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探讨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tiantian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林业种植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加强,并且人们越来越重视造林整地和植树造林工作。在此背景下,我国森林资源的覆盖面积逐渐扩大,林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提高。主要阐述了在林业发展中的造林整地以及植树造林技术。
  关键词:造林;整地;植树造林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4-010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25       文献标志码: B
  1   造林整地的重要性
  我国的地域面积较大,物质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但人口基数较大,从而导致人均森林面积没有达到国际平均水平。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发展迅速,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土地荒漠化问题。造林整地是植树造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植树造林等绿化工程,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保水、保墒能力,优化土壤结构,提高苗木的成活率[1]。
  2   造林整地的准备工作
  2.1   清理造林地
  在植树造林前,应该做好造林地的清理工作,以保证造林地干净。可用采伐方法,将枯木清除干净,并且做好灌木和杂草的清理工作,为后期的植树造林奠定基础。在清理的过程中,可采用块状和全面清理等方式。在选择具体方法的过程中,结合造林地的实际情况,可选择人工清理的方式,也可选择机械清理的方式。机械清理主要利用推土机和切碎机,在清理完成后,及时清除杂物。
  2.2   选择整地时间
  在植树造林中,做好整地工作就要把控整地的时间。在4月末至5月初,土壤解冻,要加强整地工作,科学选择整地时间可提高整地管理的效果。通过整地能够提高土壤的质量,满足树木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促进树木健康生长。如果在山地或荒地进行造林,应选择在秋季开始整地。如果是农田防护林,需要结合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选择具体的时间,满足整体工作的实际需求,避免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影响。如果在沙化比较严重的地区,要在整地的基础上加强对当地树木的保护,提高整地的效果[2]。
  3   造林整地的具体方法
  3.1   割除法
  割除法是清理造林地中比较常见的方法,包括人工和机械割除法,如使用机械设备进行割除,可用割灌机。割除法的主要特点是目标明确。在大面积的植树造林中,选用割除法可延长整体的光照时长,但是该种方法也有很大的弊端,如成本较高,很难实现全面机械化运作,需要配合人工作业,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3.2   火烧法
  火烧法是现阶段比较常见的造林整地方法,主要特点是简单操作,但风险较高。在选择火烧法前要充分地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杂草和灌木充分燃烧,会增加森林火灾,同时也会产生有害物质。利用火烧法能够灭杀林区内的病虫害,但控制火情较难,很容易引发森林火灾。在选择火烧法前要制订严格的措施和方案,能够预测在火烧法使用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火烧法也可将森林中的有益昆虫烧死,影响森林内的物种多样性。
  3.3   化学法
  化学法的核心是使用化学药物,通过化学药物将杂草清理干净,采取全面喷洒药物的方式。该种方法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投入资金较少。但是在喷洒化学药物的过程中会残留大量的化学物质,影响林区内树木的生长,也会在不同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
  4   选择适合的整地方法
  在造林整地的过程中,整地方法包括局部整地和全面整地。针对全面整地,需要对土壤全面地翻耕,提高土壤保水、保墒性能,改善土壤肥力,满足植树造林的需求,适合在地势平坦的地区应用。但是全面整地对人力的要求较高,同时投资较大。针对局部整地,需要对造林地进行适当翻耕,主要的优点是投资较少,能够满足造林的个性化需求。
  5   植树造林概述
  5.1   植树造林的含义
  植树造林是培育林木的重要环节,能够促进森林资源的更新。植树造林和造林整地之间的关系密切,都是造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5.2   植树造林的意义
  通过植树造林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开发当地的林木资源,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由于人们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过度砍伐和放牧等,造成了土壤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如果遇到特殊天气,还会出现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通过植树造林活动能够增加森林的覆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能够调节森林内的小气候,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適宜人们生产生活。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噪声污染会引发听力下降,通过植树造林可降低噪声污染,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植树造林还能减少空气中的粉尘,降低粉尘污染[3]。
  6   植树造林技术
  6.1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是常见的植树造林方法,是对植株进行培育,在造林前完成育苗工作。植苗造林法可适应多种生产环境以及不良的土壤环境,也可稳定树木的生长,并且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适合在多个地区推广和应用。但该技术也存在很大的缺陷,植苗造林技术需要提前育苗,在苗木运输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根系的损伤,导致根部变形或者失水。为此,要做好苗木的保护工作。此外,有些造林树种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育苗,并且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应结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等环境因素来选择具体的造林技术,减少浪费资源,提高造林的效率。   6.2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是比较常见的植树造林技术,主要包括插根造林、插条造林和分蘖造林。在应用该方法时要选择正确的造林时间,一般在树木落叶后开始,并且对土壤的湿度有一定的要求,在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区不适用该种技术。分殖造林法能够减少培育幼苗的时间和成本,并且幼苗的生长速度快,能够遗传母树的优良特性。在育苗的过程中,有成本低和成活率高等优点,在我国植树造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6.3   直播造林法
  直播造林法是当前主要的造林方法之一,应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等环境因素选择适合的人工播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4种方法。
  (1)撒播法。将种子均匀撒播到林中,提高播种效率,节约人力成本,但是撒播的种子成活率不高,因为种子需要在裸露的状态下生长,在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发芽率较低,适合在劳动力短缺的地区推行。
  (2)条播法。按照一定的行距将种子均匀播撒在地块上,并且满足苗木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通风和采光条件。此外,在应用该技术的过程中,要做好幼苗期的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条播法不能采用机械播种,会增加劳动力成本。
  (3)块播法。适合应用在树种比较密集的地块,但该技术相对复杂,在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了解树种的生长特性和种植方法,否则会影响之后的造林效果,导致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养分不足。
  (4)穴播法。对立地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并不是所有的树种和地块都适合采取该技术。在播种时要适当调整穴行距,播种完成后,应覆土镇压,播种消耗较大。该技术具有造林效率高和操作简单等优点。
  7   造林整地和植树造林技术的应用建议
  7.1   造林整地技术的应用建议
  在造林整地中,技术人员应准确把握各项技术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把控造林地的生态环境,确保种植质量,提高造林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在应用割除法的过程中,应提高土壤保水、保墒性能,彻底清除杂草,减少投入资金。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考虑是否实施机械化除草,同时减少对机械设备的损伤。在化学除草的过程中,要严格把控除草剂的使用,否则会破坏土壤环境,造成大量药物残留,从而影响树木的健康生长。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考察当地的土壤环境,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造林整地方法,以提高植树造林的效果。
  7.2   植树造林技术的应用建议
  在植树造林前,应考察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等环境因素,不能盲目选择造林方法,考察完成后选择适合的树种,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否则树木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会影响树木的成活率。如在干旱的地区植树造林,要考虑当地的干旱情况,考察当地森林覆盖率。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等环境因素来制订科学的植树造林措施,让树木能够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健康生长,提高树木成活率。此外,还应做好植树造林后的养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日常的田间管理,定期检查樹木的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后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病虫害,促进树木健康生长,真正发挥植树造林的价值。
  参考文献:
  [ 1 ] 郭向昕.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J].乡村科技,2021,12(4):109-110.
  [ 2 ] 韩敬涛.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21):75-77.
  [ 3 ] 王储,张顺捷,楚玉南.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分析[J].中国林副特产,2020(2):37-38.
其他文献
摘 要:论述了大武口区草原植被分布情况及典型地被植物生长特点,针对区域立地条件分析了草原现地监测要点。  关键词:草原;典型植被;监测要点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4-013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Q948 文献标志码: A  1 草原植被分布情况及典型植被生长特点  1.1 草原植被分布情况  大武口区位于石嘴山市中部偏西处,海拔高度为1 090~3 475.
花生疮痂病是由落花生痂圆孢菌(Sphaceloma arachidis)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鲁南花生产区逐年加重发生,对花生产业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分析了花生疮痂病的危害症状、发生原因及发病规律,提出了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为花生疮痂病的综合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摘 要: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人口持续稳定增长,但是自然资源有限,为了避免出现人均资源分配不足和粮食危机等现象,应提高农作物产量。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来说,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温度高低会影响植物的生理反应和理化性质。一般情况下,适当升高温度会加强植物的生理反应,促进植物生长发育;适当降低温度会减弱植物的生理反应,减缓植物的生长发育,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我国北方的农业基础差,如遇
摘 要:桉树具有生长速度快、利用价值高等特点,种植桉树可提高空气质量,解决潜在的空气质量问题。因此,桉树也被许多亚热带国家作为主要的绿化植物进行广泛种植,我国南方地区也开始将速生桉树作为绿化植物并且加以推广。对此,介绍了速生桉树栽培技术要点,并提出几点病虫害防治策略,希望能为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速生桉树;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4-
摘 要:大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不仅是生活中所需的农产品,也是主要的经济作物,被人们广泛种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关系着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着个体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为了增加大豆的种植效果和收成产值,针对现阶段的大豆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探讨,分析大豆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措施,以提高大豆种植产业效益,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
摘 要:干旱半干旱地区通过植被治沙造林技术可以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对促进地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土壤贫瘠,降水稀少,增加了植树造林的难度。为此,应该加大对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的研究,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活率,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的覆盖率,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推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植被;治沙造林  文章编号: 1005-26
摘 要:玉米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是玛雅文明和印第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进入中国以来,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其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在我国具有非常广泛的种植区域。伴随着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玉米种植效率和产能不断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也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主要对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玉米栽培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或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玉米栽培新技
摘 要:大红袍花椒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大红袍花椒主要在我国北部、西部以及西南等地区引种栽培。为获得大红袍花椒更大的经济价值,实现增产增收,根据大红袍花椒特性,探讨了影响大红袍花椒产量的各种因素及大红袍花椒高产技術,以提升广大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大红袍花椒;高产;技术;影响因素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4-0
摘 要:苹果树腐烂病又被称为臭皮病和烂皮病,是苹果种植中的常见病,对苹果产业发展的危害很大。一旦染病,若不及时防治,轻则影响苹果的产量和质量,重则造成苹果树整株死亡。通过分析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病症状,找出发病原因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供参考。  关键词:苹果树;腐烂病;机理;防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4-0083-02 中國图书分类号: S436.611.11
摘 要:从目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国家对林业发展有着新的要求,尤其是林业育苗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才能使林业育苗工作高质量地展开,与此同时,苗期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苗期管理工作的质量还未得到很好的提升,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重视起来。主要针对林业育苗技术以及苗期管理工作开展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究,为后期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促进社会发展,使得林业育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