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与手工艺的五种区分

来源 :民族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3246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与手工艺具有五种区分方式,即本体区分、目的区分、过程区分、语义区分和语境区分.从本体上说,以是否存在物质与形式之别进行区分;从目的上说,以是否以自身为目的进行区分;从过程上说,以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强调技艺进行区分;从语义上说,以是否具有语义性质进行区分;从语境上说,以所属世界的不同进行区分.它们分别是从形式、活动和意义角度进行的区分.两者区分的哲学根源在于身心二元论,社会根源在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化.
其他文献
鲁迅对于"光"一直有着独特的关注,学界对此探讨并不深入."光"之于鲁迅不仅是一种文学意象或风景,更直接牵涉到其对于如何在现代转型时期的中国安置自身主体的思考.早年的鲁迅为"光"赋予了一种"群之大觉"的理想信念色彩,但这种理想却未能持续,因为他一方面感受到"光"的窥视性,一方面在身处绝望逆境时又借助"光"来展现自身与外界现实间保持的距离,这为他寻找主体的安置带来了相当的分裂焦虑和伦理焦虑.鲁迅以对"复仇"的深刻思索来应对这些焦虑,也可以视作对早年充满理想信心的"光"的"回心"与调整.
作为一个在全世界大学知识生产体系中具有稳固而独特位置的学科,比较文学的方法论之根却仍然不够牢靠;比较文学的固有界定无法完满地解决现代思想界提出的"他异性"难题,故学科理论建设在西方已经长时间地陷入停滞状态.这一状况既是一个挑战,同时也给我国比较文学学者提供了与西方学界并辔前行,甚至率先突破的机会,而国内外比较文学界所长期轻忽的"平行研究"正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突破口.本文以"不—比较"的观念为切入点,对"超越比较"的平行研究方法论及其主要蕴含和运作机制进行探索.
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现代认识经历了从遗物、遗产到活化的非遗这样一个进程,但传统文化如何活化传承,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难题;历史遗存需要通过情感体验和意象建构的审美活动唤醒记忆以活化,即从史学走向美学;非遗美学是对民间文化审美价值的发现,意义在于使民间文化遗产在审美中复活,发掘传统生活技艺的诗意内涵并回归当代生活.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系统论述了"风骨",遂使其成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最富生命力的范畴之一;然而因其语义浑融缠夹,又成为中西诗学中难以通约的范畴之一.将"风骨"置于海外言述场域,wind and bone,sentiment,animation等文化简化主义的诸多误读导致译语贫困化,宇文所安所言的"话语机器"则是一种现代理性立场的独断指认.中国文论范畴的海外译释应建基于充分解会其语义内涵和逻辑关联,在获取本义的基础上推阐新义.由此,多重定义法不失为兼顾原典经典性和译本可读性的外译良策.
小松和彦是当代日本妖怪研究代表人物,他以柳田国男的妖怪学为起点,借鉴了宫田登等都市妖怪研究的成果,提出了"新妖怪学"的构想.小松认为,妖怪来源于人们的警戒心与不安,是不被祭祀的"神".妖怪包含超自然的现象和存在,出没于非日常的异界,现身于包括村落、城镇和都市的"生活社会"中.小松的新妖怪学旨在通过妖怪的变化探究日本社会文化和宇宙观的变迁史,并揭示出其背后不变的日本人固有的信仰,以及区分自我与他者的精神结构.所以,他的妖怪学实质是研究"人"的学问.
《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是国际上第一部叙事理论百科全书,其中部分内容涉及中国叙事传统和叙事理论问题.编撰者以"今西"所确立的叙事学知识体系为基础,关注到了"非西方古代"叙事资源中的"差异"或特色之处.对"中国叙事传统"的介绍侧重于汉学视角,聚焦口语/书面、历史/叙事等问题,表现出编撰者个人的学术偏好;中国叙事理论的呈现形态多样,既有从非西方古代叙事理论的角度对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的介绍,也有从西方叙事理论的视角对中国叙事特质的发现,还包括中国学者对当代叙事理论知识体系构建的贡献.
对于人文纪录片与人类学影像这两种似乎判然有别而又彼此关联的话语类型,做太明确的区分有没有必要?从学科属性上看,"人文"是个太宽泛的词,"人类学"也不一定只是"科学".从叙事方式看,梅索斯"墙壁上苍蝇"式的拍摄未必"客观",把镜头转向自我未必"主观".从作者及作品看,人文纪录片未必不涉科学,民族志影像也有多种面孔:有的强调科学性,有的强调人文性;有的是局外人角度的"客观"记录,有的是局内人主体性的描述;有的拍成论文,有的犹如故事片;有的第三人称冷冰冰一本正经,有的第一人称带着体温和感情……所以,以人和问题为
清末民初时期的语言文字变革,从晚清"国语运动"的个人倡导,转向了国家层面的推动,重视标准语音与汉字造成的"国语统一",相对忽略"声音"主导的"语音中心主义"的"言文一致".这就形成了中国现代的言文关系:统一的汉字仍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书写符号,具有统一标准语音的汉语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共同语,汉字与汉语并不是由先导的"声音"联结,汉字形体仍具有超越"声音"的意义——此乃"国文"与"国语"观念的基本型构.清末民初时期现代言文关系的确立,也理顺了日后五四白话文的言文关系,客观上为五四白话文迅速的勃兴与成功奠定了基础
谢冕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诗评受到的关注度不高.其早期诗学承续经典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之特质,也是对于"五四"资源的继承.谢冕构建了两个诗学结构:激情-形象-再现的诗学评价结构和激情-形象-寄托的诗学发生结构.他的诗学结构之中心,是针对20世纪50—70年代诗歌理论的局限,由此产生了借鉴边塞诗、少数民族诗歌以及国外诗歌的倾向.他早期之回到"五四",也是因其彼时重视对国外诗歌借鉴之结果.
“反封建”和“反抗绝望”是解读《祝福》的两种通行思路,但从作为“真问题”的“祥林嫂之问”入手,或可另探新途.《祝福》的第二次“归乡书写”开始了鲁迅既批判传统,又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