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隐裂伴牙髓炎患者修复治疗后急性疼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bianwo6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牙隐裂伴牙髓炎患者修复治疗后急性疼痛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急性疼痛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

抽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接受修复治疗的92例牙隐裂伴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修复治疗后有无发生急性疼痛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牙隐裂伴牙髓炎患者修复治疗后急性疼痛的影响因素。

结果

92例患者中发生急性疼痛者12例,发生率为13.04%,纳入发生组,其余80例患者纳入未发生组。发生组死髓牙、根管超充、下颌牙、牙髓组织残留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前列腺素E2(PGE2)和白三烯B4(LTB4)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髓牙、根管超充、下颌牙、牙髓组织残留及PGE2、LTB4过表达均是牙隐裂伴牙髓炎患者修复治疗后发生急性疼痛的影响因素(OR>1,P均<0.05)。

结论

死髓牙、根管超充、下颌牙、牙髓组织残留及PGE2、LTB4过表达均会导致牙隐裂伴牙髓炎患者修复治疗后发生急性疼痛,临床应重视伴有上述风险因素患者的早期干预。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生殖道微生物菌群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抽取郑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有生殖道感染症状的患者126例,按照是否感染高危型HPV分为A组52例(高危型HPV感染阳性)与B组74例(高危型HPV感染阴性)。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殖道微生物菌群,对高危型HP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高危型HPV感染者52例中最多的为HPV16亚型30例(
目的观察经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对食管癌T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于医院接受治疗的29例食管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MRI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处ADC值,依据观察组不同T分期结果将患者分为T1期、T2期、T3期、T4期,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效果和远期预后。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8年12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级别CIN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CRC组与冷刀锥切术组(CKC组),每组64例。CKC组患者采用CKC进行治疗,TCRC组患者采用TCRC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病理诊断符合率及预后情况。结果TCRC组术中出血量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