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来源 :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l990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一直是中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2006年初,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本文分析了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和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 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
  
  一、文献综述
  (一) 盈余管理的概念
  在学术界,盈余管理是一个有着2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目前还没有规范的界定。美国会计学家雪普(1989)曾经在“盈余管理的评论”文章中提出:盈余管理实际上就是旨在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而另一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1997)在其所著的《财务会计理论》书中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Healy和Wahlen( 1999) 认为,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运用会计手段或安排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 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会计数据为基础的合约的结果。
  随着人们对盈余管理认识和研究的深入,盈余管理有了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概念。本文把盈余管理界定为企业的管理者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手段以达到期望报告盈余的目的和行为。
  (二) 国外关于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研究
  国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Elliott(1988)等研究了1982-1985年间进行了资产减值的240家公司,发现39%的公司在公布减值的当年发生了最高管理层的变动。Chen(1991)以1985-1986年间采用完全成本核算的石油公司为研究的样本,研究结果发现有22家公司提前确认了资产减值,其中的17家公司在计提减值前就已经发生了亏损。Francis等(1996)以1989-1992期间发布资产减值信息公告的674家美国公司为研究样本,结果发现资产减值的规模与管理层的变动和公司的减值历史成正相关。Linda ,Zucca和Campbell(199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存在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大洗澡”和“利润平滑”的盈余管理行为。许多实证研究证明,上市公司确实存在运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
  (三)国内关于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研究
  国内对资产减值的研究起步较晚。近些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关注逐年升温。研究普遍表明,上市公司存在避免ST、配股、扭亏等动机从而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薛爽、田立新、任帅以2001—2003年间的A股亏损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亏损公司是如何利用八项准备计提进行盈余的。结果表明,扭亏的上市公司在亏损的当年多计提减值准备,在扭亏年度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以达到调高利润扭亏为盈的目的。扣除准备计提的影响,扭亏的公司中将有72%以上不能扭亏。
  赵春光以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2002年到2004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减值前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了避亏会转回资产减值,若无法用此方法避免亏损,则会选择计提资产减值进行“大清洗”,为来年的盈利做准备。(2)减值前盈利的上市公司为了平滑利润或盈余增长的目的,也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李书锋、黄艳、李孟青通过新资产减值准则颁布前后上市公司计提和转回各项资产减值的对比,对上市公司在新资产减值准则颁布后可能出现的新盈余管理手段进行探讨。数据表明在利用长期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被限制后,公司更倾向于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
  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则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新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颁布,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则的主要变化以及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针对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不完善处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二、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则的主要变化
  (一)扩大了资产减值准则的适用范围
  旧会计准则规定了计提坏帐、存货跌价、短期投资跌价、长期投资减值、委托贷款减值、固定资产减值、无形资产减值和在建工程减值等八项准备。新准则在旧准则的基础上新增了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同时对一些特殊资产的减值,如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金融资产、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等资产进行了特殊的说明,使得资产减值的范围更加全面。
  (二)明确了资产减值确认的时间
  新准则规定存在七种迹象表明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应当估计其可回收金额。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同时,新准则明确了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三) 规定了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这里所说的资产减值准备主要是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按成本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长期性资产的减值准备。而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的减值准备,如有证据证明该资产的减值因素已经消失,那么减值金额可以在原来计提的金额内转回。
  (四) 引入了资产组和总部资产的概念
  新会计准则中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旧准则要求资产减值准备都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而实务中许多资产并非独立使用,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这导致单项资产无法确定可回收金额。新准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同时,新准则还引入了“总部资产”的概念。企业总部资产包括企业集团或事业部的办公楼、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等资产。总部资产的显著特征是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而且其账面价值难以完全归属于某一资产组。有迹象表明某项总部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企业应当计算确定该总部资产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然后将其与相应的账面价值相比较,据以判断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
  (五)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
  新准则规定用资产的可回收金额是否低于其账面价值来作为资产减值计提的依据。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同时,对于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新准则中规定只要有活跃市场且公允价值可以被可靠地计量,就应当以公允价值为依据来确定商誉的减值损失。
  三、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一)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盈余管理有抑制作用
  1、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大大缩减了利润操纵的空间
  新准则规定,对子公司及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商誉等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除非处置资产,否则不得转回。此外,虽然新准则允许流动资产减值的转回,但也要有适当的证据,否则要按重大会计差错来处理。这项规定是为了避免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所作出的改变。对于抑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2、会计期末计量尽量客观,计提时间明确,降低了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例如,新会计准则规定,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其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料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或以一般的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这里所说的合同价格和销售价格都是有相对客观的依据,从而降低了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同时,根据新准则的要求,企业在对外报送的季报、半年报时均应按照准则的规定判断是否存在减值迹象,以便确定是否应该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这样可以抑制上市公司季报、半年报中不计提而在年报中一次计提的现象,有利于投资者更加清楚的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
  3、减值准则披露要求进一步完善
  新准则改变了我国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对资产减值信息的流于形式的简单披露,除了要求披露当期确认的各项资产减值损失金额、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和每个报告分布当期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还要求发生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导致每项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原因和当期确认的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等。
  (二)现行资产减值准则仍存在不足,为企业留下了盈余管理的空间
  1、可回收金额的确认困难
  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其中公允价值、预计未来的现金流量、折现率都很难取得客观的数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2、减值迹象的判断有很大主观性
  虽然资产减值准则给出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具体判断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例如,第二条减值迹象的判断标准是: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这里所说的“重大变化”,常常要依附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3、资产组的确定比较困难
  当企业有较多产品和较多的生产线时,资产组较难确定。对于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资产组更加难以确定,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4、禁止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不利于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同时也无法完全避免上市公司对利润的操纵。
  上市公司很有可能对不能转回的项目不计提或者少计提,在可以转回的项目中多计提来调节利润。同时,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调整折旧额或者处置资产转回减值准备也可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目前建立合理的董事会结构,各个部门各尽其职,这样才能起到约束和监管的作用,企业在执行资产减值准则的过程中,要征求具有会计专业知识的独立董事、企业内部审计委员会和外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确保企业提供会计信息质量。再有,明晰产权,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管理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挂钩,同时建立经理人市场,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也可以增加管理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责任,有效地预防其利用资产减值等手段操纵利润,侵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加强外部的审计监督
  资产减值准备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依据有关因素人为做出的估计,通常存在较大的利润调节空间。通过加强独立审计准则的实施力度,明确各项减值准备的具体审计程序,可以有效的减少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三)进一步加强信息市场、价格市场和资产评估体系的建设
  完善信息市场、价格市场和资产评估体系有利于企业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市价得以公正合理的确定和公开。然而,目前我国的资产信息市场、价格市场和资产评估系统尚不健全。为此,国家应该逐步建立起各行业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定期公布有关资产的价格、信息资料,从而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章可循,减少资产减值会计中的主观因素,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缩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利润操纵的空间。
  (四)加强会计准则的建设
  新准则虽然相当于旧准则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改进,有利于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在未来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改中,应关注公允价值的规定、资产组的确认等问题。同时,应注意削弱公司考核评价指标与资产减值准备之间的联系,进而弱化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动机。
  (五)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资产减值准则中的许多方面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经验,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例如: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组的划分、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等等。因此,我国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使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会计人员应当认真学习新会计准则,以应有的执业谨慎态度开展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会计研究. 2006(3)
  [2]]薛爽、田立新、任帅:八项计提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
  [3]李书锋、黄艳、李孟青:资产减值准则变动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财会通讯 2009)
  [4]沈烈、廖育娟:基于资产减值的盈余管理影响分析,财会通讯 2009年第4期)
  [5]余志虎、马伟丽: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会计之友2009年第一期下)
  
其他文献
2011年9月,深圳市住建局印发了《关于深化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改革试行评标定标分离的通知》(深建市场〔2011〕206号),一纸文书率先开展了以定性评审、评标公开、评定分离为特色
期刊
恋爱N年结婚N年,你花了无数精力和心血,终于将他从最初的毛糙男孩打造成了理想丈夫.眼看他事业有成,举止得体,风度沉稳,你心里充满了无比的喜悦.
到26岁时,我已经做了5年的职业商人.闯荡商海的坎坷经历使我逐渐培养出一种品质--主动出击,大胆冒险.这不仅让我赚得一笔足以使我跻身中产阶层的物质财富,而且使我在追逐爱情
目的:分析灌南县2010--2017年男男同性恋者梅毒螺旋体抗体与HIV抗体检测结果.方法:对灌南县2010--2017年4260例男男同性恋者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并对其行血清检查,分析梅毒螺
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在我国从无到有,经历多年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但由于招投标制度不完善,市场不统一,投标制度诚信缺失,相关权利主体权责不统一等原因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下管理者从财务信息反映的广度、深度及时效上对其客观性、明晰性、相关性和及时性等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阐述了如何运用互联网实现这些要求:在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前提下建立财务审核、会计核算、全面预算和绩效考核等财务体系并关联它们的逻辑关系,然后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及其“复杂信息软件化处理、无时空限制互联互通、高效率快节奏传递”等功能手段,来实现管理层对财务信息的要求。  【关键
这家广告策划公司新分来一个大学生,办公桌就在她的对面,看见文件夹缝隙中她苍白却美丽的脸,他把嘴咧得大大地说,“嗨”!
成功不只是要善于抓住机会,而且还要善于放弃诱惑。1998年,著名作家毕淑敏成了心理学的研究生。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到了2003年7月,离拿到心理学博士学位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摘 要:面对经济与技术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已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面对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与冲突,管理者需要理解跨文化管理的内涵,清楚文化差异从何而来,并合理整合不同文化实现有效的跨文化管理。  关键词:文化差异 跨文化管理 全球化经营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逐步形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新产品、新市场不断涌现。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资金、技术、管
摘 要:政府会计是以政府整体和政府机构为主体,以政府及政府机构的财务活动为核心,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及地方政府业务活动的营运情况,对政府在预算执行阶段发生的财政交易、财政收支、经费收支、业务收支活动及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进行确认、记录和报告,提供反映政府单位受托责任的会计信息,以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社会和政治决策的会计体系。随着预算会计环境的巨大变化,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国库收付制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