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胆石病108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yuan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胆石病围手术期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108例70岁以上胆石病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其护理效果。结果:108例患者于手术后7~14天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 胆石病 老年人 围手术期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42
  
  胆石病是指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据全国多份调查结果,自然人群中患病率为5.6%[1]。据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胆道结石患者日益增多,约占老年外科疾病的10.72%[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住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胆石症患者共108例,其中男47例,女61例;最大年龄86岁,平均76±3.23岁;行胆囊切除74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34例。
  临床特点:伴高血压20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心脏病15例,糖尿病16例,并发症占61.1%。
  
  结 果
  
  108例患者均在术后7~14天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和家属担心病人年龄大,怕疼痛、意外,怕下不了手术台。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向家属和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耐心、细致地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让相同手术、年龄相当的患者现身说法。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告诉患者手术是在充分麻醉下进行的,手术中不会引起疼痛,术后还可留置自控镇痛泵,以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手术。②术前检查:大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心、肺等重要脏器疾患,且年龄均在70岁以上,故术前要进行全面的检查,除一般手术所需的检查外,要增加肺通气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术前应用长效口服药或静脉应用硝酸甘油﹑硝普钠等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前应用胰岛控制血糖水平,使之空腹状态下<10mmol/L。支气管炎的患者术前要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以免术后咳嗽影响伤口愈合。③手术前1日的准备:根据医嘱做好备皮、药敏试验、必要时配血,教会病人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练习在床上大小便,告诉病人禁饮食的时间。根据医嘱晚9时给予通便灌肠1次,并注意观察灌肠后的效果。注意病人的睡眠情况,必要时使用催眠镇定药,保证患者的休息,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④手术当日的护理:术晨测量病人的体温及血压,根据医嘱留置尿管,需要时留置胃管,注意插管过程中病人的反应,确保胃管留置在胃内。根据医嘱给术前用药,将患者安全交于手术室人员。
  术后护理: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采取不同的麻醉常规护理,给予多参数监护及氧气吸入,根据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流量,选用面罩或鼻塞给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0.5~1小时记录1次。观察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并妥善固定。输液速度不宜过快,对糖尿病病人注意血糖监测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血压高的患者有要用硝酸甘油控制血压。术后卧位:硬膜外麻醉后去枕平卧6小时,全麻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待血压平稳后均可采用半坐卧位,既有利于呼吸,又利于腹腔的引流,减轻腹部伤口缝合处的张力,减轻疼痛,有利于伤口愈合。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地咳嗽、咳痰。取半坐卧位,用双手按住患者的伤口,让患者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屏气3~5秒,然后慢慢呼气且尽量呼尽,第2次吸气后,屏住呼吸用力从胸部咳出,进行短促有力的咳嗽[3]。术后活动 术后当日可让患者床上活动,四肢做屈伸运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2天可根据情况下床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不能下床者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压疮的发生。饮食的护理:术后肠蠕动恢复后,可进低脂全流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术后早期若病人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增多,每小时超过100ml持续3小时以上,或病人出现腹胀伴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表现时,提示病人可能有腹腔内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急救和护理。胆瘘的观察 加强观察,包括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病人术后出现发热、腹胀、腹痛或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胆汁样液体等,应警惕胆瘘的可能。及时处理胆瘘,一旦发现胆瘘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进行相应处理。②感染的预防和护理:遵医嘱术后静滴抗生素。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清洁、消毒腹壁引流管周围皮肤,并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局部干燥,防止胆汁浸润皮肤而引起炎症反应。加强引流管的护理,每日更换引流袋,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引流通畅,避免“T”管扭曲、受压和滑脱,以免胆汁引流不畅,胆管内压力升高而致胆汁渗漏和腹腔内感染。
  出院指导:责任护士于病人出院当日做详细出院指导,如飲食、活动等等,对带T管的病人要详细交代“T”管的自护方法及夹管的时间,并告知夹管后如有发热、腹痛、黄疸或腹胀不适应立即停止夹管,及时就诊。
  胆总管探查是治疗有症状的胆石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提高老年病人生活质量、减轻他们的痛苦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李乐文.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08.
  2 王巍.80岁以上老年胆道疾病治疗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2):82-84.
  3 冯梅.病人标准护理计划(外科分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27  斑秃是最常见皮肤病之一,约占皮肤科门诊病例的2%。斑秃是一种可突然发生于身体任何长毛部位的局限性斑状脱发,局部皮肤正常(包括全秃、普秃)。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涉及到患者的遗传因素,特应性、非特异性免疫及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反应和情绪应激。主要需鉴别的疾病为:休止期脱发、拔毛癖、头癣、假性斑秃。  本病的西医治疗方法
期刊
摘 要 目的:提高对POEMS综合征的认识及诊断水平,避免误诊和漏诊。方法:通过对本例患者诊治过程的回顾,对于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例病人被误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POEMS综合征是临床上少见的多脏器损害疾病,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被误诊和漏诊,临床上对可疑病例需进行密切观察。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误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2006年4月~2008年3月共收治的18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后的18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均顺利痊愈,术后视力达到0.8以上者有135例,0.5~0.8者32例,0.5以下者19例。结论:积极做好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护理,可有利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的康复。  关键词 老年性白内障护理  doi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討加味当归补血汤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观察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人应用加味当归补血汤合甲钴铵的治疗效果。结果:显效30例,有效4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80%。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好,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加味当归补血汤 甲钴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联合治疗  doi:10.3969/j.issn.1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润燥止痒胶囊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6月~2007年6月老年性皮肤瘙痒症1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给予润燥止痒胶囊口服,3次/日,2.0g/次;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1次/日。4周为1疗程。4周后观察皮肤瘙痒、继发皮疹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43.1%)、总有效率(81.0%)明显优于对照组(22.8%、59.7%),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电视宫腔镜检查术中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6月~2008年5月施行电视宫腔镜检查术的300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00例病人顺利完成检查,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检查具有损伤小、术后疼痛轻等优点,同时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熟练和默契的配合,是顺利完成该检查的关键。  关键词 宫腔镜 护理配合  doi:10.3969/j.issn.1007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患者断指再植术后血液循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对2007年3月~2008年2月治疗断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采取的缓解患者焦虑状态、解除心理障碍、观察患指血液循环等护理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治疗与护理,并及时处理动静脉危象,治愈患者22例,有2例患者因损伤严重而行截指手术;3例患者在活动功能受限后,经功能锻炼后恢复良好。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断指再植患者实施合理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84    临床资料    患者,女,52岁,发现高血压病2年,右上腹不适伴恶心嘔吐1天,于2008年6月10日入院,病人伴头晕头痛,右背放射痛。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2℃,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95/85mmHg,痛苦面容,头颅五管无畸形,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8次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05    病历報告    患者,女,45岁,农民。因劳动时被蜈蚣咬伤右手背1小时。患者自诉右上肢肿痛、麻木,伴畏寒、发热、头晕,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未见异常。查体:T 38.5℃,P 85次/分,R 24次/分,BP 98/62mmHg。右手背可见2个瘀点,相距约3mm;右上肢发红伴中度水肿,伴感觉减退。诊断:蜈蚣咬伤。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25例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应用AmB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所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可评价的23例患者中,19例有效,4例无效,其中1例死亡。结论: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AmB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真菌感染 两性霉素B 护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