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运甫绘画艺术的“大美术之梦”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iaaa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运甫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艺术家,他的绘画作品注重观察生活,展现生活的美好,技法上融合了西方古典绘画创作方式,同时吸纳了中国古典艺术和民间美术的意趣,是具有综合性的艺术.袁运甫海纳百川的艺术创作观念,是其“大美术观”的体现,这种意识同时体现在对公共艺术的创作和美术教育之中.
其他文献
组织是企业的主体,组织身份是对“组织是谁”的定义,组织身份的差异决定了组织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基于组织身份理论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一种人尽其才的管理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组织的潜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并给企业员工以最大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可能.
通过CiteSpace对学术不端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发现研究热点集中在学术不端的概念界定、行为的表现形式、原因分析和对策探究.从内涵和类型上界定学术不端行为;从道德、评价、监督和惩处方面阐释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并从道德教育的建构、评价体系的改革及监督惩处体制的健全梳理对策.探究学术不端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当前研究趋势走向,扫除研究盲点,推动学术不端领域研究的纵深发展.
《海牙判决公约》第9条名为可分割性条款,主要指的是对于判决中可分割的部分予以承认与执行.与传统国际私法理论中的分割承认与执行理论不同,《海牙判决公约》中对于可分割性条款增加了一定的限制范围,这使得一部分判决因限制不能适用该公约,从而难以通过该公约获得跨境承认与执行.与此同时,可分割性的特点为相当一部分判决被请求国法院部分承认与执行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海牙判决公约》的框架下,研究可分割性条款对于判决准确适用公约在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人,彼此之间的差异逐渐变小且自我个性慢慢消减,越来越趋同于一个类似整体的集合.对理性思维的过度强调和对感性思维的无限贬低会导致一系列社会危机,当人的天性被文明社会的欲望和虚荣所消磨时,道德的窘迫境遇就会出现.卢梭就此问题试图冲破理性的禁锢,回到人类彼此之间最平等的状态.他关于人类不平等起源的思想虽然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但依旧为修缮现代人的德行指引了一条构建未来道德王国的方向,人类可以借助自然状态为参照物完善救赎自己的能力,实现德行的提升和自由的扩展.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在高校统一战线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特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具有“双高、双广”、思想活跃度高、价值取向多元、视野开阔、社会影响力大及政治参与度高等群体特征.目前,高校针对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仍存在着配合机制有待健全、思想引导系统性与针对性不强、效果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建议从顶层建构与合力推进相统一、信仰指引与队伍建设相统一、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培养提拔与展示效用相统一及丰盈载体与完备举措相统一等五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资本主导的全球化导致个体与共同体的对立,并引发诸多全球性问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破解资本共同体,创建新型共同体作出重要的顶层设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历史、理论、实践层面具有深刻的哲理蕴含.从历史维度来看,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是它所要回答的哲理命题.在理论逻辑上,坚持个体与共同体的辩证统一奠定了其哲理基础;就实践向度而言,超越个体与共同体的二元对立是其哲理诉求.基于个体与共同体关系来考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三重蕴含,有助于理解“中国想要建设什么样世界,如何建设世界”的
Y2K文化是产生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流行文化.如今Y2K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多个领域回潮,对社会及人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影响与意义.文章从美学角度出发,对Y2K文化的特征、内涵及意义价值进行研究.
教材承载着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课程思政”是在新时代下,体现了新思想的新要求.做好“课程思政”融入生物化学新形态教材的工作,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显性和隐形的影响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从“课程思政”对教材建设的引领、教材中“课程思政”的设计和使用,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三个方面,论述这一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引导和凝聚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正确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精神凝聚力、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等涵义及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中促生国家精神凝聚力形成的源泉动力及影响要素,探索凝聚大学生意识形态共识的基本原则、着力点和有效路径.
随着工业文明在全球范围的崛起和扩张,人类行为对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应对已然成为自身生存危机的生态环境问题时,人类社会不断通过多元主体参与的环境治理活动对各种影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调节、约束、纠正、修复与防治.从“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逻辑视角出发,将环境治理系统与生态系统进行理论映射,根据环境治理体系中不同主体对环境污染危害的承受力、对治理资源的需求以及支配能力等进行生态位分析,基于协同理论和生态位理论建立囊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环保社会组织、媒体以及公众等多元主体在内的更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