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贫与计划生育相结合的思考

来源 :中国人口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QINXIAOTI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人口学角度论述了贫困与人口的相互关系,贫困地区人口问题突出,而人口过剩又阻碍了贫困人口的脱贫和贫困地区的综合发晨,形成一个贫困——人口——贫困的怪圈。由此得出结论:消除贫困必须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人口控制,把消除贫困的措施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理;文中还提出了一组二者相结合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伴随国际学术界关于人口学与人口问题研究热.德国联邦政府、大学、史学界、经济学与社会学等研究机构,对德国国内外移民.尤其农村人口流动也予以高度重视,扩大或新成立一些人口问题研究机构,在大学的社科系增设人口问题专业课,有的研究
本文以《澄江范氏家谱》为基本研究资料,结合其它的史料,对明清时期600年间江南范氏家族的出生、死亡、增长波动等人口现象,以及影响它们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进行了时间序列的分析,初步总结出了范氏家族的人口发展规律。研究表明,中国明清时期自然生育率状态下江南地区家庭生育子女数在5~6之间,除少数特殊年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在长时期内保持稳定,人口变动主要受外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尤其以清初与太平夭国战争影响为巨。
本文通过对中国各地区死亡水平差异的分析,提出了死亡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非线性模型,用以认识中国各地区人口死亡水平的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各地区人口死亡水平的变化趋势。
本文揭示了中国贫困地区人口经济面临的三个不良循环。论证了突破这些不良循环的迫切性及其实现条件,以及改变不良循环的思路。
生育率下降的经济后果并非都可以简单地自动生成,生育率下降所创造的经济机会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还要取决于诸多的经济和社会因素。要正确认识中国生育率下降的经济后果,还必需深入研究这些经济后果的形成机制及其制约因素。生育率下降经济后果形成机制的基础是人的生每周期的经济行为,部通过个人资源配置方式、投资模式、劳动力供培及收入能力的变化形成一系列积极的经济后果。中国生育率的下降也创造了这样的经济机会。但是,这些经济机会的实现还有赖于宏观经济案件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进一步调整。
本文利用购买力指数这一指标,结合对恩格尔系数和耐用消费品的分析,首次对中国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市场需求总量及构成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人口总量和收入水平对各省的市场需求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企业和市场经营者应当认真研究各省际市场需求的差异性,这对于合理预测地区市场需求潜力、确定区域目标市场和制订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认为以大城市为中心,近郊、远郊和边远县的人均耕地面积、种植业劳动力平均耕地面积、农业剩索劳动力密度和人均粮食产量等,均呈明显的层圈分布状态,选种层圈分布模式是缘于人地矛盾形成原因的层圈差异,因而寻求缓解人地矛盾的措施,在不同层圈也应有别。
本文对中国女性人口就业环境和就业特点作了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在回顾历史、总结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女性人口就业环境和就业特点进行了展望。最后,针对目前中国女性人口就业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对策。
本文通过观察粗死亡率和期望寿命余年,从总体上分析了中国不同职业人口的死亡水平特征,如城乡特征、性别特征和年龄特征等,并进一步分析了全国6大区不同职业人口的死亡水平特征。结果表明,脑力劳动者的死亡水平明显低于体力劳动者的死亡水平。文章认为,不同职业人口的死亡水平的差异除职业因素外,还受到教育程度以及城乡、性别和地区差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