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每天锻炼一小时”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lo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自述:]这是一篇我在30年前写的论文,曾发表在1982年教育部编印的内部材料中。这篇论文的题目是《中学生一天一学时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教学程序的实验方案》,刊载于1982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学校体育科研交流会的论文选编中,并获得大会一等奖。该文是为了落实“扬州会议”精神,由四部委于1979年9月25日统一下达的“关于贯彻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纪要精神的通知”中提出“抓好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从1979年至1981年我在两所中学进行的每周“两课两操两活动”达到一学时的实证研究。经两个学年的研究,虽是初步的结果,但达到了教育计划规定每天一学时的锻炼时间,切实提高了学生体质的成效。
  由于当时打倒“四人帮”后,整个教育系统处于“恢复、整顿”的历史阶段,学校体育百废待兴,在学校学年教育计划的作息时间内,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只能达到一课时(50分钟)。现把论文原文正式发表,供广大体育教师同行在落实中央七号文件的阳光体育活动中参考。
  
  近几年,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专门颁布了《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提出了两课、两操、两活动制度。今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当前中小学教育问题的通知”中又一次提出要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为了落实这些规定和要求,我们从1979年至1981年进行了确保“两课、两操、两活动”的教育实验,设想在教育计划规定的时间内,摸索出一条增强学生体质的途径,切实达到一小时的要求。现将实验过程和初步的结果介绍如下:
  一、实验的设计
  1.实验目的
  为保证全体学生每天有一学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真正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在实验过程中摸索出既能增强学生体质,又能提高技术、技能的教学程序;在实验课中,培养学生自主、自觉、自治的锻炼精神。
  2.实验对象和时间
  1979-1980年,在北京十九中学初一6个班和初二2个班中进行,学生共346人。1980-1981年,在北京阜成路学校初一2个班进行对照实验,2班学生共85人。
  3.实验的组织
  按照《暂行规定》的要求,我们把法定的“两课、两操、两活动”改为每周四节课和每天一次课间锻炼,每周两次早操。
  (1)四节课指每周两节体育课和列入课表的两次课外活动都作为正课列入作息表内,按正课要求进行。每次课必须在任课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完成教育、教学和锻炼的任务。每次课50分钟,一周共200分钟。
  (2)课间锻炼。即每天上午的课间操改为课间锻炼。活动内容除广播操外,还要做一套发展身体素质的综合练习(基本上是在原地进行的跑、跳跃、上肢和腰腹力量练习等),这些内容一学期编若干套,定期轮换,每天活动15分钟,一周共90分钟。
  (3)每周两次早操,时间为20分钟,内容主要是慢跑、做操和以发展力量素质为主的练习。
  4.实验课教材分配
  实验课分为三种类型课,其教材比重的大体分配见表1。
  
  5.实验课的教学程序及其主要特点
  (1)教学课——分新授课和复习课两种
  ● 新授课
  ①主要特点:侧重教学。
  ②教学程序
  A队列练习(10%)B准备性跑步和练习(10%)C技术教材(60%)D发展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材(10%)E恢复性整理练习(10%)。
  ● 复习课
  ①主要特点:技术教学和发展身体并重,要求精讲多练,加强锻炼因素。
  ②教学程序
  A队列和队形变换练习(10%)B准备性慢跑和练习(10%)C复习技术教材(30%)D发展综合素质练习(30%)E恢复性整理活动(20%)。
  (2)身体锻炼课
  ①主要特点:训练因素强,着重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②教学程序
  A队列练习(10%)B基本体操(10%)C综合性素质练习(协调→柔韧→速度→力量→耐力)60%D恢复性整理活动(20%)。
  (3)竞赛游戏课
  ①主要特点: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和情绪,检查学生已学的体育基本技术技能,及时评定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水平。以比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项目为主,也可比技术性教材。
  ②教学程序
  A队列评比(14%)B准备性跑步或基本体操评比(6%)C身体素质练习(20%)D竞赛和游戏(50%)E恢复性整理活动(10%)。
  二、结果与分析讨论
  1.每天一学时的体育锻炼,使全体学生体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经过对十九中学一学年的教学实验,我们对初一年级6个班学生(男124名、女94人,共218人,有效数据占实际人数89.71%)的各项指标测定统计,除女生身高和体重、男生身高,由于其自然发育增长因素提高不显著外,其它各项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男生各项指标和女生大部分指标T检验都达到0.01,女生其它指标也达到0.05。
  同样,在第二学年,阜成路学校初一2个班的对比实验中,也得出与十九中学实验基本相同的结果。从统计中可看出,在15项体质指标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比较,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肺活量、定量负荷的台阶实验、血乳酸指标以及速度、耐力和力量、反应灵敏的指标,经T检验,P值分别达到0.01,0.05和接近0.05水平,说明体质水平提高比较明显。
  我们认为,每天保证学生平均有近一小时的有组织、有计划地锻炼活动,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根据体育锻炼练习与休息,疲劳与恢复相互作用的原理,学生的机体在有一定负荷的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能量,在锻炼后能得到超额的补偿恢复作用。学生每天有一学时的体育锻炼,就能促使这种消耗和补偿始终处于不间断交替进行的状态,从而使学生机体内部能量储备越来越多,体质就能日益增强。实验表明,把两操、两活动也都落到课表内的每周有四节,(三节小课、一节大课)每天保证15分钟有一定质量的课间锻炼和每周两次早操,这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需要,也是有可能做到的。
  2.保证适宜的节奏和负荷
  究竟怎样的负荷能促使学生机体的物质代谢加快,能量储备增多呢?我们根据四种类型课的要求,在负荷量安排上采用图1模式。
  
   图1一周安排
  从实验结果看来,一周负荷的节奏还是较明显的,就是中小→大→较大→小。我们在观察阜成路学校实验班三次早锻炼时,发现以匀速慢跑,做基本体操和发展力量素质为主的练习为好,负荷量以较大密度和较小强度为宜,学生不会过于疲劳。我们在早锻炼后到第一节课前测定了全班学生心率,平均达到88.58次/分,基本上恢复正常。我们认为,天天有一定量和强度的负荷作用于学生机体,既是渐进负荷,又是适度负荷,大、中、小负荷结合,这大概是增强学生体质的主要因素。
  3.既发展学生的身体,又较好地完成技术教学任务
  实验课从一个单元教学出发,按不同类型课的特点,在发展身体和掌握动作技术比重上有所侧重,则能达到两者兼顾的目的。在阜成路学校,尽管跳高、铅球两项教材,对照班起点比实验班高,但经三个单元的教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幅度大,多数技术教材都能取得类似效果。
  采用单元计划安排,四种类型课教学任务比较明确,每周都有一次课评定学生掌握教材情况,教师就能得到反馈信息(学生掌握技术水平)及时用于教学,调整下一周或下单元教学计划,使之更符合教学要求,使教学顺序更趋合理(见图2)。
  
  4.提高肌力和心肺耐力是增强学生体力的基础
  实验课要求,不论哪种课必有匀速和各种力量练习,天天练,每次课在队列练习后进行“准备性跑步”,既锻炼耐力,又活动全身。两校实验班学生心肺功能都有明显的提高,肌力也得到增强。
  5.不同类型课的教学程序,对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调节学生的练习情绪有一定积极作用。
  一周四种类型的实验课,在内容、组织方法和负荷量的安排上,皆有各自特点。这正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征。练习内容多样,组织形式多变,又采用竞赛和游戏的方法,不仅吸引学生兴趣,又使学生能了解自己体能进展情况,则学生的练习自觉性、主动性就高涨。
  三、几点初步结论
  1.落实一小时锻炼的途径和方法可以是多种的,我们的实验方案只是一种。从两学年的实验初步结果看,完善现行学校体育制度是可能的。把两课、两操、两活动改为每周四节课,两次早操和每天一次大课间锻炼活动,就能确保每天有一学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而且必须固定在课表之内,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与锻炼。
  2.每周四节课,可按单元计划的形式,合理安排每次课的内容,比重和教学、锻炼程序。实验证明,只要认真抓,这种做法是可行的。每一单元教学应看成是一个完整、系统的体育技术教学和身体锻炼的整体。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江西省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村教师培训,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提升,但与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本文基于江西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背景下,以构建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以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构建为导向的培训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农村;教师培训;江西省;支持计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
期刊
摘要: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士官学院2014级火箭军学员的调查问卷为依据,提出了从加强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健全学院军事管理体系、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去贯穿士官学员的在校培养,来为士官学院的教育教学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入伍动机;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军事管理体系;课程体系  作为承担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任务的院校,学院严格按照火箭军总部计划与要求,招生火箭军定向培养直招士官150人,其中男生145人
期刊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无私地释放充满着正能量的爱。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释放充满正能量爱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有条件的释放爱;二是无条件的释放爱。关键是体育教师如何从“价值条件”到“无条件积极关注”,即体育教师如何越过这道充满正能量的爱的鸿沟。  关键词:价值条件;无条件积极关注;正能量的爱  小学体育课堂,其实就是体育教师真爱流淌的阵地。在这块阵地上,小学体育教师真爱流淌的方式确实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四川现代职业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访谈法等方式,利用專业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研究,以此研究体质健康测评与学生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二者相关性,从而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提供相应的指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而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关键词:研究;体质健康测评;锻炼行为;影响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引起了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
期刊
摘要:采取实际考察、文献参考,个案分析的方法,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基本依据,通过每年学生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为主要比较对象,参考各类文献资料,实地调查贵州大学和贵州师范大学在省内体育建设最好的两所高校在公共体育课课程体系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情况,分析贵州财经大学与这两所院校在学生体育群体活动的模式,运动竞赛过程,体育教学体系等方面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优劣及原因,具体以
期刊
摘要:通过对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名在校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并采集对比教学前和教学后学生的基本身体数据,对其进行“1+2”与“1+1+X”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实验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1)两种教学模式都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2)两种教学模式相比较,“1+1+X”课程教学模式较“1+2”课程教学模式效果更佳;(3)“X”因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体质健康水平。建议
期刊
摘要:小学体育课程之中,足球难度较大,虽然小学生天性好动,对体育课有非常高的热情,但是在足球基本功训练中,却会出现诸多问题,这也正是小学足球教学难点所在,而且小学校园中每个阶段的学生本身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也不尽相同,所以便需要教师在教学之中进行一定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之上,所运用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并结合现阶段小学生的特点实施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足球训练中体会快乐,
期刊
教学设计是一堂课的灵魂,要构思一堂好课,必须要有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众所周知,体育课是技能课,学生在练习中要掌握技术、运用技术。同样的,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练习手段,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往往是迥然的。笔者就一节评比课从准备活动、主教材的练习手段、主教材与辅教材间的相互联系这三个方面,谈一谈听课后的感悟(表1)。
期刊
在中央7号文件提出的工作目标和要求满5周年时,深圳市阳光体育运动推广和开展的效果到底怎么样?这些年、这件事,学校体育工作做得怎样?5年来,哪些经验可以坚持,哪些需要改正,我们今后的路应该怎么走?这种反思既是对昨天的审视,也是对今天的理解,更是对明天的规划。
期刊
摘要:四川农业大学对雅安市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体育消费也是其中的一方面。通过调查研究雅安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情况和特点,分析出存在体育消费不足且消费结构缺乏多样性,归纳了影响体育消费有认识不足、体育用品质量问题等因素。提出了改善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对策从而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结构。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消费;因素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雅安市高校的300名大学生作为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