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常见的学习活动方式,通过组内合作、组际竞争,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显现。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面、提升学生参与热情,提高教师教学管理效率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小组合作的成功依赖小组成员的组织性,组织无效则小组合作无效。那么怎样使小组合作发挥其参与面广、高效率的特点,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结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延展合作范围,养成合作的习惯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当教师发出合作学习的指令后,有的学生马上进入了状态,而有的学生则游离于讨论之外,使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要使学生善于小组合作,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性地采用这种方式,才能使学生习于讨论,擅长合作。
小组合作的意义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中几个学生合作进行讨论、练习,还可以融会贯通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将全班分成各个由4人组成的小组,每小组选一人常任小组长,除了在课堂中组织合作,还可以在课后进行作业本的检查收发,组际评比。采用小组管理这种形式甚至比大组管理更灵活高效。就拿作业本的收发来说,将一个班上48人分成4大组,和分成12个小组,后者的效率自然就是前者的3倍。而组际评比时,由于组织结构更小,每个人的作用和表现更加明显,也有利于教师把握每个学生的动态。为避免人员搭配不合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以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而且为组际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这样,课内课外统筹安排小组合作,使学生的参与面达到最大。小组合作形成常规制度,才能保证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马上进入状态,在应用时才能发挥其最高的效率。
二、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是小组合作成功的前提
有时候由于学生的性格差异,会出现无效的小组合作现象:有的小组表现欲强的学生滔滔不绝地在说,有的小组每个学生象征性说一句就算完成任务,有的学生既不听别人说自己也不会说,而有的几个人则会抢着说或是都不开口说。因此,必须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小组合作应该确定具体的要求,如:组长组织进行,每个人轮流说,其他人认真听,并用笔做记录,没有来得及发言的同学在班上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从旁了解及时纠正不好的地方,合作学习后一定要有汇报的过程。合作前进行充分的演示,也就是方法的学习,包括合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合作中进行有效的组织调控,合作后进行有效的反馈。以下是一节低年级课堂合作学习教学实录:
合作学习前:师例举了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生字的种种方法:有猜谜法、换偏旁法、结构法、组词法、图画法、象形字……下面让我们用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合作学习的要求:每人轮流先说一个,说得快再轮流说一轮。
合作学习后:请其中一两个四人小组汇报:四人小组A里的甲:我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乙:我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往”字。丙:我用组词法,“灯”可以组词:电灯、灯泡。丁:我用结构法记住了:动、说是左右结构,天、忘是上下结构……
一个小组汇报完,师问:还有补充吗?继续有生作答。这样,在识字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这样的小组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注意独立与合作的分工
有时候,小组合作要求不够明晰,使学生不知合作的切入点在何处。一节作文讲评课,教师出示要求:4人小组合作找一找自己习作中的错别字。这个要求不明晰之处在于:到底是合作修改还是自己修改?4人修改如何修改?是一篇一篇大家一起修改,还是交换作文互相修改?而且,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小组讨论学习。讨论题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与热情。讨论题难度过大,大多数学生参与不了,也达不到效果。而某些问题,当学生独立解答有困难而又需要一些启发时,自然会产生交流需求,甚至能自发地发现讨论的问题。例如,中年级课堂合作学习教学实录:《小海鸥》一课,找出小海鸥和友人情谊深厚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看法。合作学习前:师指名一生例举一处。有的学生不太能找到,想听听更多人的看法。这时教师适时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先自己阅读画出相关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此时教师也深入小组合作进行启发、参与。合作学习后,请其中一两个四人小组汇报。这样,通过互相启发,小组合作便达到了目的。
四、注意合作学习的深度
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参与面,还要注意学生参与的程度。因此小组学习的时间和对小组合作的评价也是需要注意的因素。有些教师在采用小组学习方式教学时提出了较多的问题与要求,但是留给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两分钟。学生还来不及思考出什么,教师就开始要求小组汇报了。要真正落实小组学习的目标,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
此外,教师的评价在小组学习过程的深化上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有些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汇报,却不注意总结评价,这等于忽略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更注重对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进行评价;既要评价小组行为,又要对学生个体行为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促使学生改进个体行为,逐步学会与人合作,善于合作。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让这种形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每一次运用中都应总结与思考,使小组合作发挥其应有的高效率。
一、延展合作范围,养成合作的习惯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当教师发出合作学习的指令后,有的学生马上进入了状态,而有的学生则游离于讨论之外,使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要使学生善于小组合作,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性地采用这种方式,才能使学生习于讨论,擅长合作。
小组合作的意义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中几个学生合作进行讨论、练习,还可以融会贯通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将全班分成各个由4人组成的小组,每小组选一人常任小组长,除了在课堂中组织合作,还可以在课后进行作业本的检查收发,组际评比。采用小组管理这种形式甚至比大组管理更灵活高效。就拿作业本的收发来说,将一个班上48人分成4大组,和分成12个小组,后者的效率自然就是前者的3倍。而组际评比时,由于组织结构更小,每个人的作用和表现更加明显,也有利于教师把握每个学生的动态。为避免人员搭配不合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以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而且为组际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这样,课内课外统筹安排小组合作,使学生的参与面达到最大。小组合作形成常规制度,才能保证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马上进入状态,在应用时才能发挥其最高的效率。
二、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是小组合作成功的前提
有时候由于学生的性格差异,会出现无效的小组合作现象:有的小组表现欲强的学生滔滔不绝地在说,有的小组每个学生象征性说一句就算完成任务,有的学生既不听别人说自己也不会说,而有的几个人则会抢着说或是都不开口说。因此,必须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小组合作应该确定具体的要求,如:组长组织进行,每个人轮流说,其他人认真听,并用笔做记录,没有来得及发言的同学在班上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从旁了解及时纠正不好的地方,合作学习后一定要有汇报的过程。合作前进行充分的演示,也就是方法的学习,包括合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合作中进行有效的组织调控,合作后进行有效的反馈。以下是一节低年级课堂合作学习教学实录:
合作学习前:师例举了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生字的种种方法:有猜谜法、换偏旁法、结构法、组词法、图画法、象形字……下面让我们用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合作学习的要求:每人轮流先说一个,说得快再轮流说一轮。
合作学习后:请其中一两个四人小组汇报:四人小组A里的甲:我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乙:我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往”字。丙:我用组词法,“灯”可以组词:电灯、灯泡。丁:我用结构法记住了:动、说是左右结构,天、忘是上下结构……
一个小组汇报完,师问:还有补充吗?继续有生作答。这样,在识字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这样的小组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注意独立与合作的分工
有时候,小组合作要求不够明晰,使学生不知合作的切入点在何处。一节作文讲评课,教师出示要求:4人小组合作找一找自己习作中的错别字。这个要求不明晰之处在于:到底是合作修改还是自己修改?4人修改如何修改?是一篇一篇大家一起修改,还是交换作文互相修改?而且,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小组讨论学习。讨论题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与热情。讨论题难度过大,大多数学生参与不了,也达不到效果。而某些问题,当学生独立解答有困难而又需要一些启发时,自然会产生交流需求,甚至能自发地发现讨论的问题。例如,中年级课堂合作学习教学实录:《小海鸥》一课,找出小海鸥和友人情谊深厚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看法。合作学习前:师指名一生例举一处。有的学生不太能找到,想听听更多人的看法。这时教师适时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先自己阅读画出相关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此时教师也深入小组合作进行启发、参与。合作学习后,请其中一两个四人小组汇报。这样,通过互相启发,小组合作便达到了目的。
四、注意合作学习的深度
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参与面,还要注意学生参与的程度。因此小组学习的时间和对小组合作的评价也是需要注意的因素。有些教师在采用小组学习方式教学时提出了较多的问题与要求,但是留给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两分钟。学生还来不及思考出什么,教师就开始要求小组汇报了。要真正落实小组学习的目标,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
此外,教师的评价在小组学习过程的深化上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有些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汇报,却不注意总结评价,这等于忽略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更注重对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进行评价;既要评价小组行为,又要对学生个体行为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促使学生改进个体行为,逐步学会与人合作,善于合作。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让这种形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每一次运用中都应总结与思考,使小组合作发挥其应有的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