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把子在舞台表演的运用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ear0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戏曲是综合的表演艺术,演员必须具备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把子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把子”亦作“靶子”,也叫“刀枪把子”,初为传统戏曲演出用的武器道具的统称,后引用为武打的同义语。演员武打技术的基本功叫把子功。它和毯子功、腿功并列为演员形体基础训练的“三大块”,在戏曲表演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戏曲演员;把子功;舞台表演;运用技巧
  一、“把子功”概述
  “把子”是戏曲舞台上武器道具的统称,也叫刀枪把子。如刀、枪、剑、戟、斧、钩、叉、棍等。把子亦引申为武打的同义语,所以用各种器械训练武打技术的基本功也都叫把子功。演员只有掌握和运用把子技术,才能在舞台上表现人物武打战斗的情景。把子功有很多套路,一般分作长(长兵刃,如大刀、大枪、叉棍等)、短(短小的兵刃,如单刀、双刀、剑、拐子、匕首等)、徒手三类。每套把子均有专名,如小快枪、大快枪、小五套、大刀枪、双刀枪、十八棍等。表演上又分作庄重把子和滑稽把子两种。前者指通过严肃的武打,营造庄严威武的气氛,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表示戏剧情节的发展变化;后者多用于带有戏谑性的武打,其特点是诙谐滑稽,逗人发笑,表现剧中正面人物武艺高强,对其敌手的揶揄戏谑。两种把子都要求打得有感情、有节奏、有层次、有章法。
  二、掌握把子功是戏曲艺术自身特性的需要
  戏曲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无论是灯光音响,色彩布置,拟音效果,特设机关,而诸多综合因素的主要因素,还是演员的声腔艺术和形体表演艺术。能不能完成为展示戏剧情节,塑造特定人物形象而设计的程式动作,高难度动作和特技动作,关键还在于把子功练得如何。所谓“打把子”,即舞台演出中的刀砍枪扎、剑刺、棍扫和二人对打,单人挥舞以及众人持械对打等武打和舞蹈动作,常用的套路有“拳五套”“大快枪”“小快枪”“单刀枪”“双刀枪”“大刀枪”“双刀剑”等,而“把子功”则是训练戏曲演员武打技术的基本功。把子功训练是戏曲演员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最能鉴别一个演员的技艺高低,功夫深浅的主要标志。尤其是武生、刀马旦、武净、武丑等行当更为重要,因此,对把子功的训练更要严格。所以说,掌握把子功是戏曲艺术自身特性的需要。打把子多是表现战场拼杀,杀敌格斗或比武较量的情节,要求戏曲演员打的有感情,有节奏,有章法;通过对这些把子功的继承学习,熟练掌握,有机组合,巧妙运用,不仅能发挥各自的表现功能,还能展现艺术的特性,真实的再现戏剧情节,更加完美地塑造人物的形象,增强戏曲艺术感染力。我们的戏曲艺术前辈为继承提高,发展戏曲艺术,都是从刻苦学习基本功开始的。
  三、戏剧把子功表演与作用
  戏剧把子功多是表现战场拼杀、对敌格斗或比武较量的一种舞台表演形式,在戏剧剧本没有赋予演员唱腔和念白的情况下多为折子戏,通过演员准确的对打把故事情节展现给观众,同时也是表现剧中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法,这种传统的表演手法从古至今已经被人们接受和理解,“杨小楼”能被称为“国剧宗师”不光他有一个好嗓子,他的把子功打起来是动作到位、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层次分明、节奏严谨,让人们观看他的节目过程中是一种美的享受,他的《金锁阵》和别家不同,他不但通过唱、念、做、打从“借赵云”起到破阵止这一段中的赵云这个人物演活了,而且是利用把子功的技巧把赵云这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演的活灵活现,所以戏剧把子功在舞台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把子功的技巧与应用
  把子功是衡量一个演员技术是否全面的重要标志,直接关系着身段的表演。上步、撤步不是地方不行,抬腿、跨腿尺寸不对不行,胳臂、腿脚、胸腰、上下身不合不行,因此把子功和唱功同样难学,同样重要。把子功来源于武术,但和武术是有区别的。像大刀的拿法、用法就不同:武术和戏曲是正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况且演员身上、头上、脚下都有许多东西,这更是与武术的最大不同(演员一定要注意)。打把子是为了表现双方厮杀、格斗的场景,人物身份不同、感情不同、环境不同,就得用手中的兵刃打出人物、打出感情来!它是把武术招数的快与慢和戏曲表演的帅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一种特有的舞台艺术。
  作为一名武行演员在应用把子过程中,不能故意卖弄技巧,而是要根据剧情的发展来确定武打动作的准确性,通过武打来表现人物,这就是平常说的“武戏”文唱,“文”是指一招一式即交代清楚,又显出功夫,武打要让观众看着舒服,不能让观众替演员揪心。讲究严、连、狠、准,严是指双方配合默契、丝丝入扣、得心应手;连就是要连贯,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意断神连;狠是指情绪饱满而炽热,如临实战,表现出强烈的战斗气氛;准是指脚下部位准确、手把准确(俗称下下着)、动作判断准确。总之无论上打下扎、左刺右挡手里要有擎劲(即控制能力),达到真实感与艺术美的统一。
  老前辈表演艺术家李洪春在演关公的青龙刀把子时,就是把武术中“关王十三刀”的劈、砍、抹、剁、横、撩、扫、推、涮、闪、攻、挡、展翅十三式,巧妙地用到舞台上,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戏曲武打的特点之一,就是一个戏一套把子,套子不雷同,把子不重复,这就是它的生命力。过去,戏曲界生、旦、净、末、丑、副、外、杂、武、流十行之中,那行都得会把子功。如果把子打得不好、练得不扎实,那身上怎能好看呢?身上不好看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演员。戏曲演员也绝非是“有个好嗓子就是好角儿”的艺术。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被称为“豫剧大师”,不光是有清脆的好嗓子,而是她艺术全面,能唱、能念、能做、能打。她的代表剧目之一《花木兰》享誉全国,她塑造的“花木兰”不但通过唱、念、做去刻画人物,而且还利用把子功的技巧,把花木兰保家卫国、浑身是胆的巾帼英雄形象表现得完美无缺。
  五、 把子功的继承与发展
  我国戏剧院团和戏剧学校众多,把子课的教学程序要遵循从简至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传统规则,合理地安排组织教学纲目,要深入仔细的整理编排,要全方位的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长处,为我戏
  剧所用,大胆的改革探索创新,在戏剧院团和戏剧学校中教师要重于编排整理,学生要重于继承发扬,教师要真传实教,学生要勤奋好学,要继承就得忠实的全面的继承,不能挑挑拣拣的为我所用的继承,更不能把一个戏一个样的打法演成几乎各个戏全一样的打法,那样戏曲的特色就没有了,更谈不上借鉴创新和改革发展戏剧把子功了。
  随着时代的变革,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不断涌现,不少武打在艺术处理和人物造型上都有很大的变革和出新,其共同特点是从生活出发脱胎于戏剧传统的“单对和群荡”,把部队中的擒拿格斗、劈刺射击、投弹、武术、舞蹈与戏剧的武打技术技巧融为一体,使真实感和艺术性高度和谐统一,这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务实,发展了戏剧武打的艺术特色。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中药材(饮片)中非法添加6种水溶性红色素(新品红、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日落黄、酸性红73)的薄层色谱快速筛查的通用方法.方法:采用硅胶G预制薄层板,乙酸乙酯-
《平家物语》创作于日本镰仓时代,作为军记物语的代表作在日文文学史上中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它在真实的历史基础上,通过文学化、艺术化地处理叙述了平安时代末期源氏、平氏两大武士集团之间的争战以及平氏一门荣辱兴衰的过程。在长达13卷的《平家物语》中出现的人物有皇族、贵族、武士、僧侣等,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造就了《平家物语》崇高的艺术成就。其中一个就是平氏的中心——平清盛。  《平家物语》第一卷开头《祗园精舍》
回声rn祈求一种回声从生命的深处rn传来.那是被生活和岁月反复折射的rn声音 它什么时候飞临我内心的湖面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迫在眉睫,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大学语文在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要想真正实现其人文教育功能,就硌须突出人文精神,强化大
摘 要:戏曲表演的技巧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包括:基本功,武功,身段,唱腔,表情等多方面的技巧。情感是戏曲表演的再现性与表现性的统一。戏剧演员在运用技巧时,要从生活出发,要和人物的实情、实理取得一致,演员的技巧与人物的感情才能更好地结合。用得得当,才可以为人物增强艺术魅力,使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关键词:戏曲表演;人物形象;技巧与情感  一、正确分析戏曲情感的内涵  
出现在微信中的古典诗词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但一般是名家名作.内容主要紧扣人们的日常生活,或引导大家如何欣赏古典诗词,或介绍有关古典诗词的基本常识,或借助古典诗词表达某
天黑下来,一朵花合目睡下rn美丽的少女进入温馨的梦乡rn匀称的呼吸,使屋内愈显宁静
毛泽东对杨朔《樱花雨》的“诗化”“点评”,是毛、杨在散文美学理念上的一次碰撞与碰撞之后的神通,所引发的60年代初期的散文“诗化”思潮,是历史机遇的一个必然.杨朔“诗化
摘 要:从存在主义角度看,《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是一个存在主义的悲剧。人们生活在一个荒谬无理性的世界而不自知,他人即是地狱。面对世界的荒谬、人生的痛苦,人们每次选择都使得愿望和事实更加背离。整个故事传达出一种对命运怀疑的态度,而这命运的本质就是对世界荒谬无理性的表达。  关键词:俄狄浦斯;存在主义;存在;荒谬;选择  存在主义是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思潮。存在主义哲学反映了西方现代人对
新世纪小说语言的创新形态获得了喜人的成就。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创新探索中还存在着小说语言的粗鄙化、小说语言的叛逆性以及小说语言的媚俗气等亟待破解的问题和必须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