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下的和谐校园

来源 :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q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江苏省“四星级”和高水平示范性中等专业学校。在学校核心文化的引领下,学校坚持以教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扎扎实实抓规范,实实在在搞教育,理直气壮求质量。这里有最务实的干部队伍,他们有思想、有能力,肯做事、会做事,搭台补台,务实高效;这里有最和谐的教职工团队,他们谦虚厚道,爱岗敬业,博学多识,业务精湛,团结协作,关爱学生。对学生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严抓学生的行为规范,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管教结合,边管边教,严慈相济,铸成学生文明礼貌、积极向上、虚心好学、沉稳干练、知恩感恩的优秀品质。以“办溧阳人民最信赖的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为目标,全方位地打造出一所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生活设施齐全、文化氛围浓厚、教育质量领先的崭新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文化建设引发效应,倍受社会和媒体关注。
  1 着力文化引领树思想
  学校积极打造文化品牌,深知文化是学校之魂(向心力量),是核心竞争力(凝聚力量),是软实力(精神力量),也是硬实力(物质力量)。所以我们学校着力构建和挖掘“包容向善、积极进取、务实求精”核心文化;在核心价值观“尊严、发展、幸福”的指向下,追求教师的尊严幸福、学生的尊严幸福;在校训“德行、责任、能力”的指引下,注重自身修养,努力提升人格魅力,培植阳光心态,增强组织纪律观念,提高行政执行力,我还记得陈校长用“巴结”、“厚道”、两个关键词对学校行政团队作出“认真”、“务实”的肯定评价,陈校长报告还指出学校德育的重要性,在构建和挖掘学校文化,营造文化氛围,学校教学工作和学生素养的提高,是发展生存的基础,是尊严、幸福的保证。这一切都是全面提升学校发展和办学水平,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为学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底蕴基础,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思想。
  2 领会文化内涵见行动
  学校大力构建和挖掘校园文化建设,倡导学校发展需要氛围管理,需要价值引领。干部培训班营造氛围,开学典礼营造氛围,宣传牌营造氛围,广播讲话营造氛围,行政巡查营造氛围,学生仪容仪表营造氛围,名人警句营造氛围,集体就餐营造氛围……,这一切的是有效的营造氛围,是贯彻“氛围管理是最有效的管理”原则,是我们全体教师和学生领会学校文化内涵的方式之一。牢固确立“尊严、发展、幸福”的核心价值观,要把“尊严”作为一个人获得发展、追求幸福的重要基础,同时作为衡量“幸福”的标杆;“包容向善”是做人的品德与规范;“积极进取”是一种人生态度;“务实求精”是工作的目标与追求。所以我们要在工作中认真领会文化内涵后积极推进文化自觉行动,在工作中要注重细节,一丝不苟,我们要能坚持做到每天多付出一点,每件事多考虑一点,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有布置、有环节、有检查、有考核,努力做到最优,力争做到极致。只有在工作中做出成绩,才能赢得尊重,获得发展,才有真正的“幸福”。
  3 学习文化包容推自觉
  学校文化是一种土壤,是一种氛围,一所学校有生命力就是靠自身的学校文化特色。它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和品牌,有利于提升学校对社会的辐射作用和功能,有利于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软实力。文化包容对于溧阳中专尤为重要,几年来,职能部门办学相继整合并入,由于历史的差异、规模的差异和性质的差异等因素的存在,参与合并学校各自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学校文化,组入新学校过程中,迥然不同的文化要求变为一体。为此,学校行政人员要积极引导和塑造组入学校师生员工的忠诚感和对新的学校的认同度。在包容多元化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使组人师生形成新的归属感和对新学校的集体认同感。使不同的成员团结到同一面旗帜下,并产生主人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学校文化渗透在人的心灵深处,是无声的熏陶和同化。我们要以精神文化引导人,以环境文化熏陶人,以制度文化激励人,以行为文化培养人,让核心文化精神内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观念、目标与追求,成为学校的行动纲领,并且外现为每个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文化自觉就是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遵守规范、按章办事、注重细节、勇担责任、多做一点、反省思考,使自己变得聪明。感受到能力的展示是尊严,能力的展示是幸福,能力的展示是发展,学校创设条件让每一个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中有展示能力的平台,让每个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与专业发展步调一致,只有立足本职岗位推进自觉执行,务实求精,在平凡的岗位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推动学校的发展。让每一个教师都有一个空间,为每一个教师搭一个平台找准自己的目标,展示自己的能力,赢得幸福。
  正是在学校核心文化“包容向善、积极进取、务实求精”精神引领下,不断提高精神动力,落实有效责任,突破工作方法,形成教育合力,使得学校氛围、学生管理、教学管理、专业成长都有质的飞跃,一所在文化引领下的和谐校园必定得到溧阳人民的肯定和赞誉。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主要是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如何才能实现,最终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分别从课堂构思要“新”,问题设计要“巧”、教师精彩的朗读指导,可给课堂锦上添花和恰当不失时机的课件展示,可称得上课堂“催化剂”三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我们语文课堂模式是由导入一检查预习一展示目标一整体感知探讨内容  品位语言拓展延伸。尽管有些老师认为这样的结构安排斧斫的痕迹较
期刊
摘要 创新精神的基础是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方式。如何利用教学内容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是笔者研究之重点。为此本人从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自身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的途径。  关键词 批判性;数学;独立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常存在着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教师注重原理和概念的推断和传授,要求学生记住相关的公式、原理、定理或推论,而较少去引
期刊
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明确它的概念和特点。创造性思维是创见的思维,它具有非逻辑性、求异性和发散性等特点,在新课程下理念下,就其特点而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1、教师要善于避开思想定势的方向,善于从侧向或逆向设奇想、出奇问,让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跨入创造性思维的坦途。一般来说,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提问,可以利用思维定势加速理解。但如果每章每节都采用同一程式直奔
期刊
摘要 本文针对学生的名篇名句默写之所以失分的原因,通过对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和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总结。提出改进的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以此能提高学生的默写能力。  关键词 名片名句默写;失分原因;如何改正  “名篇名句默写”是增强学生语言感悟力,丰富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终生受用的东西。近几年高考中这部分试题仍在逐步提高,从4分到6分,
期刊
让我们了解我们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让我们共同关注,爱护并拥有它。  1 让地球更绿,我们就要特别关注森林与草原。凡是有森林的地方,一般不会发生洪水,更不会遭受风沙的侵袭。解决措施,禁止滥伐森林,积极种林造林,退耕还林。以林业来说绿色经济的关键是加速林业发展,林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的主体,是维护生态平衡的核心。过去林业是以生产木材为主,现在必须转变生产为主,加速林业发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期刊
《那树》是咏物寄意的代表作,写的是一棵历经沧桑却仍以华盖般的浓荫供人乘凉的都市老树,不是自然枯萎,而是被定为“妨碍交通”罪,惨遭连根拔除。这篇散文的主旨,《教师用书》说:“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认为本文意在“敬重
期刊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學习是以小组交流的形式,通过小组成员互动交流,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整合出小组成员共同存在的问题并得到及时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便于操作、效果较好的课堂教学方式。老师要巧妙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建立
期刊
摘要 训练式教学既肯定启发式教学的积极性,又肯定注入式教学还有用的成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一种训练的过程——学法训练,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训练的过程——用法训练。  关键词 训练;技能;启发式;思维逻辑  什么是训练式教学?简单讲,它就是像体育训练运动员那样地进行教学。讲详细些,就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首先要以训练为出发点,根据认识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期刊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一般来说,人都要面子。要面子就是想听好话、受表扬、得奖励,但是,表扬奖励也不是万能的,要适时、适中、适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1 表扬奖励要适时  记得那是十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校老师观看了周宏教授关于赏识教育的光碟后,一位教师认为受益匪浅,想即刻付诸实践,希望能立竿见影。回到家里,正好看见读五年级的儿子在写作文,他便大加赞赏:“儿子,你的作文写得太精彩了
期刊
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前所未有,但是,全社会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却并未随之提高,指责声不断,教育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当然,也难怪公众诟病,目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依然沉重,教育收费问题也时不时见诸报端,怎能让公众满意?于是,大家困惑了,教育究竟怎么了?教育应该是什么,教育应该怎么办,教育的方向在哪里?一些教育专家和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向身后,试图通过寻求教育的原点把握教育的本质,解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