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学法指导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y9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化课堂示范指导,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更有效地“自得”“技能”。只有语文教师能转变观念,变“单纯教知识”为“主要教方法”,变“以讲为主”为“讲练结合”,遵循规律,把所教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接起来,并进一步优化示范过程,才能在落实“教是为了不教”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的语文教学新境界。
  语文教学 课堂指导 教学实践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一辈子独自看书作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叶老的名言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然而,“教”什么和怎样“教”才能达到“不教”的目的,无疑是问题的关键。
  一、“授之以法”是根本,寻求规律是前提
  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教什么才能达到“不教”的目的,还得从语文教学实践谈起。
  学法的纷繁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就是教什么样的学法,才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要教学法,首先要寻求认识和运用知识的规律,只有合乎所教的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规律的学法,才能进行有效的能力训练。如果剖析一下语文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就容易看清这个问题的关键。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先要获得语文学习的规律性的知识,掌握学习与运用知识的方法,再运用这些规律性的知识与正确的方法,在读写听说等训练中去获得新的知识,形成再学习的能力。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在于把语文知识和学习、运用知识的方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在训练、反馈、再训练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形成能力,渐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学双方这样的活动,才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能力形成规律。从方法论的角度来审视以上语文教学实践过程,可以看出,师生之间不外乎涉及“知识、方法、能力”三个认识实践对象,这三者之中,“知识”与“方法”是教师可以直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达到“知”和“懂”的,而“能力”则是不能传授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能力无从谈起;有了知识,还必须经过“技能训练”这个中介,才能转化为能力。没有严格的系统的反复的训练,就难以造就较强的语文能力。“知识”与“方法”又是贯串于技能训练始终的。要让学生“会”,只有在学生“知”和“懂”的基础上,经过老师指导,让学生试着去反复运用自己已“懂”的东西,在实践中由熟生巧,才算“会”了。拿一堂语文课来说,只有这三个阶段都得到了相应的合理的体现,才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能力形成规律,而对学法和学法指导的要求,正在于此。因此,教师最重要的是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研究教学,所教给的学法,必须符合所教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规律。
  综上所述,在语文学法指导中,教师教给学生的学法,必须是合乎所教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规律精要、好懂、实用、易行的。课堂学法指导,亦须如此。只有这样,“授之以法”才有正确的前提。而如何寻求规律并合乎规律,这是课堂学法指导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优化示范引导,“教是为了不教”
  学法怎样教,课堂学法指导怎样进行,才能更有效地达到“不教”的目的?
  我们知道,示范模式的特点,就是教师演示出来让学生看,使学生生与俱来的模仿本能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作用,有效地达到掌握学习的目的。这种模式是古老的,却又是实用的。古今各类教练,无人敢废此法。中学数理化生体音美等学科的教师都非常重视示范指导模式,语文学科也较多地运用在朗读教学上。其实,这种模式可以在语文学法指导中广泛而有效地运用。
  优化示范模式,不仅要体现在起始的演示上,还要体现在能力训练的全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从教师的演示中得到懂得知识与方法的快感,还要让学生有首次驾车上路那样的实习感,在实习中能不断看到教师的示范而纠正偏差,得到满足,获得长进。
  优化示范模式的目的在于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模仿本能,最终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的境界。叶老说过,“而在导之者,胸中存成算。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这个“成算”,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灵活运用演绎法、归纳法、综合法等不同的方法优化示范模式的步骤,提高学法指导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生如何写绘景状物的片断作文时,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将学法指导的示范模式确定为“用例感悟——推导方法——演练验证”三个步骤。操作过程是,首先以教材朱自清的散文《绿》为例,体会梅雨潭“绿”的美,抓住梅雨潭水的水态、水波、水光、水色、水质等,带领学生一道感悟与分析绘景状物应该写什么和怎么写。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写作要领分别用短语归纳,并用投影仪打出“学法歌诀”:“绘景物,抓特征。定视点,按序陈。视、听、感、色、形、声,多联想,状其神。”并将此歌诀学法的内涵和我自己运用它的心得介绍给学生,以便学生确实明了此法。至此,完成了方法推导的步骤。有了这个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后,最后进入“演练验证”阶段让学生实习此法,写《家乡的水》片断不少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了,点几个人起来读读,倒也像模像样的,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此时,笔者就学生作文中的语句,用发散思维法为学生“示范”想象和联想,课堂气氛更活跃了。于是,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增写150字。再次交流时,“佳作”增多,临下课还有学生跃跃欲试。有效的示范指导,对于学生“一辈子独自看书作文”不无禅益。
  三、结语
  郭沫若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大脑去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郭老把这种教育称之为“使他自得”。吕叔湘先生也说,“学习语文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优化课堂示范指导,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更有效地“自得”“技能”。只要语文教师能转变观念,变“单纯教知识”为“主要教方法”,变“以讲为主”为“讲练结合”,遵循规律,把所教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接起来,并进一步优化示范过程,就一定能够在落实“教是为了不教”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语文教学新境界。
其他文献
当前社会,物质丰富,而传统文化日趋衰落,人们道德失范,精神空虚,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备受冲击。番禺区石楼镇赤岗小学站在历史和现代的交汇点,回到传统文化的源头,去寻找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独具匠心地提出了“立仁”学校文化,重新绽放“仁”的光辉,也为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找到归宿。立仁价值学校文化朱永新教授说:“我们之所以关注文化,不仅是新教育自身理论建设的需要,也是在全球化语境中文化的貌似繁荣而实质缺失的
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课堂,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也为
信息技术课具有其显著且独特的特点:技术应用性、变化性和社会时代性。它的本身特点要求其教学方法不能完全应用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拥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因此对于信
摘要:数学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是作为实践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现在新型的数学考题,也都为“创新教育”的数学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指引。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    从新型试题与以往试题对比分析上可以看出,新试题越来越侧重于对学生数学知识理解及知识运用能力的测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熟练程度的检查。同时许多应用题在解法空间
近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由于教学模式滞后,招生形式严峻以及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及学生整体素质原因等现象的发生严重制约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该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改革的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新课改自2002年起,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我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制度下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招生规模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英语文章的写作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体现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大量的词汇、短语、句子等,同时还要尤其注重语法问题。这都需要学生在平时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和锻炼。  高中英语学习能力写作训练在当前的英语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始终无法达到更高的水平,其写作能力还是偏低,其中有两大主要因素,第一个是学生在写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也是一个班级的心力量。班主任管理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以及凝聚力。新形势下,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使得班主任管理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因此,班主任管理必须讲究管理艺术,本文立足班主任管理经验,介绍了新形势下的班主任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管理艺术 班主任管理 策略  新形势下,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