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童话诗中的童话特色浅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普希金的童话诗在其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童话诗具有鲜明的童话特色,可以概括为:爱憎情感饱满而强烈,幻想世界丰富而优美,故事情节离奇而曲折。同时,在鲜明的童话色彩之中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性,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本文正是从以上方面对普希金的童话诗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普希金 童话诗 童话特色
  
  一、引言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1](P321)。他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的38年,然而他在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创作领域却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他的作品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有‘俄罗斯文学之父’之称”[1](P321)。
  在普希金的文学创作中,诗歌数量最大,影响也最大。其诗歌作品中,固然以抒情诗居多,然而他将民间传说、童话、童谣和抒情诗有机结合起来而创作的童话诗,同样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除1820年完成的轰动俄罗斯诗坛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外,此后的10年间,普希金又给人类留下了5部完整而珍贵的童话诗,即《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1830年)、《勇士和天鹅公主的故事》(1831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833年)、《死公主和七勇士的故事》(1833年)、《金鸡的故事》(1834年)(本文所引用的诗题和诗句均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6月第四版《普希金童话》为蓝本,改写者,雨心)。
  下面本文对普希金童话诗鲜明的童话色彩予以浅析。
  
  二、鲜明的童话特色
  
  童话诗,就其内容而言,首先应该是童话。因而它要求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童话的特点,即通过既完整而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生动鲜明的形象来反映生活,透露出生活的哲理,以达到对儿童施行教育的目的。在表现手法上,则富于幻想、夸张色彩,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描写,生动浅显,通俗易懂,趣味性强[2](P242)。
  从童话角度讲,普希金的童话诗具有以下三方面鲜明的特色。
  1.爱憎情感饱满而强烈
  童话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儿童,而儿童对人和事的认识、理解往往只凭自己最直观的感觉,是表面的、肤浅的、感性的,不可能是理性的。他们阅读童话后的第一反应首先是某某是“好人”,某某是“坏蛋”。这是由他们那个年龄的喜好、知识、阅历等因素决定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因此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必须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充满盎然的儿童情趣,传达儿童或美好的情感,或有趣的情致,或善良的愿望,或强烈的憎恶,从而激起他们心灵的共鸣。惟其这样,才能使儿童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对其进行思想和知识的教育。“对恶憎,对善爱,是《普希金童话诗》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3]。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诗人的每一首童话诗中,都塑造有儿童心目中所谓的“好人”和“坏人”。对前者,诗的字里行间总是透出热情的溢美之辞;而对后者,则充满了强烈的憎恶之情。正是由于普希金强烈分明的爱憎,其童话诗作总是“好人”赢得了胜利,而“坏人”则以失败或死亡而告终。如《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中的巴尔达与神父,《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金鱼与老太婆等。不难想象,当小读者读到巴尔达在贪婪吝啬的神父脑门上弹了三下而使“老家伙变成了大傻瓜”时;读到贪得无厌、凶狠狂妄的老太婆“眼前还是原来那座小茅屋”,“面前还是那只破木盆”时;读到“突然她认出,这是鲁斯兰!于是美人投入了公爵的怀抱……”时,他们是怎样的兴高采烈,拍手叫好。小读者们便在潜移默化之中被灌输了何为善何为恶,以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是非观。
  2.幻想世界丰富而优美
  儿童最富于幻想,这是由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决定的,因而童话必须富于幻想色彩。古今中外的童话作品,往往都是借动物、植物或仙幻世界的构思来反映人类社会,让小读者从那些奇异的童话世界里看到人和人的生活,受到启发,受到教育。[2](P242)普希金的童话诗中所描写的幻想世界尤其丰富而优美。在《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中,当神父听从了他老婆的诡计,让勤劳、善良的巴尔达去找小鬼讨债时,连巴尔达本人也“心里不由得犯了难”。此时,小读者们肯定也会替他捏一把汗。然而巴尔达并没有退缩,他“坐到大海边,一面搓着草绳一面思量”,只见“他把绳子的一头抛进大海,然后握住它使劲地搅动,于是一个老魔鬼从海里钻出来”。这一幻想,完全符合小读者的心里所想:他们多么希望此时有人帮“好人”巴尔达一把呀。之后,又连续几个回合,叙写了巴尔达和魔鬼们斗智斗勇:先是“老魔鬼哭丧着脸苦苦求情”,继而“差来的鬼怪钻出水面”,要和巴尔达“绕着大海跑一圈,看谁的腿长跑得快”。失败后,“老魔鬼又一次伤透了脑筋,这时巴尔达却又在大声鼓噪,使得整个大海东摇西晃,掀起了滚滚巨浪洪涛”。此时,“小鬼忽又钻出水面”,提出“任你随便选一个目标,谁把棍子仍得最远,谁就把全部年金拿走”。这一回,还未正式比赛,小鬼们就被巴尔达要把棍子扔到乌云上面的话给吓回去了。而巴尔达仍是穷追不舍,又“用绳子搅得魔鬼不得安宁”。他们终于求饶了,巴尔达却不答应了,提出比一比看谁能把那匹马高高举起。当然,还是巴尔达凭智慧赢得了胜利。就这样,来来往往数个回合,最终“魔鬼们围成一圈,只得凑足了满满一袋钱,还替巴尔达把袋子扛上肩”。这里的幻想描写,不仅使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而且让小读者们看到了“好人”遇到困难时总是有人帮,最终必定胜利的事实。再如,在《勇士和天鹅公主的故事》中,诗人这样写道:“海上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一座城堡,城中有宫殿和教堂,还有花园和楼房,有棵云杉长在花园中央。树下的水晶房间,一只温驯的松鼠住在里边,那小东西实在讨人喜欢。……这座岛上人人富裕,没有贫困没有哀伤。人民安居乐业,礼貌相让。”显然,这是诗人对美好理想和愿望的追求而产生的丰富想象,而让一个无比美好的世外桃源展现在小读者眼前。在表现形式上,诗人则采取了重叠反复的手法,把这一美好的岛国多次展现在小读者面前,就更加强烈地激励了小读者对这种理想王国和美好生活的渴求。这样,诗人就在小读者幼小的心灵里建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国度,并使之不懈地去追求。
  3.故事情节离奇而曲折
  众所周知,儿童不仅富于幻想,而且好奇心也很强。因此,童话既要有幻想,又要有极强的故事性,尤其是那些离奇而又曲折的故事情节,以紧紧抓住小读者的阅读心理,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普希金的童话诗作,既有短篇的,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又有长篇巨作,如《鲁斯兰和柳德米拉》。无论是短篇抑或长篇巨作,其故事情节均离奇而曲折。上述提到的巴尔达和海里的魔鬼斗智斗勇的情节,既是幻想,情节又很离奇曲折,这是短篇。至于场面宏大的《鲁斯兰和柳德米拉》,故事情节更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极富变化,离奇而曲折的程度令人叫绝。这里,我们不妨以其耳熟能详的短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为例,来阐释这一观点。“从前有个老头儿带着他的老婆,住在那蓝色的大海边”。这是典型的童话故事的开头,平实而又自然。但是,当老头有一次下海撒网,网到一条金鱼又放归大海后,离奇曲折的故事便开始了。那情节轨迹是这样的:老头回家告知老太婆金鱼的事,她一听就骂,让老头向金鱼要一只洗衣盆——老头再次来到大海边,向金鱼提出请求——得到新洗衣盆后,老太婆骂得更凶,提出要一座木屋——老头第三次来到大海边,再次向金鱼提出请求——有了新木屋后,老太婆还是破口大骂,提出她要成为世袭的贵妇人,住进豪华的高楼大厦——老头第四次来到大海边,又一次向金鱼提出请求——住进金碧辉煌的高楼,成为贵妇人两个星期后,老太婆又提出要做至高无上的女王——老头迫于无奈,第五次来到大海边,再一次向金鱼提出请求——成为女王两个星期后,老太婆又提出要金鱼亲自为她服务——老头第六次来到大海边,又再次向小金鱼提出请求——老头回到家后,一切又恢复到原样。诗人通过这些曲曲折折的一个又一个离奇的情节,加之拟人化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笔锋直指当时的沙皇统治——当人民要求改善生活时,他都可以满足,但当人民要求拥有权力时,他非便不给,还将已经给予的统统收回,将人民重新打入地狱。因此,俄国人民不能指望沙皇让他们做国家的主人。小读者结合普希金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会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
  
  三、结语
  
  普希金是伟大的,普希金的童话诗作品是伟大的。从写作方法讲,它不仅具有鲜明的童话色彩,而且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发人深思,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所以引导青少年阅读普希金的童话诗,不仅可以使他们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对他们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崇高的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朱锡强,陈传金,张粉梅,袁昌尧,张忠民编写.外国历史大事纪年[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3,第一版.
  [2]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写.文学理论常用术语简释(内部发行)[M].1979.4.
  [3]王田葵.心灵的美丽激情——试论《普希金童话诗》的思想性[J].零陵学院学报,1981,1.
其他文献
摘 要: 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目标,本文根据汽车专业的特点,分别从课堂教学、建立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和毕业设计环节时间上的调整方面探讨了普通高校汽车本科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 普通高校汽车本科专业 教学改革 措施    一、引言    随着我国家用轿车市场的开放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汽  车人才紧俏,汽车业用人量增长明显,所需各类
在《金瓶梅》中,庞春梅是一个颇有意思的人物,她是潘金莲的贴身丫环,长得俏,生得聪明,被西门收了房。同时,她高傲,好强,与潘金莲两人狼狈为奸,把西门大宅搅得鸡飞狗跳,淫乱无度。她的地位,在前八十五回中只不过是西门宅中的一个丫头,但她不时任性的脾气却使得潘金莲也要让她三分,西门庆也得依她话儿办事,且她竟敢与孙雪娥对抗,叫吴月娘拿她无可奈何。在后十五回中,她成了主子,而且是一个令吴月娘自惭的显赫大奶奶。
一、提高各项技能和素质    要想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教师就要具备精湛的专业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借助音乐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要有创造性品格,营造出活泼生动的氛围,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尝试和创造的体验。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运用音乐的审美规律,采用图画和游戏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音乐渲
摘 要: 鲁迅与亦舒这两个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家,分别在《伤逝》和《我的前半生》中从不同视角刻画了自己所处时代的那个“子君”命运,对女性的人生意义何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揭示了不同时代下子君的觉醒与彷徨。  关键词: 《伤逝》 《我的前半生》 子君 觉醒 彷徨    一、《伤逝》与《我的前半生》    《伤逝》是鲁迅惟一的一部爱情小说,讲述的是革命青年涓生如何在与叛出父门的情人子君的共同生活中
摘 要: 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分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三个大的方面。表达方式又分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表现手法是最重要的知识点,可分为抒情类、描写类、修辞类。篇章结构是从结构作用方面划分的。  关键词: 诗歌鉴赏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篇章结构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而表达技巧涉及的内容比较繁杂,让很多考生难以辨别把握。为了便于区分和理解,我们不妨把表达技巧这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 CD )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 CDV)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特种养殖业发展的一类重要疾病。犬瘟热病毒由7
摘 要: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中大量出现的花意象,是诗人借以自喻,以花言志的媒介。在狄金森早期和后期的诗歌中,花意象折射出不同的思想内涵和写作风格,不同时期的花意象呈现出不同的形象、不同的寓意。研究者可以沿着花意象的变化轨迹,看出狄金森女权主义思想的觉醒和成熟。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花意象 女权主义    在美国文学史中,很少有人能像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 1830