展,已经出台了很多的相关政策,也在逐渐的完善.随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官亭镇因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属典型的江淮分水岭丘陵地貌.长期以来,自然郢不集中,村庄散乱,地形起伏较大,土地平整度差,水利、交通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
文言文教学当以“文”“言”结合为正途,即在“言”的穿行中理解“文”,在“文”的体悟中学习“言”,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然而,实际教学远不是如此。一般来说,日常教学常以“言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现有市场利益最大化,还要保证企业未来扩大化后依然能够始终保持盈利经营和企业生产创造能力的高水平.但是企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