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下中农教我“旁门左道”

来源 :文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ma7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8年10月28日,我随湖南平江县(被喻为"将军县",今属岳阳市)第三批知青下放到献钟公社五星大队。在知青到达献钟公社之前,各生产队的队长早就聚集在那儿了,他们都打起了这样的小算盘:等知青们一到,就选两三个女知青回去。理由很简单,一是农村娃打单身的多,想为他们找个有文化的知青媳妇;二是知青到农村来"扎根",男的一"扎根"就动不了,而女的总是要出嫁的,将来不至增添队上的负担。知青分配到队的热闹有点像现今的人才市场。那些田多、劳力少的生产队,才高兴接纳牛高马大的男知青。
其他文献
中国的皇帝们,虽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却不少,50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超过80岁的只有五位,即乾隆皇帝(88岁)、梁武帝萧衍(85岁)、女皇武则天(81岁)、宋高宗赵构(80岁)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镏(80岁)。就宋代而言,70岁以上的皇帝,独赵构一人。   谈到赵构的长寿秘诀,除了体质好、爱书法、因失去性功能而远离女色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痴迷补肾。   赵构是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