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黛西?米勒》中的国际主题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ang_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亨利·詹姆斯以国际主题享誉世界,被称作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先声,是十九世纪英美文学界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之一。其早期作品《黛西·米勒》是国际主题小说的代表作,关注点是欧美文化之间的关系,发表于亨利·詹姆斯创作的第一阶段,是一部备受争议的小说。年轻美丽的姑娘黛西·米勒在那个顽固僵化死气沉沉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美国做派,遭人非议,最后悲惨死去。该小说的成功之处除作者的语言精妙和叙事技巧娴熟,关键在于思想精髓。本文通过《黛西·米勒》中描述的欧美文化冲突探讨亨利·詹姆斯的国际主题以及国际主题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主题;黛西·米勒的悲剧;文化冲突
  作者简介:王梦梦(1993.4-),女,山东省青岛市人,辽宁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1
  亨利·詹姆斯的国际主题以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冲突为中心。詹姆斯作品中欧洲人更关注的是艺术,他们比美国人更有教养,更了解社会形势的微妙之处。古老的欧洲大陆经历过各种社会制度形式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他们的生活受到一系列严格道德规范的制约。相反,美國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年轻国家,它没有经历过欧洲那样漫长的社会发展。美国人和欧洲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美国人更相信自由、平等和博爱。当被问及与欧洲人相比美国人是怎样时,亨利·詹姆斯说道:“在他们身上只有一个词——粗俗,他们无知、小气、目中无人。《黛西·米勒》深刻地印证了詹姆斯对欧洲人与美国人的不同看法,小说把焦点放在了欧美文化理念之间的冲突上。詹姆斯把美国人作为天真无辜,热爱生活的代表,而把欧洲刻画成一个复杂甚至充满神秘色彩的社会。
  黛西·米勒生活在十九世纪末。此时,欧洲经历了工业革命,步入了蓬勃发展的维多利亚时代。他们礼节繁多,生活精致,同时还拥有丰富的文学遗产。另一方面,美国经历了独立战争和内战,确立了美国宪法。美国人的独特文化逐渐发展成型,他们平等待人,对等级制度没有强烈的执着。在美国所有人都是平等和自由的,与性别和阶级无关,这跟等级森严的欧洲有很大不同。黛西·米勒在某种程度上被亨利·詹姆斯塑造成了美国文化的捍卫者,她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大胆和天真的结合体”。通过她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美国和欧洲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美国人是天真的,反之,欧洲人是世故的。黛西·米勒无视自己与社会下层阶级之间的差距隔阂,为人随和,与她的向导和一个意大利的年轻人相处得很好,时常和他们一起出去游玩。她不在乎欧洲森严的等级分别,她被欧洲上层阶级认为是一个没教养的女孩。在欧洲,天真直率自由奔放的黛西是不被容纳的,欧洲有着悠久漫长的历史,繁杂的礼仪。他们的生活被一系列严格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制约着。
  尽管欧洲文化如此丰富,有时却是非常过于复杂和腐败的。的确,一个典型的美国人会希望欣赏欧洲社会的优雅古老的文化。他虽然在欧洲接受了教育,骨子里还是会有一种来自美国的文化本能。欧洲与美国文化之间存在着极端差距。美国人以天真自然的态度过着自己的生活,而欧洲人则持谨慎而老练的态度。欧洲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吸收了有高雅的文化,但有时他们又世故虚伪。相反,美国人是自私自利的,无辜的,可敬的和坦率的。
  在这个故事的结尾,年轻的黛西在罗马死于热病。但在更深层次上,她的死亡要归因于古老的欧洲大陆和年轻的美国之间的文化冲突与矛盾。黛西本人对欧洲道德社会规范的无知和欧洲社会对黛西美国人的举止难以容忍,使黛西成为这场两种文化矛盾冲突牺牲品。十九世纪末欧洲阶级制度森严,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文中温特伯恩姑姑,是一个典型的贵族,她在欧洲生活了很长时间,逐渐摆脱了美国的文化本能,成为了真正意义欧洲社会中的上层阶级。她瞧不起黛西,谴责她与他人的相处方式。欧洲对女性的歧视也是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当时的妇女在家庭中地位相当低下。妻子被视为丈夫的私有财产,女人不能自由享乐,不能与男人自由地调情,必须严格守护自己的贞操。黛西说:“妈妈不喜欢我和任何一个绅士做朋友。她很胆小,给她介绍一个绅士便大惊小怪。”黛西的这番话让温特伯恩感到相当震惊。再者,黛西严重缺乏文化修养,她对欧洲的文化几乎一无所知。相反温特伯恩却知道很多知识,还接受过良好的欧洲教育。黛西被笑称为“没有受过教育的美国女孩”,这是天真无知的美国人与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欧洲人之间的鲜明对比。
  文化是人类的特有现象,文化的不同正是在于它们创作者之间的差异。丰富多彩的历史、宗教和风俗习惯对文化的发展都造成了重要的影响。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弱点。不同文化之间可以和谐相处,但必然会存在一些互相排斥的内容。亨利·詹姆斯出生于美国,在一定程度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但他又长期居住在欧洲,同时受到美国和欧洲的双重影响。《黛西·米勒》算是詹姆斯表现国际主题的早期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开始初步展现出自己关于欧美文化冲突问题的想法。作品在带给他文学声誉的同时,也为他日后对这一主题的深入发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詹姆斯尤为擅长在他的作品中反映欧美两种文化的差异关系,亦即“国际主题”,他还被赞为“沟通欧美大陆的文化使者”。
  参考文献:
  [1]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M]. 朱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5.
  [2]代显梅.亨利·詹姆斯的欧美文化融合思想刍议[J]. 外国文学评论,2000(1) : 52.
  [3]陈亦燕. 兼容还是拒绝——《黛西·米勒》与文化冲突[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 4) : 40-42.
其他文献
摘 要:《为奴十二年》是美国黑人作家所罗门·诺瑟普在1853年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一部小说,记录了自己坚守尊严,追求自由的不懈抗争。在这部小说中,诺瑟普真实揭露了后殖民时代美国南方小镇上黑暗的奴隶制生活。本文主要以后殖民视角来分析《为奴十二年》中被种族主义权利话语扭曲的黑人形象,揭露白人对黑人的残酷奴役与压迫,以及黑人妇女在种族与性别双重歧视下的边缘生存。  关键词:《为奴十二年》;所罗门·诺
建立和谐社会,是为了实现多年来志士仁人所追求的理想,也是顺应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潮流.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我国新的社会利益格局的形成,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呈现复杂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石河子大学人文社科中青年项目“科尔姆托宾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RWSK14-Y23。  摘 要:科尔姆托宾的短篇小说集《母与子》中,大量描写了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关系问题,其中对于母亲的描写以及母子之间的关系有别于传统爱尔兰文学中的母亲形象以及母子关系。本文特别选取科尔姆·托宾短篇小说《三个朋友》和《长冬》为研究对象,探讨科尔姆·托宾在小说中如何通过与母亲的脱离而后获得重生,来为同性
本文讨论了线性定常多变量系统在时域上用输出反馈配置鲁棒极点的问题。用输出反馈配置极点时,有一些自由度,可以利用这些自由度指定特征向量。本文给出一种数值方法,它用于
新西兰文学的奠基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被誉为“英国的契科夫”和“短篇小说的乔伊斯”。本文将以其短篇小说《陌生人》和《莳萝泡菜》为例,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其作品
摘 要: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在美国文坛甚至世界文坛都享有盛誉。它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幽默。他的著名作品之一《警察与赞美诗》就以荒诞离奇的情节安排、幽默讽刺的语言、出乎意料的结局以及批判现实的主题,充分体现了幽默的艺术特色。让读者在大笑之余深刻地反思社会现实。  关键词: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幽默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摘 要:《红字》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描写了在殖民时期的美洲的作为背景,海丝特与年轻牧师丁梅斯代尔通奸被当众惩罚并戴上红色A字示众。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之间的爱情体现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两人之间的禁忌之恋是他们独立意志的体现,并没有被当时殖民时期盛行的清教主义教条而受限制。本文结合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旨在分析小说中海斯特心理活动及其行为所反映出的人物性格。
为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是每一位独生子女家长的渴求.每个学年的第二学期,被教育界称为考试招生学期-小学、初中入学,中考中招,高考高招.这三项招生工作相比,中招高招还好操作,
摘 要:《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在一九九六年同时获得瑞土以及德国的最佳青少年文学奖,它的插图另外又获得艺术奖。评审给予《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本书极高的评价,并将之喻为结合“图与文”的文学珍宝(林敏雅,2)。本书由43个短篇故事组成,语言质朴,可以说是一本童话故事集。书中无时不表现出德国童话的浪漫主义特点,例如夸张的表现手法和天马行空的文体风格。  本文拟以上述作品为例,结合本书中的部分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