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表观扩散系数在食管癌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88ls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经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对食管癌T分期诊断的价值。

方法

抽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于医院接受治疗的29例食管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MRI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处ADC值,依据观察组不同T分期结果将患者分为T1期、T2期、T3期、T4期,对比分析不同分期食管癌患者病灶处ADC值变化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病灶处ADC值对不同T分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

观察组病灶处ADC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食管癌患者中,T1期8例,T2期4例,T3期14例,T4期4例;T3、T4期病灶ADC值均小于T1、T2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期与T2期病灶ADC值、T3期与T4期病灶处ADC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食管癌病灶ADC值分别诊断T分期的曲线下面积均>0.80,诊断效能均较理想。

结论

不同T分期食管癌经MRI检查病灶处所得ADC值有一定差异,临床可利于ADC值鉴别不同T分期食管癌,以提高不同T分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及发病特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59例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发病人群、发病特点、诊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5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42,20~59岁人群多发,春、夏季常见,以面部发病为主,病因多为接触金属、化妆品及面部不当护理,发病时症状以瘙痒最多见,皮损以急性期皮损多见
目的分析自体肋软骨联合硅胶假体修复短鼻畸形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短鼻畸形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硅胶假体修复,研究组采用自体肋软骨联合硅胶假体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鼻部形态、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100.00%,41/41)高于对照组(85.37%,35/41),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疗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恢复期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为新冠出院后患者的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选取118例COVID-19出院患者,随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喉钳钳取术治疗喉部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前瞻性抽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喉部良性肿瘤患者20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2例。对照组给予喉钳钳取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术后1周的咽部异物感和喉部的疼痛程度、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
期刊
目的研究生殖道微生物菌群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抽取郑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有生殖道感染症状的患者126例,按照是否感染高危型HPV分为A组52例(高危型HPV感染阳性)与B组74例(高危型HPV感染阴性)。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殖道微生物菌群,对高危型HP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高危型HPV感染者52例中最多的为HPV16亚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