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函数研究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OU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选取广西1990~2016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区域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对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模型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农村的居民收入和消费需求的相关性更为显著,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的收入增长,对刺激农户的消费需求都较为明显,而对于城镇来说,长期的政策比短期的政策效果要明显。因此在增加收入引导消费的政策设计上,应实施城乡非均衡政策。
  【关键词】城乡居民 消费函数 协整检验 误差修正模型
  一、引言
  随着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和“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目标的逐步实施,如何启动农村消费,把握影响农村消费的主要因素成为日益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几年,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随着收入的增长,相应的消费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升。而与城市相比,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仍然偏低,其中西部地区城乡之间的消费差距尤为突出。如从城乡居民消费总量来看,2016年广西农村人口比重为51.92%,但其人均消费水平不足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50%。可见,广西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大,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能够拉动内需,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消费函数是反映人们消费支出與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主要有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消费假说等理论基础。目前,国内研究消费函数的文献多不胜数,代表性的有:臧旭恒(1994)最先提出分别对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进行研究,利用中国城乡的消费时间序列验证消费函数假说;周曙东(2002)等针对国东中西部的城乡消费函数进行分析,并结合区域的具体条件提出促进农民提高收入和消费倾向的对策;李海涛(2003)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需求分析,发现我国城乡消费结构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
  本文以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为理论对广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研究,即决定消费水平的众多因素中,认为收入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分析广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概括出所得结论,最后提出相关建议。所运用的方法是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ECM)。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选择和数据的变换
  本文数据选用的是1990~2016年的消费和收入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其中,采用以下四个指标:(1)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2)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3)农村家庭平均每人年纯收入;(4)农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生活消费支出。
  数据来源为1990~2016年的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广西统计年鉴,为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以年鉴中城市和农村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89年=100)”对消费和收入进行平减,得到实际的消费和收入数据。最后为了消除异方差,对四组数据取对数,城市的人均消费支出和收入记为LnC和LnS,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收入为LnY和LnX,散点图显示线性关系非常明显,因此,这一变换并不改变原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回归方程的构建和检验过程都通过计量经济软件Eviews8.0完成。
  (二)实证检验
  1.单位根检验。时间序列数据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非平稳性。因此,如果直接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模型进行回归,可能会出现“伪回归”问题。在此,选用ADF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时间序列稳定性检验,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4个变量的ADF值大于临界值,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接受有单位根的原假设,是不平稳序列。变量LnC、LnS、LnY和LnX的一阶差分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ADF值小于临界值,拒绝原假设,是平稳序列。
  2.协整檢验。协整的基本思想是,尽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中每个都是非平稳的,但它们的线性组合有可能相互抵消趋势项的影响,从而成为一个平稳的组合。在表1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得知, LnC和LnS、LnY和LnX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符合协整的前提条件,可能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通过Johansen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
  协整检验检验得知,LnC和LnS、LnY和LnX存在协整关系。得到协整方程为:
  (1)LnC和LnS的协整方程:LnC=8.967+0.613LnS
  (7.37) (57.4)
  其中,R2=0.993,F=328,DW=0.805。
  (2)LnY和LnX的协整方程:LnY=0.769+0.775LnX
  (1.71) (58.1)
  其中,R2=0.994,F=336,DW=0.983,
  然后分别对LnC和LnS、LnY和LnX的误差项μ和γ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在a=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即两组变量中的两变量是存在协整的,即LnC和LnS、LnY和LnX存在平稳的线性组合,如表3。
  由协整检验结果看出,LnC和LnS、LnY和LnX存在长期的稳定的均衡关系,即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同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协整方程看出,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能促进城市居民6%的人均消费支出,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促进8%的人均消费支出,即农村居民增加收入更能够促进消费支出。
  三、结论和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文选取了1990~2016年广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
  首先,广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   其次,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比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要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比农村居民高,而且增长速度也快,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倾向递减。这符合绝对收入论。
  再次,长期收入水平的变化比短期收入水平的变化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要大,这表明,长期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政策对促进消费需求比较能取得较大成效;而对于农村家庭来说,长期和短期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程度大致相近,都较大,这样一来,长短期的收入政策,对农村家庭的消费需求的刺激都是显著的。
  最后,城镇居民一般都持有一定数量的储蓄存款,因此在适当时候会选择“跨期消费”。而农村居民由于种种原因,只能“量入为出”。
  广西属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滞后,近几年随着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实施,农村收入与消费倾向呈现较显著递增态势。2010年广西农村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例较大,为64.16%。综合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由于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的消费倾向和人口占比,因此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在广西农村实行应该会卓有成效。
  (二)对策建议
  扩大农民消费,提高其收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对策建议:
  第一,建设现代农业。长期以来,广西农村采用的一直都是比较传统低效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不高,效益不佳。因此,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必须走现代农业之路。农业现代化,就是转换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把其转变为建立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生产资料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建设现代农业重要是加强基础建设,建设农村公路解决交通问题,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村生产效率。
  第二,大力发展农村信贷。农业生产由于季节性原因,风险较大,因此制约农村家庭生产规模扩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农户获取资金困难。农户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像以前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就很成问题。因此,为了拓宽农户的融资渠道,政府有必要给予优惠条件,例如可以将农民拥有的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申请贷款,完善农业保险等。从而使农户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进而提高收入、扩大消费。
  第三,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强农村市场机制的建设,发展农村商品流通体系。一是强化农村市场的管理,严禁各种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市场,保护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二是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鼓励大型商场定期进行农村销售,不断向农村延伸,为农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三是发展自身优势产品,农民根据自身的优势产品,开发合适的销路,挖掘农村的消费潜力,通过自身力量发展经济。四是完善商品的售后服务体系,决解农村居民的投诉难问题和消费的后顾之忧。
  第四,推动农业教育工作。政府要有针对性发展各项农业教育,在城乡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普及市场经济的观念,需要政府加大科学技术传播力度,多组织科研人员下乡给农户传播科学生产理念,定期开设学习班,并在各个农村农户密集区开设办公室,时时满足农户的需求、为农户排忧解难。
  第五,挺高社会保障水平。在广西区2008年的相关资料中显示,在城镇化过程中,4000多万农民因为土地被征用而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失去传统的主要依靠土地保障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农业公司化、产业化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强制收回和租用方式控制农民承包地,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为此,应在农村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一是加强公共服务的建设,推进农村地区,教育、医疗、社保体系等事业,让农村居民享有公众服务待遇。二是设立补偿机制,国家在征用土地时,应从土地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并可从乡村和个人所得补偿中抽出一部分资金,为被征地的农民建立养老基金。三是重点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三个方面工作都必须同步推进,在短期中,政府的责任是直接组织,或者通过动员社会资源,对农村最贫困的对象,如孤寡老人、重病患者、受灾人群等提供基本的生活援助。四是有效落实精准扶贫项目,做到精准到户,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同时,政府和农民强化扶贫资金监督。
  参考文献
  [1]王宋濤.中国居民消费率缘何下降?—基于宏观消费函数的多因素分解[J].财经研究,2014,40(6).
  [2]Duan X,Wang B,Zhao X,et al.Personal inhalation exposure to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a typical northern city in China[J].Indoor Air,2014,24(5):464–473.
  [3]黄金波,李仲飞.中国城镇居民的可变边际消费倾向—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非参数核估计与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4(3):60-70.
  [4]胡日东,钱明辉,郑永冰.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LA/AID'S拓展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4,40(5).
  [5]高帆.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5(2):53-62.
  [6]钟成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于居民的消费示范效应影响研究—基于GMM方法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5(12):105-114.
  [7]Yang Y,Liu Z H,Qi Q.Domestic tourism demand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Does relative income matter?[J].Tourism Management,2014,40(1):193-202.
  [8]朱信凯,骆晨.消费函数的理论逻辑与中国化: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11(1):140-153.
  [9]余永定,李军.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的理论与验证[J].中国社会科学,2000(1):123-134.
  作者简介:白雪冰(1993-),男,河北省承德市,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专业:应用经济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目标、实施方式及相关政策,以江西省为例,论述商业银行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中可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 国有企业 改革  一、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概述  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至今近四十年间,我国国有企业经历了数轮改革,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这对于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十
期刊
【摘要】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消费金融和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创新模式。本文以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典型代表蚂蚁花呗为例,对蚂蚁花呗风险管控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适合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消费金融 蚂蚁花呗 信用贷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用互联网思维重塑传统的消费贷款业务,也为消费金融打开了另一扇窗。蚂蚁花呗是一种新型的服务金融模式,2015年4月正式上线,主要用于在天猫、淘宝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行,微课以其形式“微小”,内容“精炼”,时间“短”的特点日益成为教育界的热点。本文将对微课在会计电算化实训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大学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微课 会计电算化 实训教学  一、引言  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在会计学专业中是一门立足于实践、操作性强的软件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在会计电算实训实验室进行财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萍乡市25家电瓷企业2015~2016年的财务报表,基于杜邦分析体系,运用因素分析法得出影响权益净利率的主要因素是总资产周转次数,进一步分解该因素分析电瓷产业营运能力下降的三个指标,并提出存货项目管理、资金利用率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电瓷产业 营运能力 杜邦分析 因素分析  电瓷产业是萍乡市传统支柱产业之一,20世纪90年代,萍乡市电瓷产业形成了以芦溪县为核心的电瓷生产密集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陆续出现,而传统产业也逐渐涉入其中。2015年11月15日,由江苏大圆银泰商品合约交易市场打造的大圆普洱交易中心正式上线,该平台通过线下众筹、线上交易、全面交收实现普洱茶金融交易。随着该平台的发展,未来必定有更多的传统行业会涉及“互联网+金融”模式。本文通过对大圆普洱网上金融交易的分析,讨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产业的影响,指出现行交易模式存在的
期刊
【摘要】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发明专利又是衡量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选取2000~2015年河南省专利申请量、R&D投入等相关数据,构建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河南省R&D经费、R&D活动人员与专利申请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河南省R&D经费投入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上期R&D经费投入对本期技术创新也有一定的促进作
期刊
【摘要】授信风险管理的决策是否合适,与银行的稳定性和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本文以宁波市某银行为例,分析了授信风险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及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不足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深化A银行授信风险管理的可行性的完善措施,以期对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 授信 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授信的环境分析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根据银监会2016年年报显示,截
期刊
【摘要】以往各银行进行个人信用贷款,都有其各自的方法对顾客的信用进行评估,但是并不够全面、完善,做不到对各个数据都能有效的分析,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应该借助新的工具,对于贷款顾客信息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以提升银行对个人信贷的风险控制,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本文以某国有银行为例,通过对传统信贷方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在大数据下对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  【
期刊
【摘要】建立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这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了试点探索的新阶段。在自贸区建设过程中,辽宁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创新要做好长期的、可持续的创新思想准备。  【关键词】自贸试验区 金融创新研究  一、辽宁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的整体特征及推进前景  辽宁自贸试验区概述。  2013年9月,中国第一个自贸区破茧而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紧跟其后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也陆
期刊
【摘要】资本成本作为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第一概念,在企业投资决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备受瞩目。随着企业对投资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资本成本对企业投资决策的作用日益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国内外学者讨论资本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作用的文献数量也急剧膨胀,但目前尚缺少对该类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的综述类论文。因此本文力图在这方面进行初步尝试,填补这一空白。  【关键词】资本成本 企业投资 锚定作用  一、引言  投资决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