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3D安全吗?

来源 :北京科技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4514516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D刺激、3D炫目、3D立体感强……当你尽情享受3D影像带来的愉悦体验时,有没有想过,这项技术可能会危害你的健康。
  
  “In a peace(静下心来)。”功夫熊猫阿宝挥舞着胖胖的手臂,用八卦的柔和翻滚着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在3D的修饰下,阿宝的手臂差点“碰到”记者的头顶。突然,一位小朋友摘下眼镜,大声喊了句:“妈妈,我看得有点想吐。”随后,工作人员立刻指引小朋友走到了安全出口,进行短暂的休息。
  在五层售票厅内,记者发现,三星厂家正配合《功夫熊猫2》的首映,卖力地推荐一款全新的3D电视。销售人员一边发放传单,一边说:“我们的新产品采用了偏振技术,能降低头晕目眩等观影风险。”经过一番打探,记者了解到,原本被大众宠爱的3D影像,并没有我们想象的“人见人爱”。
  
  越来越多消费者只认3D
  “其实,大约有15%的人在观看3D影像时,因生理差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视觉疲劳等症状。”苏宁电器(精品)家电部经理张宾介绍说,SONY、TCL、LG等厂家在培训时,就会把这些数据提供给销售人员。厂家会告诉我们,由于生理差异,人们观看时间较长,易出现呕吐等不良反应。当出现这些反应时,我们会建议消费者关闭电视,静卧休息。但这些副作用几乎不会出现在说明书的注意事项中。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醒消费者,在选择3D观影时最好不要超过3个小时。
  据张宾介绍,自从去年开始,消费者在追捧美国3D电影和动画的同时,也把3D电视给捧红了。许多前来购买电视的消费者就是奔着3D功能来的。
  “消费者在购买时,也会游走在偏振和快门两种3D技术的博弈中。”张宾解释说,3D技术至今还不成熟,两种当下流行的技术都存在诟病。像快门式3D电视最大的优点就是显示效果优秀,但是如果长时间观看,容易出现头晕和眼睛疲劳;而且眼镜价钱昂贵,镜片的开关也会使得透过的影像亮度下降,让人感觉画面暗淡。而不闪的3D电视,也就是偏振技术,它的画质无闪烁,没有重影,也比较明亮,眼镜佩戴舒服。但不闪式3D电视也并不完美,它所采用的偏光技术会使画面分辨率减半,很难实现真正的全高清3D影像。因此,张宾认为,3D技术还像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仍需要时间去成长。
  3D带来的健康危机
  “新技术在最初发展时,往往会用很独特的功能来吸引消费者。人们的猎奇心理会引发盲目的热爱和追崇,让技术的更新和发展都显得措手不及,甚至都来不及去刨根问底地排查风险。”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专家盛志鼎告诉《北京科技报》,在3D产业持续盛行时,人们往往会忽视产品背后所隐藏的危险,这种危险直接与人们的健康挂钩。就像三星在开发3D技术时会公布有关3D的所有情况,这源于他们不想去经历类似任天堂的“宠物小精灵”恐慌。
  盛志鼎所说的“宠物小精灵”恐慌,是电视画面引起癫痫发作的最著名案例。事情发生在1997年,有报道称,高达1.2万名儿童在观看完一集《宠物小精灵》动画片之后,就出现从恶心到癫痫的各种症状。
  尽管人们着手进行了很多研究和探索,当年引起恐慌的真实原因却一直没有被找到。直到2000年,科技专栏作家本杰明·雷德福(Benjamin Radford)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并最终解开了这一谜题:这些症状是由于广泛型精神官能症(mass sociogenic illness),或称之为集体性歇斯底里(mass hysteria)所引起的反应。尤其对于有单纯光敏性癫痫病史的人最容易因为看电视而引起癫痫,但这种病在5000人中才会出现1例。这种病人一旦处在特定情况下,过量的视觉刺激的确能够引发大脑枕叶发出癫痫信号。“因此,国际很多研究机构在做3D研究时也提出相对谨慎的建议,4岁以下的儿童不允许观看3D影像,它对儿童后天的视力发育有一定影响,甚至会导致观影者的眼睛或肌肉出现抽搐等不良反应。”
  
  3D应考虑人的神经感知
  可如今,3D产品的行业标准和使用守则在世界范围内至今“空白”。盛志鼎谈到,“研发厂家很少提及3D的副作用,也没有任何机构去做健康3D的使用推广。因此,我们正打算在今年8月份和北京同仁医院联手,准备给3D产品进行‘体检’,不但要了解大众的立体感知差异,也要挖掘其合理的使用方法,比如看多长时间需要休息,合理的观影距离等。”
  此外,作为研发商来说,3D片源的质量也值得怀疑。盛志鼎解释说,头晕等症状,和影像处理有着直接关系。由于3D影片的审核领域仍是不毛之地,这导致很多3D作品都是粗枝烂叶。比如,显示屏只有在240赫兹以上,人眼才不会感到闪动。不然,就会使好看的3D影像变成一场感知上的灾难。
  在盛志鼎看来,3D在取悦人们的视觉真实感时,也在试图取悦消费者的舒适感。广电总局正在筹划一系列审核标准,来严格筛选更符合人体健康原理的3D影片投放到消费市场。我们也发现,美国梦工厂等3D制作团队从创作《驯龙高手》开始,就已经从3D突出的临场感向舒适感过渡。影片中很多特技效果并没有用3D去表现。他们发现,像3D这种新兴科技品不能只取悦人的视觉,还要将人的神经感知考虑在内。也只有这样,3D才会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中,迎接一个更清晰的未来。
其他文献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唐岱维发现,我国污水处理的能力虽然在不断增强,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剩余污泥,这些废物难以处理,而且容易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通过与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慧的交流,唐岱维发现可以将这些微生物合成一种新型生物燃料—聚羟基脂肪酸酯。它是微生物细胞的能源储存物质,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也可以作为环境友好的可降解塑料,同时添加到各种标号的汽油中还
期刊
“我国目前执行的玩具标准是强制性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规定完全一致。”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国内市场上,部分塑料玩具含有危害儿童健康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而出口的玩具则使用无毒无害的漆和原料。为此,有人质疑,儿童玩具实行国内国外双重标准。这是真的吗?    对此,国家质检总局在官网上公布了技术专家对国内儿童玩具标准的情况说明。全国玩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张艳芬介绍,我国目前的玩具标准《国家玩
期刊
塑化剂究竟是什么?它有何危害?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孙璐西告诉《北京科技报》,塑化剂是一种可以软化塑胶材料的物质,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添加在塑胶中可增加弹性,广泛用在工业上,比如塑料袋、玩具、橡胶管,手套、输液管、输血袋,以及汽车的塑料椅垫等等。但是,塑化剂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即塑化剂不能用在食品里。  很不幸的是,30年前,日本香料一家公司,将其用于香料物质的乳化液中,因为塑化剂能起到比
期刊
因为台湾成功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教授李俊璋的相关研究,台湾相关部门勒令香水、化妆品等企业在加工过程中禁止添加塑化剂。尤其对儿童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玩具等所含DEHP浓度设立了严格的标准,甚至要求各企业降低DEHP在包装产品中的使用。  他告诉记者,之所以会研究塑化剂,是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用塑料袋去接触食品,塑胶杯也让越来越多台湾人在喝茶饮时,爱不释手。  于是,从2007年7月起,李俊璋就带领研
期刊
台湾地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非常严格,除了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外,其他物质都是被禁止添加到食品中的。  “台湾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可以说是国际上最为严格的,可以用零容忍来形容,但是就在这种严厉监管之下还有不法商贩非法添加,可以看到问题的严重性。”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李里特说。  但目前,国内有关部门还是将查处重点放在是否有从台湾进口食品添加剂和食品上,这显然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期刊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告诉记者,用来使粽叶返青的“染色剂”是工业硫酸铜和氯化铜。    清晨7点多,东三环边上的一个早市已是熙熙攘攘挤满了买菜的人。一名买新鲜粽叶的商贩一边往身后的大口袋里掏着粽叶,一边应着围拢在地摊前问价和挑拣的人。  这个小贩是早市上唯一卖新鲜粽叶的人。距离她十多个摊位的另一铺地摊也卖粽叶,但因为那是用塑料袋真空包装的湿粽叶,因此没能引起买菜人的兴趣。小贩掏出的粽叶长得如
期刊
相变微胶囊在蓄热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中温太阳能热电厂、余热回收、风电消纳等系统中,都可以应用相变微胶囊来进行蓄热,以更好地利用能源。
  首先,本文针对单个相变材料微胶囊的结构参数和材料对相变换热过程的影响,建立了单个相变材料微胶囊二维模型,采用焓法模型跟踪固液界面的位置,得到融化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液相率,分析了粒径、壁厚、囊壁材料和相变材料对微胶囊融化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1)粒径越大,微胶囊所需的融化时间越长,粒径为50μm和粒径为250μm的微胶囊所需融化时间分别为0.
美国2006年出版了一本名叫《百年谎言》的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微量元素研究室研究员赵霖说,1906年,美国国会颁布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这个法律制造了一个谎言:即“实验室里制造出来的化学合成物质,与天然食物和药物不仅同样无毒无害,而且会更加有效。”在这种思想指引下,出现了西方现代农业。  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市场竞争和利润驱动推动着食品的工业化,制造出了更便宜、更丰富的食物。性激素
期刊
甲醇等物质的超量添加可能是导致汽车发动机发抖、无力的原因之一。现在1吨甲醇的价格在两三千元,而汽油则是7000元左右1吨,所以有些炼油厂就会提高甲醇添加比例,赚取其中的差价。    “如果近期您的爱车使用了中石化93号汽油,出现了发动机发抖、发动机无力的情况,请尽快与4S店联系,我们将免费为你检测。”这是近期岳阳车主接到的短信。  自从最近岳阳曝出中石化93号汽油的质量问题以后,在一些加油站的加油
期刊
人们都知道微波炉、手机等有电磁辐射,但距离多远才是安全的呢?    近日,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组织了一批科学爱好者,参与到清华大学学生的电磁辐射实验当中,通过专业的实验设备,了解家电中存在的辐射含量。在这些实验中,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分别对微波炉、手机、蓝牙设备以及汽车的倒车雷达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     微波炉电磁辐射达12伏/米  “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倪建平告诉《北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