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中药汤剂复方治疗红斑狼疮的用药规律探讨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ya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基于文獻数据挖掘中药汤剂治疗红斑狼疮的用药规律和特点,为红斑狼疮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2729红斑狼疮相关治疗文献,最终筛选出的72篇中医临床观察类文献,并分别查出涉及药物的药性、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Spss 20.0、Weka 3.8、Cytoscape 3.6.1对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治疗本病的高频药物为生地黄、甘草、黄芪、牡丹皮等,累占总频次的58.32%以上,从高频药物间的关联规则中归纳出常用药对组合;药物功效以清热药为主,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等,累占总频次的58.42%;药性以寒性为主,次为温性、平性药物,累占药性总频次的58.44%;从药味角度以甘味为最,其次是苦、辛、淡等,累占药味总频次的60.68%;药物归经以肝经为最,次为心经、脾经、胃经、肺经和肾经等,累占归经总频次的58.55%。结论:从本次文献数据研究结果来看红斑狼疮发病机理以脾肺气虚、肝肾阴虚、热毒内侵为主,临床上多选用补益脾肺、调肝益肾、滋阴清热、活血解毒之法治疗本病。此次对红斑狼疮的文献研究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红斑狼疮;数据挖掘;中药;治疗;用药规律
  Abstract:Objective Based on literature data mining,the ru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pus erythematosus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lupus erythematosus.Methods Retrieving 2729 literatures related to the treatment of lupus erythematosus,72 clinical observation literat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screened out,and their medicinal properties,taste,efficacy and meridian attribution were found out respectively.The literature data were analyzed by Excel,Spss 20.0,Weka 3.8 and Cytoscape 3.6.1.Results Statistical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high-frequency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were Rehmannia root,licorice,Astragalus membranaceus,peony bark and so on,accounting for 58.32% of the total frequency.From the association rules between high-frequency drugs,the most commonly used drug pairs and drug group matching were excavated.From the efficacy point of view,the heat-clearing drugs were the main,followed by tonifying deficiency drugs,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drugs,and so on.58.42% of the total frequ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cinal properties,chillness is the main,followed by warmth and placidity drugs,which accounted for 58.44% of the total frequency of medicinal proper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cinal taste,sweetness is the most,followed by bitterness,bitterness and light taste,which accounted for 60.68% of the total frequency of medicinal tast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cinal meridian,liver meridian drugs are the most,followed by GUI Heart,spleen,stomach,lung and kidney meridians accounted for 58.55% of the total frequency of meridian attribution.Conclusion From the results of literature data mining,we can see that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lupus erythematosus are mainly spleen-lung Qi deficiency,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 and heart meridian fire vigorous.Clinically,the methods of tonifying spleen and lung,regulating liver and kidney,nourishing yin and clearing heat are mostly used to treat the disease.This literature study has certain clinical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lupus erythematosu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Lupus Erythematosus; Data M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Drug Law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是以青年女性为发病主要人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可引起多脏器损伤,主要临床症状为皮肤黏膜损害、机体关节痛,且有口腔黏膜溃疡等,其病因病机还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与免疫、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1]。SLE患病率高,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SLE患病率约70/10万,其中妇女高达113/10万[2]。西医多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治疗,虽然可以缓解病情,但其不良反应较大,停药后容易复发,并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3]。现代临床研究[4]显示中医药治疗或中西医联合治疗在有效减轻西药治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且减少并发症、巩固临床疗效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
  现收集72篇中医治疗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类文献,把当代中医治疗红斑狼疮用药性味归经进行数据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用药规律和组方原则并聚类分析出新方,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VIP)、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已发表的文献范围内,检索2729篇红斑狼疮中医相关治疗文献,从中筛查出72份符合条件的中医治疗红斑狼疮临床观察文献。根据不同中文数据库的特征,以题名或主题词(红斑狼疮临床观察、红斑狼疮的治疗、红斑狼疮的疗效)+题名或主题词(中药、中医、草药、汤剂、方剂)进行检索;所有检索策略均通过多次预检索确定,以避免遗漏。检索流程图1如下。
  1.2 纳入标准 ①研究对象须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并确诊为红斑狼疮。②试验设计为对照试验。③有规范的纳入、排除标准及疗效评价指标。④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样本量大致相当。⑤文献有具体药物。
  1.3 排除标准 ①研究对象无明确的诊断标准且无法确诊为红斑狼疮。②文献未提及對照。③没有规范的纳入、排除标准及疗效评价指标。④治疗组样本量与对照组样本量差距超过50%。⑤文献无具体药物或药物不完整。
  1.4 数据规范 中药名称因炮制、地域、品种等不同而存在差异,确保数据准确,将异名同药的药物根据《中药学》[5]做统一规范,如“生甘草”“炙甘草”统称甘草收录,“炙黄芪”“生黄芪”统称为黄芪。药物的性味归经根据《中药学》规范,如“黄芩”: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药。
  1.5 统计方法 将符合筛选要求并规范整理后的中药复方药物数据,包括中药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采用二分类的量化方法处理,将每味中药按“无=0,有=1”进行赋值,录入Excel2010软件,建立药物电子数据库,并采用Spss 20.0对药物频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其中用方频率=出现频次/中药汤剂总数,用药频率=出现频次/总频次。采用Weka 3.8对药物潜在关联规则进行分析,其中支持度是包含前项A的记录与总记录的比值;If A then B,则他的支持度为:S=p(A)/p(总);置信度为:C=p(A and B)/p(A);提升度为:L=p(A and B)/p(B)。采用Cytoscape 3.6.1对所得关联规则进行网络视图制作。
  2 结果
  2.1 文献数据筛选结果 根据上述收索治疗红斑狼疮2729篇,参照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72篇中医治疗红斑狼疮临床观察对照类文献,其中涉及中药汤剂94首[15-20];中药155味,累计使用总频次1088味次、药性总频次1088次,药味总频次1672次,归经总频次2775次。
  2.2 高频药物使用分布 统计结果示:使用频次≥14的药物分别为生地黄、甘草、黄芪、牡丹皮等,累计使用频次636次,累计占总频次(1088次)的58.32%。统计结果详见表1。
  2.3 高频药物功效分布 统计结果示:使用频次≥14的药物功效分别为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等6类,其中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以上药物功效累计频次636次,累计占总频次(1088次)的58.42%。统计结果详见表2。
  2.4 高频药物药性分布 统计结果示:使用频次≥14的药物药性分别为寒性、温性、平性。其中寒性>温性>平性,以上药性累计使用频次636次,累计占药性总频次(1088次)的58.44%。统计结果详见表3。
  2.5 高频药物药味分布 统计结果示:使用频次≥14的药物药味分别为甘味、苦味、辛味等6味,其中甘味>苦味>辛味,以上药味累计使用频次1015次,累计占药味总频次(1672次)的60.68%。统计结果详见表4。
  2.6 高频药物归经分布 统计结果示:使用频次≥14的药物归经分别为肝经、心经、脾经、胃经、肺经、肾经等9类。其中肝经>心经>脾经>胃经>肺经>肾经,以上归经累计使用频次1626次,累计占归经总频次(2775次)的58.55%。统计结果详见表5。
  2.7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 找出强规则是关联规则挖掘的目的,其需明确的参数是支持度(Support)、置信度(Confidence)和提升度(Lift)。支持度主要是评估关联的普遍性;置信度主要是评估精确度(可信度);提升度主要是用于评估规则是否可用的指标。研究选择以最小支持度19%、最小置信度63%和最大前项数1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所得药对配伍规则结果,见表6;根据药对的关联规则,采用网络视图的方式将药对关联规则展示出来,如图2所示。
  3 讨论
  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选取72篇中医治疗红斑狼疮临床观察文献,分析其药物性味归经规律,对当代红斑狼疮的治疗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根据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命名为“温毒发斑”“蝶疮流浊”等。《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指出:“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阴毒之为,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将阴毒病、阳毒病合称为阴阳毒,与SLE临床皮肤黏膜的盘状红斑、面部赤斑及冻疮样皮损等相类似。当代医家在结合古人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现代研究手段,对红斑狼疮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艾儒棣[6]认为该病以真阴不足为本,热毒瘀阻为标,君火不明、相火妄动,郁热瘀久生毒,耗损真阴,卫气不固,内外合邪,燔灼营血,脏腑相继受损。夏嘉等[7]认为红斑狼疮的致病因素中,“瘀”为致病关键,既是病因、也为疾病产物,气血瘀滞贯穿疾病始终,停于脉中,则伤脉络,使病情迁延日久,所以活血化瘀之法必不可少。王圣祥等[8]从伏气温病角度认识红斑狼疮,认为其为伏温致病,邪伏藏少阴肾,病发在厥阴肝,肝肾功能的损害为其本。而本次文献数据研究红斑狼疮高频药物以清热药为主,辅以补虚和活血化瘀药。同时药物归经以肝、心、脾、胃、肺、肾经等,符合当代医家对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的认识,进一步佐证当代中医治疗红斑狼疮的正确性。
  3.1 高频药物使用分布分析 频次前3位的药物分别有生地黄(55次)、甘草(41次)、黄芪(41次)。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9]表明,生地黄具有免疫调节、降温抗炎、降压强心、补血保肝等作用。对于红斑狼疮的免疫调节,抗炎降温有着积极的作用。甘草具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功效。药理研究[10]表明,它有抗氧化、抗炎调免疫、抗溃疡、解毒抗癌、抗肝纤维化等药理作用。对于红斑狼疮解毒抗炎、抗氧化及造成的肝脏损害,有着重要的作用。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的功效。药理研究[11]表明,黄芪化学成分多而复杂,具有抗炎、抗病毒、提高免疫以及改善心脏和脾胃功能等作用。红斑狼疮会主要造成心肺和脾胃功能的损害,黄芪不仅可以有效的调节免疫系统、抗炎、抗病毒,而且可以有效的改善主要受损脏器的功能,在红斑狼疮的治疗和愈后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上三种高频药物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統,抗炎,改善心、肝、脾胃等受损脏腑的功能发挥治疗红斑狼疮的作用,对中医药治疗红斑狼疮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3.2 高频药物功效分布分析 频次前3位的药物有清热药(281次)、补虚药(240次)、活血化瘀药(48次)。现代学者[12]认为红斑狼疮以阴亏为本、邪热瘀毒为标,先天禀赋不足、肾阴亏虚、阴阳失和、气血不调、气滞血瘀是其发病基础;六淫伤及血分,瘀而化热,久成瘀热毒邪,外伤肌肤,内蚀筋骨而发病。本次文献研究红斑狼疮以清热为主,配合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符合当代对红斑狼疮中医病机的发病机理,进一步证实补益脾肺、调肝益肾、滋阴清热、活血解毒法的正确性,对临床治疗红斑狼疮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3.3 高频药物药性分布分析 药性频次前3位为寒性(414次)、温性(124次)、平性(98次)。从当代中医对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来看,该病根于素禀阴虚,因于热毒内侵;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可伤及五脏,以心、脾、肾三脏为主[13]。本次文献研究治疗红斑狼疮的药物以寒性、温性、平性为主,符合其本虚标实,阴亏为本,热毒为标的病机特点。
  3.4 高频药物药味分布分析 药味频次前3位为甘(284次)、苦(199次)、辛(108次)。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可顾护脾胃,扶正祛邪,治病求本,调和诸药;苦味能泄火、能燥湿、能坚阴,具有清热燥湿、泻火存阴的功效;辛味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甘味顾护脾胃、苦味泻火存阴、辛味行气血,三种药味结合使用,符合红斑狼疮热毒外侵,阴亏内热,气滞血瘀的病因病机。
  3.5 高频药物归经分布分析 归经频次前5位为肝经(384次)、心经(319次)、脾经(233次)、胃经(207次)、肺经(198)、肾经(198)。中医认为红斑狼疮发病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气血阴阳失调,导致气滞血瘀;外因为六淫之邪侵袭肌表,流注肌肤、肌肉、四肢关节,郁而化热结毒,损伤五脏六腑,内外相合致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包括肝肾阴虚、阴虚内热、脾肾阳虚,标实包括热毒炽盛、气滞血瘀、痰浊阻络。概而言之,本病以阴虚血热为主,瘀血阻滞为辅,主要表现为毒、瘀、虚3个方面[14]。本次红斑狼疮文献的药物归经为肝经、心经、脾经、肾经等,符合中医对红斑狼疮的病机认识,进一步揭示了红斑狼疮的致病脏腑,对其针对性的治疗有着积极意义。
  3.6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当以最小置信度63%、最小支持度19%和最大前项数1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所得药对支持度最高的为牡丹皮-生地黄,其次是丹参-黄芪、赤芍-生地黄、白花蛇舌草-生地黄、白术-党参等,以上5组药对共用可有滋阴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瘀、补气健脾之效。以上药物关联,在临床治疗红斑狼疮中有着一定的实用价值。
  4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红斑狼疮药物频数分析、关联关系分析及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出治疗红斑狼疮用药组方的规律。可以发现,医家治疗红斑狼疮常用生地黄、甘草、黄芪、牡丹皮等药物,以补益脾肺、调肝益肾、滋阴清热、活血解毒为治法。选药多寒温平,且归经多为肝经、心经、脾经、肾经等;多选用牡丹皮-生地黄、丹参-黄芪、赤芍-生地黄、白花蛇舌草-生地黄、白术-党参等药物组合。对单个药物组合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以滋阴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瘀、补气健脾为主。此次文献研究为中医治疗红斑狼疮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林言华.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8 (10):160-161.
  [2]鲍春德,陈晓翔.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08,20 (11):837-838   [3]任丽蓉.中西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 (18):111-112.
  [4]惠新园,杨勤军.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辩证分型及治疗进展[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8(5):116-119.
  [5]陈蔚文.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6]尤雯丽,杨新方,邱勤,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病机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5):7-9.
  [7]夏嘉,蘇晓.从“瘀”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J].河北中医,2014,36(5):791-793.
  [8]王圣祥,万芳.系统性红斑狼疮从伏温认知[J].中医研究,2015,28(8):5-7.
  [9]王朴.生地黄的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8):986.
  [10]李冀,李想,曹明明,等.甘草药理作用及药对配伍比例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7):83-87.
  [11]李彦荣,刘光炜,赵晶.我国黄芪药理学研究的文献学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9,32(2):86-89.
  [12]刘喜德,金实.金实补肾化毒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撷要[J].北京中医,2000(6):3-4.
  [13]季德兵.滋阴凉血活血法治疗系统红班狼疮 260 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1):910.
  [14]姜泉.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 (9):765-768
  [15]王俊志,王子微,王兆博,等.升麻鳖甲汤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9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9,37(2):145-149.
  [16]朱永福,黄蔚霞.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轻中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8,50(11):150-152.
  [17]罗茜,彭旭玲,兰培敏.清热疗疮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44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8,36(2):152-154.
  [18]刘佳,李中宇.李中宇教授运用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4):124-127.
  [19]范高俊,潘静,刘益源,等.健脾生血颗粒治疗轻中度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贫血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6,11(9):1775-1778.
  [20]李玲.黄芪二仙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脾肾阳虚型)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查氏理筋推拿配合拉伸手法治疗臀中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臀中肌综合征患者6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查氏理筋推拿治疗 观察组采用查氏理筋推拿配合拉伸手法治疗。评估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1月 疼痛VAS评分及血清IL-6。结果:与对照组对比 观察组治疗结束时VAS评分、血清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查氏理筋推拿配合拉伸手法
期刊
【摘 要】 贵州蜡梅属植物资源丰富 具有广泛的药用前景 如苗药铁筷子来源于蜡梅和山蜡梅的细根 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本文对贵州分布的蜡梅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 以期为蜡梅属药用植物进一步开发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蜡梅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Abstract:The Genus Chimonanthus Lindley, belonging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基于扶阳转枢理论应用健脾消痞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胃食管反流病脾胃虚弱证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 对照组予口服H2受体抑制剂治疗(雷尼替丁片或法莫替丁片);观察组予以健脾消痞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积分的变化 并统计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抱滚法配合特定功能锻炼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取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 10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腰椎牵引治疗加卧床休息 观察组采用抱滚法配合特定功能锻炼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 评分 参照改善率(RIS)评价
期刊
【摘 要】 竹叶兰作为傣医常用傣药之一 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等广泛药理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解毒、治疗肝肾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等。文章综述了竹叶兰的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以期为竹叶兰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竹叶兰;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Abstract:Arundina graminifolia Hochr as one of the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抗氧化贴剂对UV照射造成的皮肤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建立家兔UV照射皮肤损伤模型,治疗组于UV照射后分别敷贴抗氧化贴剂不同的时间,连续辐照、敷贴30d,观察皮肤变化情况,检测皮肤中SOD、CAT和MDA的含量。结果:治疗组红斑、水肿、出血、渗出症状较模型组出现得晚,且症状轻,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症状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SOD和CAT含量明显升
期刊
【摘 要】 目的:在藏药珊瑚通窍丸的原有质量标准基础上进行提高性研究,以期增强了本品质量的可控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行了含量测定研究,并对其它有利于珊瑚通窍丸质量控制水平提高的指标进行初步探索。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能满足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测定要求,依据药典现有方法或通则进行的其它指标的测定也都能得出有指导性意义的结论。结论:珊瑚通窍丸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被以简便、可靠的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并完善藜芦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藜芦;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藜芦中虎杖苷和白藜芦醇的含量,采用Thermo C18色谱柱(4.6mm× 250mm 5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06nm,柱温30℃。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虎杖苷和白藜芦醇分别在0.2004~2.004μg、0.4056~4.
期刊
【摘 要】 目的:为蒙药材并头黄芩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不同产地蒙药材并头黄芩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建立并头黄芩的性状、粉末的显微特征;薄层鉴别中,薄层图谱清晰,与相邻斑点分离较好,阴性对照无干扰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结论:建立的蒙药材并头黄芩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能够有效地评价和控制药材的内在质量和药品质量。  
期刊
【摘 要】 目的:系统评价火针联合其他疗法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CBM、CNKI、WanFang、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3月,由2名评价员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采用Cochrane评价方法对文章的风险偏倚进行评价,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项RCT,868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