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悲壮的生命赞歌

来源 :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hn7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树》是咏物寄意的代表作,写的是一棵历经沧桑却仍以华盖般的浓荫供人乘凉的都市老树,不是自然枯萎,而是被定为“妨碍交通”罪,惨遭连根拔除。这篇散文的主旨,《教师用书》说:“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认为本文意在“敬重生命”。
  《那树》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在单元提示中,编者这样说“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描写生命,讴歌生命进文学作品的主题。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可见编者把这篇散文安排在这一单元,也是从“讴歌生命”这一角度出发的。
  这里有对“那树”生命玩强的赞颂。
  这棵树有玩强的生命力。“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當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但他生机勃发,“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摇,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
  尽管生存环境在不断恶化,那树的命运令人担忧,但他生死不变本色。在“大树在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包围之下,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底下”情况下,“它仍在雨后显出葱茏滴翠,绿得深沉”;“在比猫步还轻的毛毛细雨中,酝酿着诗意”。在“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的情况下。“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即使尸体被连夜肢解,第二天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子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他只能“效死”于泥土,“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因为他铭记上帝的告诫:“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即使树根被挖时他还很坚固,以致“有人怀疑已死为朽之木还能顽抗”。
  这里有“那树”对生命的呵护。
  是人们面临灾难的心灵慰藉。“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摇,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可是,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式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柱香呢!”
  给酷暑难耐的路人清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荫”。
  让急于安家的鸟儿栖息。“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儿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温馨浪漫的情侣方便。“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那树可以真是可爱、可敬,有性有义之至了。
  对丰厚殷实大地关爱。“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的向外”。
  让无家可归蚂蚁安身。直到临死时,实在保护不了蚂蚁,才“将自己的灾祸告诉体内的寄居者”,让他们走开,“那天,清道夫看见“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
  还有对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
  这树死得冤枉。“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这是何等荒诞。
  这树死得玩强。“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只有“与树为邻的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气,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气喘病”。
  这树死得肃穆。“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根被挖走的“时间仍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谁又能说这一幕不是惊天地,泣鬼神呀。
  更有对人类无性戕害生命的批判。
  在砍伐大树的时候,刽子手们丝毫没有顾及老树的叹息声,他们干得干脆、利索,没有给大树留一点复生的希望。“两星期后,根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成陷阱,切段所有的静脉动脉。”人类屠戮自然生命竟如此残忍,都能够给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可见作者对于伐树人是何等的愤恨。
  如此玩强,如此有情有义,如此可亲可敬的那树倒下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这留给人类太多的深思。树是有生命,它有自己的人格。任何生命的死亡,都是令人痛心的,我们要尊重任何生命存在的形式,善待生命,敬重它们,也就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
其他文献
爱是看不见的语言,爱是摸不到的感觉;爱是我们小小的心愿,爱是每天多付出一点点;让爱传出去,它像阳光温暖我和你……  ——题记  一个班级里,由于智力和后天的努力程度不同,家庭教育不同,学生学习的方法不同,总会造成了学生成长之间的差距;对于不听话,不好好学习的学生,老师总是担心会拖班级的后腿,导致不时地感觉压力很大,偶尔还会对学生发怒。有时错误的以为在课堂上大声呵斥,这样做会在全班起到震慑作用,却忽
期刊
不等式恒成立,求解参变量取值范围的问题,由于集不等式、方程、函数知识于一身,可以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因而,在高考中备受青睐,本文从构造直线人手,给出破解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几种简便且有效的思維策略,用以抛砖引玉。
期刊
摘要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围,它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统整为表征的文化系统。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特定性,而校园又是提供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能的重要条件之一,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一个国家教育的好坏直接导致这个民族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校园建设;物质;精神;制
期刊
摘要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中学生教学课堂上师生是是一种双边的互动的教与学的关系。其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如何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增进师生间的情谊,促进师生教与学上的共同进步,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本人认为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负责人的教师需要在熟悉、掌握中学生心理活动及其具体行为表现的基础上可以巧妙地借助良好的教学语言来达到以上的目的。  关键词 中
期刊
1 重视干擾帮倒忙  命题人为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变能力,经常设置一些“陷阱”来干扰对问题的思考,不少学生对此非常重视,利用这些信息去答题,结果恰好进入命题人的圈套内,因此在审题时必须细心,要排除干扰因素,提取有用的信息,才能正确解答。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是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如何才能实现,最终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分别从课堂构思要“新”,问题设计要“巧”、教师精彩的朗读指导,可给课堂锦上添花和恰当不失时机的课件展示,可称得上课堂“催化剂”三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我们语文课堂模式是由导入一检查预习一展示目标一整体感知探讨内容  品位语言拓展延伸。尽管有些老师认为这样的结构安排斧斫的痕迹较
期刊
摘要 创新精神的基础是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方式。如何利用教学内容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是笔者研究之重点。为此本人从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自身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的途径。  关键词 批判性;数学;独立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常存在着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教师注重原理和概念的推断和传授,要求学生记住相关的公式、原理、定理或推论,而较少去引
期刊
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明确它的概念和特点。创造性思维是创见的思维,它具有非逻辑性、求异性和发散性等特点,在新课程下理念下,就其特点而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1、教师要善于避开思想定势的方向,善于从侧向或逆向设奇想、出奇问,让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跨入创造性思维的坦途。一般来说,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提问,可以利用思维定势加速理解。但如果每章每节都采用同一程式直奔
期刊
摘要 本文针对学生的名篇名句默写之所以失分的原因,通过对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和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总结。提出改进的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以此能提高学生的默写能力。  关键词 名片名句默写;失分原因;如何改正  “名篇名句默写”是增强学生语言感悟力,丰富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终生受用的东西。近几年高考中这部分试题仍在逐步提高,从4分到6分,
期刊
让我们了解我们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让我们共同关注,爱护并拥有它。  1 让地球更绿,我们就要特别关注森林与草原。凡是有森林的地方,一般不会发生洪水,更不会遭受风沙的侵袭。解决措施,禁止滥伐森林,积极种林造林,退耕还林。以林业来说绿色经济的关键是加速林业发展,林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的主体,是维护生态平衡的核心。过去林业是以生产木材为主,现在必须转变生产为主,加速林业发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